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雜文 >

讓學生喜歡學習説明文

讓學生喜歡學習説明文

説明文是以一種言簡意明的語言,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點、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説清楚的文章。它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文體,具有很明顯的知識性和實用性。説明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佔了很大比例,就八年級上冊來説,第三、四兩個單元的説明文,就佔了整本書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説明文的重要性。

讓學生喜歡學習説明文

然而提到説明文,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枯燥乏味,有時候一堂課下來,好象只剩下了説明對象、説明方法、説明順序這些乾癟癟的東西,學生學得也沒勁。也許説明文確實不如其他文體那麼好讀、好教,因為它不是靠形象去感染讀者,也不依靠感情去打動讀者。但説明文卻另有其獨特的長處,如內容的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而又富於科學性;結構層次的井然有序,過渡照應連貫縝密;語言文字的精確簡練,通俗易懂;説明方法的合理、周到,靈活多樣。那麼課堂上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説明文,從而學到知識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略談幾點體會。 

一、導語激趣,讓學生願意走進課文 

每堂課開始的幾分鐘至關重要,事實證明,如果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充滿興趣,那麼這堂課的效果會比較好。對於説明文,教師更應該精心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着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走進課文。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課本前面趙州橋的插圖,並讓學生説明一下這幅圖。要求用最簡潔的話語把它説得清楚明白,學生試了之後才感覺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在幾位學生回答之後,我説:“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看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是如何説明的吧。”在教學《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大家知道故宮嗎?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宮殿,故宮有“三九”--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當我説到這的時候,學生的臉上顯出了驚訝之色,教室裏一片唏噓之聲。我接着説:“假如我們要寫一篇文章介紹故宮,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可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卻用很簡短的文字就把它説得一清二楚,不信的話,咱們就去看看。”這些導語可以增強課文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能夠滿懷期待地走進課文。 

二、巧設問題,讓學生體會參與的樂趣 

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他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才不會因課文枯燥乏味而走神。在説明文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動動手,從而輕鬆地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明白趙州橋與盧溝橋的結構特點,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後分別畫出兩座橋的示意圖,根據示意圖再來進行解説。學生興趣盎然,看課文很認真,而且示意圖畫好之後,學生能明顯地比較出兩座橋的不同點:前者是獨拱石橋,後者是聯拱石橋。在對示意圖進行解説的過程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三、精講、少講,讓學生感受發現的樂趣 

很多時候,老師講的知識學生記不住,但如果是學生自己的發現,他一定會記的很牢,而且在發現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一點樂趣。如《蘇州園林》的結構層次,學生細讀課文就會發現四個講究和下文的照應關係。這樣的問題老師是沒必要講的,如果一味越俎代庖,只能引起學生的厭倦。再如《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的前兩段需要認真品析。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老師提示可以從詞語、修辭、順序、説明方法等方面),然後小組交流,組長整理彙報。學生樂此不疲,幾乎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效果奇好。當然老師不等於一點不講,於關鍵處的點撥、歸納是必不可少的。 

四、課外拓展,讓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快樂 

在説明文的教學中,不能只教課本上的知識,還應該注意知識的拓展。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僅能讓學生增長知識,而且還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如在《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的學習中,我為學生補充二十四節氣歌,還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農諺。在學習《奇妙的克隆》一課時,我給學生推薦了一些報紙上好的文章,讓他們多瞭解一些克隆的知識,在課堂上開展了“我看克隆人”的討論,學生準備充分,發言精彩。 

我們要想辦法化枯燥為有趣,寓教於樂。能讓學生樂在其中,還怕學生不愛學説明文嗎? 

 

李小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zawen/pkwe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