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雜文 >

張煒《老人》 現代文閲讀練習及答案

張煒《老人》 現代文閲讀練習及答案

在一片山地的邊緣,生活着兩個老人。那兒很偏僻,但有山有水,林木蓊鬱。小茅屋就搭在從山地流出的一條小溪邊上。溪水不停地趕路,走向了很遙遠的地方;但它在茅屋不遠處稍稍歇息了一會兒,於是就形成了一個藍藍的小湖灣。

老兩口無兒無女,卻一點也不寂寞。為什麼?因為他們特別喜歡動物,養了貓和狗,還有鴿子、鵪鶉、小羊、雞、兔子,甚至還有幾隻刺蝟。這些大大小小的動物給他們做伴,讓他們高興,有時也不免惹他們生氣。

兩個老人在山下已經生活了很久,雖然頭髮全白了,但身體非常健康。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哪一年在此定居的,都認為這樣兩個老人和這樣一座茅屋在山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小茅屋離最近的村子也有十華里遠,所以從過去到現在,老兩口都負責為那個村子看護山林。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他們在坡地上墾了一塊地,不大不小,正好用來種植一年裏所需的糧食和菜。他們喝山溪裏的水,用溪邊的紅土做成了盛糧食的泥缸。夏天,他們在湖灣裏洗澡,天冷了就燒熱水洗。兩個老人都很愛乾淨,不僅身上沒有灰塵,就連小茅屋內也掃得很光潔;灶口沒有積灰,灶前沒有草屑。

山上山下都長滿了野花,他們最喜歡的是鈴蘭。它們長在陰濕的山坡林下,兩個老人常常移栽一些到屋前的空地上。幾年之後,小院四周到處都是鈴蘭了。

只要是喜愛花的人,就一定有許多的朋友。那些走迷了路的各種動物在茅屋前停下來,一會兒就能得到老人賜給的食物;有的乾脆住下,成為小院中的一員了。他們的這些動物中,大多都是自己留下來的。這兒儘管離人們聚居的地方很遠,可仍然有不少人特意趕來聊天、玩。來得最多的是老人們,他們説這兒的溪水甜,這兒的煙葉味道也醇。客人玩得晚了,就在這兒吃飯。那時貓、狗,甚至是羊和刺蝟也大模大樣地走到飯桌前。沒有一個人驅趕它們,大家都習慣了。

人們給所有動物都取上了名字,哪一個嘴饞,哪一個脾氣暴,都一清二楚。它們自己也不想隱瞞自身的弱點,有話直説。比如這年夏天,正是鈴蘭開花的季節,老人剛剛割下的蜜被什麼動物偷吃了一些,還沒等追查,貓兒小花就在它們一夥裏嚷:“我知道這事兒會找上我,誰叫我的名聲壞了哩!其實我才不願意吃甜……”

除了在山上和田裏忙,老人把所有空餘時間都用在它們身上。它們就像老人的一羣孩子,

有時孝順,有時頑皮。如果它們之間吵起架來,大爺和大娘就出面調解,哪一個不聽,就要挨訓。老人希望它們互相幫助,個個講衞生,勤洗澡,勤漱口,並且要把住處搞得很整潔。黑狗三虎子不拘小節,鼻子上常常有鼻涕,不像貓兒那樣天天洗臉;而且它有一次還迎着大娘打了個長長的哈欠。“修養,還是修養問題啊!”大公雞二柱跟在大娘和大爺身後,這樣議論三虎子。

老兩口對大家噓寒問暖,體貼備至。母狗小狸到那個村子裏去玩,被負心的雄狗咬傷了前右爪,讓大娘多麼痛心。她一天兩次催老頭子上山採藥,親自為它洗傷口、換藥。小狸疼得一叫,大娘就流眼淚。

玉玉是一隻鴿子,白白是一隻羊。它們小時侯都怕冷,冬天都曾被大爺大娘攬進過被窩裏,也都不小心在被窩裏灑過尿。兩個老人不僅沒有呵斥它們,反而以人作比,安慰説:“哪家的小孩兒沒尿過牀?”

白白把大娘的話回去傳達了一下,大家都興奮,但是沉默着,羞羞的。貓兒小花紅着臉問大家:“你們説,我們真的像他們講的那樣,長得那麼好看嗎?”小花的漂亮是出了名的,算是美的代表。不過由它來提出這樣敏感的話題,似乎並不適當。大家都不回答它的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zawen/kgg4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