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雜文 >

綿綿思戀心,濃濃愁苦情--談古詩詞曲中表現愁的技巧(網友來稿)

綿綿思戀心,濃濃愁苦情--談古詩詞曲中表現愁的技巧(網友來稿)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一中語文組(261100)    朱新兵  朱羣英

綿綿思戀心,濃濃愁苦情--談古詩詞曲中表現愁的技巧(網友來稿)

歷代文人騷客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的無非是兩種情感--樂和愁,而情感是抽象的東西,如何表達呢?文人們自有他們的表現手段與技巧。這裏專談古詩詞、戲曲中表現愁的常用技巧。

其一,使用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愁苦之情。文人們大量使用的這種方法,使作者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融為一體,景中含情,情中有景,這樣就把愁苦情渲染得更加濃郁,從而感染讀者。

以景來渲染愁情有正襯和反襯兩種手段。像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用樂景襯悲情的一例。“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緻,人人嚮往,可對李煜這個亡國之君來説卻易勾起往事而傷心,從他煩厭春花秋月之無盡休可見其絕望悲苦之極。又如孔尚任的《桃花扇》裏的曲詞,“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即用“美景”寫出秦淮河畔的蕭條淒冷,表達出深沉的亡國之痛。以悲景襯悲情的“正襯”如柳永的《雨霖鈴》,開篇即用“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樣的悽清景物給人一種濃濃的離愁感傷。像這樣融情於景的寫法,在戲曲中也隨處可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節,“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等曲詞即是以這種手法來渲染崔鶯鶯與張君瑞之間的離愁別恨的。

而且,中國的文人還特別注意用特定的意象來加強愁苦情的宣泄,這些特定意象如“寒蟬”“長亭”“殘月”“西風黃葉”“夕陽古道”“瘦馬空壕”“疏林”“煙波”等等,它們本身就給人一種蕭瑟衰敗冷寂之感,結合人物所處的特定情景,人很容易身同感受,為之動情。

同時,文人們又用“虛實相濟”的手段來抒發愁苦情。“實”即實景,“虛”即虛景,幻想之景。如柳永的《雨霖鈴》中“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以及《西廂記》裏鶯鶯遙想別後情景“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即是用虛幻之景和眼前實景結合來抒發悲苦情的。

其二,使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渲染愁苦情。用誇張來表現愁苦的,如崔鶯鶯的唱詞“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峯華嶽低”“暖融融的玉醅,白泠泠似水”等,使得愁苦無窮無盡,令人柔腸寸斷,有很好的表現力;使用比喻來表現愁苦的如李煜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裏説愁思如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就把無形的愁苦化為有形的江水,而且渲染出愁的深厚、強烈、久長等特點,對這種手法,清代學者王國維也讚歎不絕:“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相同的手法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詞(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李清照在與趙明誠陰陽兩隔後所寫,對亡夫的懷念、自己孤苦、漂泊無依的感傷,都充分表現了出來。其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也把愁苦化為有重量的實物,與李煜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李清照的《一剪梅》又把相思離愁變成了變幻的東西(“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一來,“愁苦”真可謂是綿綿不絕、無法消融了。

其三,描摹、鋪陳人物的情態動作。例如,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蘇軾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李清照的“日晚倦梳頭”(《武陵春》),《西廂記》中崔鶯鶯的“見安排着車兒,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氣;有什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準備着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揾作重重疊疊的淚”以及張生的“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這些描寫都非常真實地刻畫出了人物的情態動作,形象地表現了他們的愁苦。

其四,語言的特殊運用也能增強愁苦情的抒發。第一,巧妙化用古詩詞和引用典故。如《西廂記》中【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未飲心先醉,”其中,“紅淚”和“青衫”都含典故,各有所指。而“未飲心先醉”則化用柳永的《訴衷情近》裏的“未飲心如醉”,且比原句意藴更濃厚。第二,將生動的口語融入典雅的詞句中,使愁苦情的抒發更加樸實自然、真切濃烈。例如李清照的“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其中,“怎生”“此第”“了得”便是當時的口語詞,它們的加入令詞情大大增色。第三,疊詞的運用,既富有音韻美,又加強了情感的抒發。例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王實甫的《西廂記》中的鶯鶯的一段唱詞(見上分析中加點的詞)

以上分析,只是借用了幾個例子來説明古詩詞曲中表現愁苦情的常用方法,其餘手法(像直接抒發也很有力)不一一例舉,讀者在鑑賞中可自行總結。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zawen/4ygp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