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成語寓言故事《一鼓作氣》

成語寓言故事《一鼓作氣》

成語】: 一鼓作氣

成語寓言故事《一鼓作氣》

【拼音】: yī gǔ zuò qì

【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出處】: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舉例造句】: 初聽這話,還是一鼓作氣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

【拼音代碼】: ygzq

近義詞】: 一氣呵成、趁熱打鐵

【反義詞】: 一敗如水、一敗塗地、偃旗息鼓

歇後語】: 曹劌論戰;水裏的蛤蟆

【燈謎】: 通風;風箱;皮老虎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一往直前

【英文】: press on to the finish without letup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魯莊公也要下令擂鼓,準備衝擊,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曹判對魯莊公説: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幾乎沒有勇氣了。當敵人已沒有勇氣時,而我軍勇氣正高漲,這才是取勝的最好時機。在曹判的幫助下,魯莊公打勝了這一仗。

鼓:指敲響戰鼓。這個成語原指作戰時第一次擊鼓,士氣極為高昂。現在指做事時趁勁頭足一口氣幹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do43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