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談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談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覃英萍

談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1.通過誦讀古代詩詞,積累一些文言知識,在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2.通過掌握的文言知識,讀懂一些比較淺易的文言文以及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一些較有深度的文言文的基本內容。3.掌握基本的文言語法知識;掌握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瞭解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根據課標要求,教學上要想達到以上目標,我認為主要還得從以下同幾點出發。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

激發興趣是指教師的課堂導入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初中階段是學習文言文的起始階段,興趣和信心是他們學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假如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文言知識,然後生硬地把它們背下來,就會導致學生喪失學好文言文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激發興趣是文言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下面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的三種方法:

1.成語名句導入法:利用學生從小學就已經熟悉的一些成語、名句導入新課,拉近文言與學生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距離感,促使學生以積極、愉悦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引發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敏而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温故知新”等成語導入,引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字詞的掌握和思想內容的理解打好基礎。

2.背景故事導入法:要想讓學生帶着閲讀的興趣去讀課文,除了讓學生了解涉及課文的一些史實外,還要適當補充一些有關的故事,特別是學生會感興趣的故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想要去探究課文的興趣。如學習《隆中對》可以先講三顧茅廬的故事,從而使學生能從背景故事中來理解課文內容。

3.名人導入法:學生對名人都有一定的崇拜心理,教學時不妨利用一下這種仰慕心理,通過介紹這些學生熟悉但又不甚瞭解的事蹟名人故事,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如《出師表》的作者諸葛亮是婦孺皆知的人物,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一些有關諸葛亮的故事、諺語等來導入課文,比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並給學生講白帝城託孤的故事,給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做好鋪墊,激起學生對《出師表》的學習興趣。

其次,注意常用字的積累,講究能力的'提高。

文言文字、詞、句不能一味死記硬背,要注意語言的運用。這裏所説的語言的運用不是指寫作上的運用,而是通過一些常用詞的理解、識記來指導閲讀,在閲讀實踐中能舉一反三,這就是運用。所以,教師得讓學生注重預習,標記疑點;讓學生在課堂上質疑,然後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疑點;培養學生懂得聯繫舊知識,推求新詞義;還要注意歸類整理,用練習加以鞏固。

總之,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如果遇到過去學過的字、詞、句式,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聯繫、比較來把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這就有利於詞義的積累。當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式頻繁出現時,教師就得引導學生對這個詞或句式的意義用法等進行歸納、總結,並尋找其規律,以利於知識的積累與遷移。只有這樣,學生的文言知識才能積少成多,才能讓學生從訓練中積累到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最後,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欣賞能力,注重人文教育

古人在寫文章落筆時非常謹慎,有很多語言很值得我們學習鑑賞,文言裏面的思想精髓也非常寶貴,且他們在煉字、選詞、句式的選擇以及文章的結構安排等方面都非常講究。所以在教學時,師生可以通過對語言的鑑賞,來體味作者隱含的細微感情,從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做好人文教育。

上面這些教法,對於教後進生來説有一定的作用,但還不是很實用。所以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笨拙卻比較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怎樣有效的掌握課本的文言文知識。一般選入初中課本的文言文大多都比較長,上課時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藉助工具書以及老師的講解都能理解一些,但往往合上書之後,腦子就會一片空白。而文言的考點往往又是考詞義和句子翻譯。那麼針對這個實際,本人會在早讀課上讓學生先讀課文,再結合工具書把文言文的意思加以理解並進行強記,然後把工具書拿開,結合註釋看課文,把翻譯讀出來。這樣學生不僅能記住字詞的意思,掌握句子的翻譯,還了解了課文的內容。

總之,每個老師都有他個人的教學特色,但我覺得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能通過考試關,才是硬道理。

作者單位:廣西上林縣澄泰初級中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p99vq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