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範文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範文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範文

教師為了提高考試中文言文的得數,不得不繼承文言文教學的“光榮傳統”――串講式: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一講到底。

很多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存在這樣的誤解:教學目的只是讓學生理解文義;教學任務在於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教授文言文純粹是給學生講一點文言文的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解釋詞語、翻譯句子。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我們所進行的古詩文教學就逐漸形成這樣一種現狀:教師始終在不變的教學過程中,使用着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串講、灌輸、大量的習題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規定好的不變的知識技能。

這樣的古詩文教學,教師不可謂不下力,台下博覽羣書,字斟句酌,台上苦口婆心,聲嘶力竭,這種長時間的重複在迫使學生形成某種思維定勢的同時,無疑也給他們套上了無形的枷鎖和羈絆,將他們的思維限制在一個狹小的套子裏,因循守舊,造成思維的惰性,成為創造性思維的最大障礙。教學雙方對文言文中強烈的文學因素、人文因素等不予重視。所以出現上述課堂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針對文言文教學目前的狀況

因此我認為,語文老師要轉變思想,必須改變文言文教學的模式,採用靈活生動多樣化的趣味教學方法,發掘文言文自身魅力,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

(一)教師應明白文言文教學中誦讀的重要性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好的途徑,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朗誦表演,享受古文的韻律。我們的初中階段的文言大都文質兼美,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氣勢非凡、感情充沛,讀起來令人迴腸蕩氣,是朗誦的好材料,這是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絕佳機會。對於這樣好的朗誦材料我沒有簡單地佈置學生讀背,而是引導他們朗誦表演,享受古文的韻律,領會中國古典文學的意境美,享受古文的音樂美。另外,誦讀還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就的指出:“語文是一門讀的學科,文章讀透了,讀通了,其他問題即可迎刃而解。”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師要明白研究性學習對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以前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總是有一種畏懼心理,缺少鑽研和探究的熱情,文言文的探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合作探究、比較探究和拓展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的學習不再侷限於字、詞、句的理解,還在於感悟古代優秀作品所藴涵的人文情感。從而使他們願意走進作品,走近人物,去品味文言文精練而富有韻味的語言。肯定他們的個性而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他們神奇誇張的想象。

難以想象,一個看到文言文就頭痛,聽到老師在台上喋喋不休地大講特講就反感的學生會有可能積極主動地、富有開創性地去思考《陋室銘》《小石潭記》所藴含的.深刻哲理,去揣摩《核舟記》裏精彩的細節描寫。

在探究性學習狀態下學生是積極探求,興味盎然地吸收,學生有了極大的興趣,我們的教學就獲得真正的成功。正如於漪老師所説的,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來,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編演課本劇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文言文課堂效果有重要作用

編演課本劇順應教改趨勢,是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重要途徑。它有利於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教師創設情境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使情境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編演課本劇同時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改編是一種創造,表演更是一種創造。

我在教學《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言文,就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編演的課本劇。秦王、唐雎、安陵君,三個人物極具個性,通過表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其實,只要有故事情節的文言文都可以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來演。課本劇的編演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放手讓學生去做。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演好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如果不達到這樣的要求,自己能勝任這個角色嗎?這樣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使學生思想上使學生思想上有了一種壓力感。課本劇讓學生既放得開,又收得攏。枯燥難懂的文言文,通過編、演、看、評等,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此外,課堂上多創設一些提問的機會,創設一些競賽的環境,創設一些近似遊戲的方式等來開展教學活動,都能使學生興致勃勃、躍躍欲試。上述的種種做法,使原本較枯燥難懂的文言文教學變得相對的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就高了,學習效果還能不好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p4r2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