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論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論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筆者在近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引入法進行文言文教學,取得了頗為理想的效果。眾所周知,初中階段是學習文言文的起始階段,特別是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還是很大的,興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學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假使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文言詞的語義、句義,然後生硬地把它們背下來,必然會學得枯燥無味,而且吃力,最終導致喪失學好文言文的興趣與信心。引入法的作用和目的就在於促使學生進入積極、愉悦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和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與積累,以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運用引入法要講究方式,而用什麼方式為宜,這要根據文言文的內容來確定。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下面就新編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入的文言文作一些具體介紹。

論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成語引入法成語一般都有出處。

有些成語就出在初中文言文課文中,對這類文言文的教學,若採用相應的成語來引入,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引入呢?在教《扁鵲見蔡桓公》時,我先要學生説出或查出諱疾忌醫這一成語的本義和比喻意義,然後告訴學生:這個成語就出自我們現在要學的《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言文。接着我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範讀,邊看課文,同時還要注意:文章裏寫的是誰隱瞞了自己的疾病不讓醫生治療?醫生是誰?他勸了幾次?最後的結果又怎麼樣?學生聽完範讀,很快就找到上面幾個問題的答案,從而瞭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扁鵲是如何勸告的,桓侯又是怎麼拒絕的呢?下面我們仔細的閲讀課文。(邊讀邊講,落實字詞)以前,我教這課是直接進入字詞句篇的教學,學生顯得很被動,因而對課文中的信息接受與理解要比這慢得多。初中文言文中,還有不少的篇目都可以採用這一引入法。如《〈論語〉六則》可用成語温故知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引入,《桃花源記》可用成語世外桃源引入,《〈孟子》二章》可用成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岳陽樓記》可用成語先憂後樂引入,《醉翁亭記》可用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愚公移山》可用成語愚公移山引入,《曹劌論戰》可用成語一鼓作氣引入。這種引入法引入文言文教學,能使學生處於主動地位,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於文言字詞教學;還有利於加強學生對有關成語的理解和掌握,達到豐富學生詞彙的目的。

二、故事引入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一類文言文選文,故事性很強。

對這類文言文的教學採用故事引入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本身富有情節,趣味盎然,學生聽老師繪聲繪色的講故事,自然興趣濃厚。教師把這種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用講故事的形式,先講給學生聽,這就可以使學生懷着濃厚的興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文言文內容的信息,然後再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文言文,落實字詞句篇的教學。學生則可以藉助聽來的故事,加深對文言字詞和文言文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有利於學生識記文章的內容。還可訓練聽力,對學生的説話也會產生積極影響,真可謂一舉多得。如《宋定伯捉鬼》《狼》《口技》《楊修之死》《傷仲永》《為學》《愚公移山》等,都可採用這種引入法進行教學。

三、製作、操作引入法這種方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文章對製作方法、操作程序的介紹,讓學生動手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入文言文教學

這種引入法的'最大優點,就在於它可以增強文言文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而準確的理解並掌握文言字詞和文章內容。《活板》是一篇説明活板製作和使用程序的文言説明文,學生對文章內容很生疏,如果直接對文言文字詞作些解釋,然後講解活板的製作與使用,學生接受起來會感到困難。如果採用製作、操作引入法來教這篇文言文,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容易多了。我在教這篇課文之前,佈置學生準備好粘土、小刀、剪刀、金屬皮、松脂、蠟、草木灰、白紙、毛刷等物品,然後利用課餘活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指導他們製作字模、鐵框、排版、試櫻在這一活動的基礎上,再來教《活板》,學生學,教師教,都顯得很輕鬆,教學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課後檢測的情況表明,學生對文中介紹字模的製作、活板印刷的操作等內容十分熟悉,對板穎字等多義詞的辨析也很準確。

四、討論引入法在初中文言課文中,選用了不少説理性很強的篇章

如《馬説》《説虎》《愛蓮説》《陋室銘》《〈孟子〉二章》《出師表》等,教這類文言文,如果教師先組織學生展開一些有針對性的討論,這對完成教學任務有極大的幫助。教師如何設計討論的問題是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它要緊扣文章的主要內容,要引導學生儘可能把課文的大致內容討論出來,否則,這種討論就達不到引入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在教《説虎》時,我先要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人與虎相比,虎的力量遠比人大;不過,雖然有虎吃人的現象,但多數情況是虎敗於人手,這是為什麼呢?討論中有的學生説人會挖陷阱,有的説人會使用刀槍和獵狗,有的説可以乘老虎不備殺死它,也有的説人殺的老虎是老弱病殘的。大部分學生討論的結果,實質上已觸及到了文章的中心。針對學生五彩繽紛的答案,我並不急於加以肯定或否定,只是順勢引入課文教學:大家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那麼我們來讀一讀劉基的《説虎》,看看他是怎樣分析這種現象的。學生學習這篇文章顯得很主動,很積極,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訓練,學習的內容掌握得又快又好。在教《出師表》一文時,我先向學生介紹諸葛亮寫《出師表》的背景,然後要學生討論: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可能向劉禪訴説一些什麼?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討論,討論的結果歸納起來,大體跟文章內容一致。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學習《出師表》一文,學生對文中的內容就會產生更深的印象和認識,這對學生識記和理解課文大有裨益。

五、評書引入法評書是曲藝的一種形式

如果把這種曲藝形式恰到好處的應用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像教《陳涉世家》這樣的人物傳記,用這種方法最適合。教師先通過評書的方式,把文章內容表演給學生欣賞,學生會在愉快的評書欣賞中獲得文章的信息,從而達到初步瞭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然後再去學習課文,落實字詞,理解內容,就顯得比較容易了。把評書引入文言文教學,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識記課文內容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利用引入法進行文言文教學,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減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更重要的是對於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讀懂文言文,積累文言文的詞句、章法都有促進作用。所以説這種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很有實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jnzqe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