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用詩詞增添文采技巧

用詩詞增添文采技巧

詩歌,尤其是古典詩詞,是語言的精華,詞采的寶庫,它對於文章創作有着非凡而絕妙的效用。“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好的文章離不開好的文采。要有好的文采,在文中引用古典詩詞是一種便捷的手段。善寫文章的人,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或間接地引用古典詩詞來表情達意,使文章詞采華美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滿分作文在語言運用上有明顯的突破,精美豐富的語言成了新亮點,其中用詩詞增添文采展示底藴的手法較普遍。下面這些精美語段就是從中挑出的“寶貝”,請認真欣賞吧!

用詩詞增添文采技巧

一、由詩詞引出敍事

1、李商隱有詩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驚訝於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陽下互相攙扶的老夫老妻卻是天底下最美的風景。(河南卷《最美麗的風景》)

2、他厭棄官場的腐朽,“舉世混濁我獨醒”的他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行,在“眾鳥高飛盡”的敬亭山“舉杯邀明月”……(河南卷《與詩人同行》)

3、“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她用四射的才情吟誦着秋的壯闊,暢談着秋的藴籍,譜寫着一曲激盪澎湃的秋的頌歌。(江蘇鹽城卷《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4、“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自唐古拉山脈,黃河九曲十八彎,一瀉千里,澆灌出華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湖北武漢卷《水》)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淡淡的月光中,聽喜鵲喳喳,品夜半蟬鳴,心中總是溢滿喜悦和幸福。(湖北宜昌卷《我的夢中小屋》)

6、從小,我就嚮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我的夢中小屋就在大草原上。(湖北宜昌卷《我的夢中小屋》)

7、走進桃花源後,詩人最為興奮。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嬌顏盡展的桃花,讚歎道:“白雲芳草疑無路,流水桃花別有天。”月夜時,他順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聽着潺潺的水聲,不禁吟誦起王維的詩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湖南長沙卷《走進桃花源》)

二、借詩詞抒發情感

1、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歲月裏,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迴於“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羅帶”的綺麗風光,穿梭於“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畫廊,或許這裏的某個地方會出現“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奇麗景象,或許還有人願再作一次“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妙論。(上海卷《充滿活力的歲月》)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啊!愁,不就是秋天的心嗎?十六歲的我,不知為什麼變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絲雨一樣深沉憂鬱。(上海卷《充滿活力的歲月》)

3、“花褪殘紅青杏小”,花落了,青果卻在枝間探頭探腦。“落紅不是無情物,畫作春泥更護花。”

詩詞增添文采技巧

1.名人+意象

例:古代女子的生命是貂蟬輕舞的團扇,是昭君出塞的黃沙,是楊玉環拋上樹的白綢,是西子墜湖的漣漪,是綠珠濺落的獻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竇娥赴刑場的怒火……

2.名人+名事

例:命運就是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歎,是屈原留在汨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貝多芬在雙耳失聰時指尖所擊出的那一曲曲悲壯的交響,是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後寫下的那一頁頁輝煌的華。

3.名人+性格特點+感受

例:12歲的我愛讀書。不知何時,兒時的嬉笑已成了回憶。當有些人沉溺於網吧,有些人熱衷於神聊,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為屈原壯志難酬扼腕不平,為朱自清的樸實自然感動不已,駐足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聽張愛玲講那30年代的舊上海的往事,我總會有陶醉之情,久久不願暫別,直至夜闌人靜。

4.詩詞+地名

例: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我愛那“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我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5.名人+詩詞

例:如果有人問“春天是什麼?”有人會説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白居易説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蘇軾説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李白説是“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牧説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6.名人+詩詞+名德

例:骨氣就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忠貞不渝;骨氣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不羈;骨氣就是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剛強不屈;骨氣就是葉挺“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的凜然不懼。

7.名人+名言+情懷

例: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xj9m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