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歲月深深:小院,人家,往事散文

歲月深深:小院,人家,往事散文

人過中年,發現自己愛回憶了。喜歡沉浸在那些歡快的記憶裏,偶爾掠過些感傷。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怎麼説呢?有時真的挺懷念小時候的生活的,那時候由於時代的原因沒有電話,更沒有微博、微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直接;想叫玩伴出來玩的時候就直接去他家找他,雖然擁有的不多,但也沒覺得缺少什麼。二十幾年前的時候從來沒想過會因為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等等事情發愁。現在不一樣了,擁有的太多太多反而不知足。常常言不由衷的説出知足常樂,其實開心、快樂沒以前那麼單純了。只有忙不完的工作和亂七八糟的事。

歲月深深:小院,人家,往事散文

就在這條忙忙碌碌的路上,有的人,為了尋找心中那個最美的風景,一生漂泊,四處奔波,始終無法將自己那顆躁動的心安放。直到兩鬢斑白滿身疲憊,再也經不起到處流浪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自己窮盡一生苦苦尋找的最美的風景其實就是自己的家。

我也是如此,為了工作從兵團連隊來到這個城市。從最初的平房住進樓房,從低層住進高層,條件越來越好,眼裏的風景越來越開闊,越優美。可總覺得自己始終是一個旅人,一個旁觀者,居住在似乎是別人的城市裏,眼前的風景再美,也無法將那些開心、快樂移植到心底。

每次談論起最美的風景,談論起最開心、快樂的時候,心中就會現出自己的家鄉:兵團四連;那個最初居住的平房,那個小小的庭院,小小庭院裏的風景。在我的眼裏,在我的心中,那小小庭院裏的風景,才是世上最美的。

那是典型的北方的小院,一間平房,坐北朝南。房前有一個小小的院落,小院的前面是我小時候玩耍的空地,緊挨着是幾分可以種蔬菜的地,四周是小樹枝紮起來的籬笆,籬笆邊上種着一溜不知道名字的花,而在地裏父母親種着各種蔬菜。這就是我家的一畝三分地。一年四季,這個小院都會呈現不同的風景,牽絆着我們眷戀的目光,讓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人們,無論走多遠的路,無論身居何處,無論見到多麼美輪美奐的風景,都無法淡去心中那個小小的院落,小院裏那無法褪色的風景。

小院雖然小,但絕少不了歡聲笑語。還算寬綽的院子,白天是我們遊戲的好場所;夜晚則是聽故事的.好地方。

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吃過晚飯後,我們搬來椅子、凳子,就坐在院子裏乘涼,有時候連鄰居家的大人小孩一起來,那可熱鬧呢!我們聽着大人們講故事或者仔細的旁聽大人們擺龍門陣,間或自個兒追逐跑跳。

隨着季節的慢慢推進,那幾分土地裏就有了真正的田園風光。

栽幾畦西紅柿、辣椒、茄子、菜花、蓮花白,就將大自然的田園風光栽種在院子裏。

種幾畦豆角,從樹上砍一捆樹枝,架起一壟一壟的豆角秧子,就架起了一院子的快樂,架起了一年的幸福時光。一串串的豆角就是一串串的日子,在綠葉的呵護下,灑滿明媚的陽光,搖曳在每一個人的心上。將日子綴滿歲月的支架上,看它由細小到豐滿,從希望到成熟,伸出手就可以摘下,踹進兜裏,彷彿把美好的日子裝進心裏,踏實而滿足。

那幾架西紅柿,儘管有最初的青澀,但在歲月的孕育下,終於一個一個地圓滿起來,紅火起來,蓄滿了甜美的滋味。每到無事的時候,喜歡流連其間,東看看,西瞅瞅,哪棵又結果了、哪棵又可以摘了?置身於此,豈能不開心、快樂?

到了冬天,北方的冬天更美!一場場雪將小院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這個小院包括小院裏的草木,房屋,都成了一幅精緻的鉛筆素描,素雅、潔淨、美麗。而對於小時候的我們來説,對於此時的美景不懂多少;唯一能讓我們興奮的事情就是可以抓麻雀了。此時,下雪天的麻雀無處覓食,就會從四處飛來,一羣一羣的落在院子裏的白楊樹上、晾衣服的鐵絲上,將一樹和鐵絲上的積雪震落,飄飄灑灑,在陽光下飛揚,真有點瓊花飛舞的意味。麻雀們嘰嘰喳喳地鳴叫,就會引出我們這些淘氣的孩子們,在雪地上撒上一把把的包穀或者麥子,黃燦燦的。麻雀就如從樹上墜落的花朵,將那片雪地覆蓋。而最終我們也能逮上幾隻。

及至第二天,天晴,樹上,房檐上,院子裏向陽的地方的積雪慢慢融化,斑斑點點的,又像極了一幅水墨畫。暈暈染染林淋漓漓,那可能是北方冬季最美的風景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經歷了許多,看過了一些名山大川,亦見識了那些聞名遐邇的風景勝地,可每到一地,總會被那些掩映在蒼蒼古樹下的院落,或者深藏在羣山之中的古寺廟宇所打動,覺得那個小小庭院裏會有無限令人眷戀的風景,那種雅緻的,寧靜的,最為自然的風景,才是心之所屬,才是可以將心靈棲息的地方。

慢慢的,院子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平房變成了樓房,院子變成了窄道,參天的大樹被砍了,温暖的陽光少了,月下望天空的情趣消失了,童年時的歡樂也一去不復返了。

在腦海的記憶中,童年裏的小院是那麼地美好,它幽靜、典雅。懷念着童年時的歡樂,童年時的家,童年時的小院,眼裏總是留下濕潤的淚水和濃郁的思念。昔日裏的往事,就像昨天的事情,一幅幅展現在眼前,畫面就像剝洋葱似地一片片被剝開,讓我的淚水,順着臉頰徑直地灑落在紙上,傷心沒商量。而每一次的歸鄉,一定會去小院裏看看樹,瞅瞅地裏的菜,期盼每一個輪迴的四季,庭院裏有綠意,果實,落葉,有濃濃的思念蔓延。

如今住在樓羣裏,站在高高的陽台上,看着小區裏的假山池沼,綠地高樹,應該是滿眼風光,可總是找不到家的感覺。

有時候自己暗自感歎,自己的確是長大了,總是無來由地懷念過去的時光,懷念那個小院裏的歲月,懷念那裏的風景。

那記憶,變成勾起我無限遐思的意境。遙遠的記憶蒼老在時代的發展裏。

我曾幻想,年老後,我會回到家鄉買一處小院(如果我有錢的話)。

在院子裏,種花,種菜。耕自己的地,吃自己種的菜。那種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想起陶淵明的園子,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有這樣一片園子,房後是沙棗樹,柳樹,房前是白楊樹。

詩意地棲居,真好!

想象着自己兩鬢斑白的那一天,在院中春種秋收。坐在躺椅上讀報小憩。月下哼一曲老掉牙的歌。渴望遠離都市的喧囂,渴望看到園中四季的色彩,渴望每天抬頭望天看月,渴望閒庭信步。

春種千杆竹,夏夜聽瀟湘。風起秋葉落,滿地舞金黃。閒坐觀飛雪,圍爐話短長。四季終復始,小院歲月長。

許多人,一生都在苦苦尋找最美的風景。其實,世上最美的風景一直就在我們的眼前。

小院,一個詩意的棲息地,也是夢開始的地方:面對人性中最誠實的自我,表達心靈最渴望的自然生態。

它承載了許多温情的故事:從柴米油鹽到國際風雲變幻,無所不包的鄰里閒談,趴在院內看螞蟻搬家的孩子,愛管閒事的大媽,當然,還有葡萄架下的閒敲棋子聲,以及老棗樹上婉轉啼鳴的鳥兒......無論是在北京的四合院還是新疆的土坯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構成了讓都市人魂牽夢縈的庭院文化。小院裏,有我的童年,我的喜怒哀樂,還有一大羣永遠難忘的人。

小院無語。其實記不記得留不留下痕跡,都不重要了,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閃過。

小院沒了,人各一方,但有些人還在聯繫着。小院沒了,人心還在,思念還在。

小院裏的歲月,那景兒、那人、那事、那情,恐怕是這輩子忘不了的。

小院裏的歲月,帶給我的是一份美好的回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zwn7g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