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三個和尚有水喝現代散文

三個和尚有水喝現代散文

家鄉的小城歷史悠久,經濟發達,宗教盛行。小城內和尚廟、尼姑庵、天主堂……應有盡有,且都規模龐大,信奉者頗多。

三個和尚有水喝現代散文

佛教象徵的千年舍利塔籠罩着一層神祕的光環,傳説塔尖兒一顆舍利子乃無價之寶,塔下神祕寶藏價值連城,更有傳聞説當一老嫗似張果老狀倒騎毛驢兒經過塔下時寶塔傾倒云云,一聽一笑間流傳了上千年。古塔北面是乾隆年間建造的一座無樑殿,大殿氣勢恢宏卻無樑無柱,堪稱建築界的奇蹟。相傳此殿為宰相劉墉出謀所建,橫匾:景州無樑。乾隆下江南路過此地被有意引領御觀,隨口唸出,時任縣令依計諧音成“景州無糧”叩請皇恩,代民請願,於是免去地方百姓三年皇糧之苦,被後人代代傳為佳話。古塔東面蒼松勁柏,鬱鬱葱葱,層層疊疊,環繞着幽深、高大的廟宇,多年來晨鐘暮罄,香火旺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原本清修的地方成了人們休閒的場所,一年四季,每天人流不斷。古塔南邊廣場上一個個地攤兒叫賣着兒童玩具、雪糕飲料、冰糖葫蘆兒,一年一度的夏季美食節也會在此如期盛大剪綵。西邊偌大的廣場每到晚間則燈火通明,舞者雲集,觀者百千,快三慢四廣場舞一支接一支地跳個沒完。塔下欄杆外,清晨和晚間繞着古塔或快走或小跑兒的人摩肩接踵,成行成隊。一邊歌舞昇平,紛雜喧囂,一邊青燈古佛,坐禪誦經。不知道是這個時代和佛家開了一個玩笑還是想用紅塵的誘惑考驗眾僧的道行,總覺得有點兒滑稽。

也曾多次和朋友們漫步塔下,數次研讀、請教過塔前的碑文傳記,感慨古塔歷經千年保留的古貌遺風。也曾模仿他人手撫塔下數百年輪卻依然華蓋茂密的古槐許下過心願。看過寺廟中凡人虔誠地跪拜佛前上香還願,揮金如土,讓觀者唏噓;還曾多次欣賞寺內兩位佛學院掛單的僧人舞文弄墨,作畫題詩,且和友人各得墨寶幾幅。機緣巧合,有幸蒙高僧相贈著作一本,視如瑰寶,時而讀之頗有心若止水、淡定神閒的從容。某夏日黃昏又去塔下散步,聽人説有高僧講經,於是欣然疾步大殿,人未到而經聲入耳。待擠到大殿門口一看,就真的很有意思了:高僧身披黃色袈裟大佛像下正中坐定,僧眾或黃色或灰色袈裟團坐僧前,高僧一手執無線麥克,一手移動着鼠標,大殿門口正中安置着一台攝像機,兩側一邊一隻音箱音色清晰,禪音空靈。不得了,僧人的世界也與時俱進了。

至今印象深刻、認為最經典的就是高僧講解的“成家立業”了。殿外眾人初聽此語竊笑出聲,均疑惑出家人何談有家?業者何為?高僧聞之視若無人,繼續講解:成家,不一定是人們所説的房屋數間身居廣廈娶妻生子才是家,家是心安的地方,哪怕只檐片瓦,哪怕立錐之地,心若能安則即為家。立業,不一定是財富千萬高官厚祿盡享奢華才為業,業是生命意義的象徵,哪怕你植一顆花草,栽一株綠樹,只要對社會有所回報就是事業有成……。殿外俗人不再暗笑,一個個鴉雀無聲,靜心聆聽。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也真的成為笑談了。高僧講經完畢,兩個小沙彌一人接過麥克關閉電腦,一人扶起高僧迴轉後殿。僧眾隨即起身四散,有的開始收拾設備,有的準備掃塵淨土,有的走去大佛後邊牆角處,從桌上拿起紙杯接了純淨水大口地解渴。有兩個個頭不高、年紀不大的小僧灰裟輕提,慢步邁過大殿門檻,跳下台階跑去了廣場。我們迴轉的路上恰好遇到,兩小僧一人一顆雪糕邊走邊説邊笑邊吃,童趣盎然。於是我們看了就笑,那應該不是化緣來的吧?而今,街上僧人已屢見不鮮,依然僧袍僧衫僧鞋僧襪繼承着佛家裝束的衣缽,卻多是揮手喊出租、微信加好友、購物刷卡消費了。

於是恍然間大徹大悟,宗教已經僅僅是一些人生活歷程中的'一種修為,一種可以被研究被演繹被傳承的文化,而非束縛信徒僧眾的枷鎖,亦非看破紅塵的心殤所為,更不是餓殍遍野賴以生存的無奈之舉了。當一個國家國富民強,人們衣食無憂的時候,規矩之下的芸芸徒僧和芸芸眾生一樣可以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可以跳動一樣的時代脈搏,可以有一樣的生命精彩。至於凡人,放棄驕奢攀比盲從虛榮,心平氣和地重新詮釋我們的“成家立業”,倒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了。

標籤: 散文 有水 和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zp4k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