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靜美柏林溝散文

靜美柏林溝散文

林徽因説:最美人間四月天。而古人説: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靜美柏林溝散文

四月芳菲醉,人間仲春時。無論是北國的江岸綠柳,還是南國的煙雨迷濛,遍野江河,都美得如詩如畫,讓人一見傾心。

四月,總是渴望走出去,去嗅一川原野的清風,去踏一程路邊的青草,去迎一枚隨風飄落的花瓣,去聽一曲百鳥動聽的低吟淺唱,去掬一捧潺潺流動的淺溪深流。

週末,恰陽光明媚,天高雲淡,恰浮生有閒,歲月靜好。攜着清風朗日,屏退紅塵喧鬧,來到柏林溝。

柏林溝地處古蜀道要衝,屬四川廣元所轄。據載,漢代以後,蜀地東防空虛,故在蜀道南路柏林驛築城設防,利用蜀道與閬苑等城連成一片。這裏,東有九龍山之險要,南有煙燈山之高峻,西有劍門關之屏障,北有梅嶺關作後盾。後因入蜀主路改道,柏林溝在歲月長河裏,慢慢成為了不為外人所知的偏鄉僻壤。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歷經歲月蹉跎,時代變遷,如今已成為廣元市的生態旅遊勝地。

柏林溝,作為濕地生態旅遊地,種有大量馬尾松、柏木、樟樹、楊樹、榿木、青岡等樹種及各種藤蔓和地被植物,以及原生珍貴樹木杜仲、銀杏等。行道路兩旁,栽種着大量花卉植物,還有盛大的櫻花谷。聽當地人講,這裏的湖水裏,有很多種類的魚,如野生鰱魚、鯽魚、武昌魚、黃臘丁、花鰱等,很適合閒時垂釣。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成羣的白鷺在此或低空盤旋,或翩翩起舞,那美麗的精靈,總是能喚起你心底的柔軟與漣漪。不管你是想來感受山水之樂,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柏林溝,都值得體驗。

柏林溝古鎮,就座落在這青山綠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街頭,至今存有三層樓台“魁星閣”,因供奉“開文運點狀元”的魁星而得名。該樓始建於東漢永建三年(公元218年),歷代多有修繕。現存閣樓為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修建,其樓高數丈,台起三層,頂層為魁星,中層為戲台,底層乃驛道,是進入古街的通道。魁星閣,造形別緻,飛檐走翹,雄偉古樸,吸引着方圓千里的學子爭相朝拜,謂曰“自古文章無憑據,但願魁星一點鬥”。

整個閣樓純木結構,想來當初應是硃紅色,在中國古老的意識裏,硃紅應該既是富貴莊嚴的體現,也是祥瑞吉兆的體現。歷經百年的風吹雨打,閣樓風骨依舊,原本的硃紅色變成了暗紅色,更顯歲月的風霜。

閣樓旁邊,有一茶座。店鋪雖小,卻乾淨利落、古色生香,很多陳設都是費棄的舊時農家用的,我認得的有蓑衣、斗笠、木桶、竹框。簡樸的木架上,除了擺列着一些茶具,茶葉,還擺着為數不多的小巧的手工皂。手工皂用塑料套封着,沒有精緻的包裝,也沒有讓人懵逼的説明文字。一切都看似簡樸到極致,我喜歡這份極致簡樸,毫不猶豫地買下一塊手工皂。

喝茶用的露天桌椅,全是當地的竹子做的,原汁原味。坐在這裏,用一杯茶的時光,遙想舊時那遠道而來的戲班,在這裏當街唱戲,高亢的秦腔蜀調、喧天的鑼鼓鞭炮,引來四鄉八嶺的百姓,擠於街頭,引頸長望,該是一幅多麼繁榮的景象。

古鎮依山而建,一街三折,全是石板鋪成,約五百餘米,雖是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板鋪成,卻非常乾淨。信步在這悠然的古石板上,彷彿歲月都慢了下來。沿街的兩旁,穿鬥結樑的古建依舊,蜀道風情尚存。木柴門,木板凳,木風車,石磨,石輾子,瓦罐,瓷缸,這些古老的物件,每一件都帶着光陰的痕跡,説不盡的歲月風情,道不完的世道滄桑。而那些高高掛起的一溜溜紅燈籠,於這斑駁的寂靜無言的柴門上,又明明白白地彰顯着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拾級而上,移動換景。街盡頭,有一顆巨大的古柏樹,需要至少四至五人才能環抱吧。也許歲月太過蹉跎,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樹冠稍有零落。古樹之於古鎮,是靈魂也是脊樑。原地上幾極台階,是一古剎,其名為“廣善寺”。寺院為三進式院落,據載是印度高僧建立的法壇。入寺門口又有兩棵參天古柏,它們粗細相當,約需兩人環抱。筆挺的主幹撐於門兩側,穿過寺院屋頂,直插雲宵。傳説這兩顆古柏乃蜀國虎將張飛引軍過此所植。寺內有保存完好的九龍碑、秦磚漢瓦、明清木刻五福臨門、乾隆碑記等文物。寺內的天井裏,種有很多小盆栽,給這千年的古寺院增添不少生機與活力。

不知何時,踏古訪古,巍然成風。各地古鎮爭先恐後紛紛跳出來,以各種民俗各種風情大肆渲染,大有不分伯仲之勢。然後的然後,有了名目繁多的古鎮,再然後的然後,你會覺得,所有的古鎮,青瓦白牆也好,雕樑畫棟也罷,且不説後來的翻新與改造,太多的.雷同。單是那些琳琅滿目的店鋪,那格局,那商品,總是似曾相識,似曾相識的還有同樣的人流如潮,街巷擁擠,喧鬧不堪。

柏林古鎮,沒有黃姚古鎮的詩情畫意與厚重人文,沒有烏鎮的小橋流水煙雨畫廓,沒有丹巴藏寨的多姿多彩壯麗神密,更沒有麗江的浪漫豔遇與温婉典雅。

柏林古鎮,甚至名不見經傳,來的,也多是本市及周邊縣市的一些遊人。但是,這裏,清幽靜謐,古樸親切。純正的石板路,赤忱的柏林人,譜寫着歲月悲歡。沒有吆喝聲,沒有喧譁聲,僅有的幾個店鋪也是門庭冷落,店主們並不刻意兜攬生意,任憑遊人觀賞。本地人坐在屋檐下享受着午後陽光,拉着家常。狗狗們橫卧在旁邊,對所有來往的人視若無睹,看來,狗狗們也喜歡上了這份安寧祥和。

古街上,最能體現蓬勃生命的,是那擺放在街邊的一簇簇花草,種類名目繁多。很多多肉植物,種植在廢棄的農具裏或是瓦罐裏,要不就是古老的樹根的裂口裏,生命的昂然與歲月的靜好在這裏完美結合。

從古街延伸出來,就是嵐橋(又名嵐溪橋),橫跨於柏林湖,是古利州通往閬中的必經之路。關於嵐橋,有一個悽美的傳説。傳説西漢時期,村中窮書生魏公子與富家蘭小姐在嵐橋上面邂遇生情,私定終身,但小姐家嫌棄書生寒微,不允這門婚事,並將小姐另許豪紳。但小姐不受封建婚姻制度的約束,衝破阻力暗裏與公子相戀,在嫁人前約定公子在子夜時分於嵐橋相見,然後私奔。公子按時赴約,但小姐因父母看管嚴厲遲遲未至,公子久等佳人不至,便到橋墩下打盹,半夜忽下大雨,山洪暴發,公子於睡夢中被洪水捲走,當小姐趕來赴約時,只見滾滾大水,愛郎已死,小姐悲痛之餘當即投嵐溪自盡。第二天清晨,蘭家派人打撈小姐香魂,順流幾裏,不見蹤影,嵐溪兩岸圍觀的村民只看見從那清澈見底的水中飛出兩隻五彩錦雞,上下纏綿,照影而舞,鳴聲清麗,你呼我喚,聲聲哀怨。於是當地的民間藝人將這愛情故事編成川劇《嵐橋祭水》,千年流傳。

陽光下的嵐橋像一道美麗的弧,投影在湖面,無論從哪個角度拍照,都美如油畫。嵐橋旁邊不出五百米,就是嵐橋廣場,廣場塑像是石刻的“化錦雙飛”。恍然想起,所來路上,有一把木製古琴模樣的“鳳求凰”、有一面精工細緻的石刻“釵頭鳳”、還有兩道屏風模式的“天仙配”。這些後來人的創意,無一不是想要表達愛情的美好,原來,這裏是浪漫的愛情古鎮。之於愛情,任何時候,都是美的,都是讓人嚮往的。

柏林溝,一個鐘靈毓秀的地方,靜美如畫,純情如詩。

這裏,羣山環抱,山青水秀,阡陌交錯,炊煙繚繞,花香瀰漫,鳥語和鳴。這裏遠離城市,空氣清新,浮雲煙霞,天藍水碧,野草菁菁,亂花飛絮,暗香拂面。

沿路兩岸,遠處是千里綿延的山,近旁是芳草萋萋,花開朵朵。在葱葱郁郁的林木間,隔三差五處,有供人休息的長亭短廓,條椅圓凳。沿着湖邊棧道漫步,可以盡享這湖光天色,讓身心回到最柔軟的角落。

柏林湖,是柏林溝的骨血。湖水纏纏繞繞,纏纏繞繞,綿延數百公里,用最繾倦的姿態旖旎着羣山。極目處山勢平緩,林木森森,滿山遍野的綠,不同層次的綠。綠了風,綠了水,綠了天,綠了地。

水澈澈,天藍藍,水天一色,而山,像一顆顆串連起來的碧玉翠石,温柔地橫卧在這水天一色間,靜看煙華風雲,眾生百相。

沿湖一座座高低錯落的民宅,亮堂堂,寬敞敞,純現代化的建築,浸染着時尚的氣息,在這山水之間演繹着別樣的紅塵煙火。

柏林溝,古老傳承與現代文明在這裏和諧共生。這裏,是現代都市之外的田園牧歌。這裏,是浮躁的都市人寧靜的港灣。

這裏,沒有驚鴻一瞥的美豔,也沒有讓人目不暇接的風尚。但是,只一眼,我就喜歡上這裏。

悠然倘佯在這被塵世喧囂遺忘的地方,此情此景,恍若隔世。兩眼微閉,心靜若水,波瀾不興,寵辱皆忘,整個靈魂和心境都得到了柏林溝古樸而清新的洗禮。

標籤: 散文 靜美 柏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dnj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