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小城記憶散文

小城記憶散文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鄧麗君的歌聲訴説着她的小城故事。

小城記憶散文

我也有過小城的故事,故事裏的小城就是我的寶雞,這個關中平原的第二大城市,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域,坐落在秦嶺山麓、渭水之畔。它曾經是隴海、寶成鐵路線的樞紐,是我工作、生活過數十年的地方。

近日來小城有點私事,於是就又有了“回家”一看的機會。

清晨,小城的空氣特別新鮮,天上透出金黃色的陽光。我與妻子特地起了一個大早,開始漫步在我們曾經生活過的熟悉的地方。

路過一棟小樓時,勾起了我無盡的回憶。那一年我們結婚時,經妻子單位的同事幫助,在這棟樓上分到了一間小屋,還記得這個同事的名字叫做顧陳,得人好處,感恩不忘,只是他已經遠離小城去了邯鄲生活。

這棟樓高四層,坐落在寶雞市二馬路上,當年在周圍可算得上是高樓大廈了,我們住在第四層樓上,夏日的驕陽曬透了薄薄的頂,屋內基本每天都是攝氏38度以上;冬季到來寒風穿透了門窗,屋內基本都是攝氏零下5度以下,那種滋味,可以想象到。雖然居住條件很是簡陋,但在這個小城能有了一個很多普通人羨慕的小窩,就已經很知足了。

那時候,這棟樓上沒有通自來水,用水、吃水全憑從樓下的水站挑上來,多虧我有過在農村肩挑背扛的經驗,我與工廠的師傅一起用黑鐵皮打了兩個大鐵桶,刷上了綠油漆,儼然一副軍用物資的笵兒,又出門到雜貨鋪買了一根黃楊扁擔,便加入了小城人的挑水大軍中。

每天晚上下班後,回到家裏先把蜂窩煤爐子打開,加上圓圓的帶孔的煤塊,然後拿起扁擔和水桶下了樓去,在水站前排隊買水。記得那時水很便宜,二、三分錢一桶,買好了水,便挑着水桶一搖一晃地沿着窄窄的樓梯往上盤旋着,嘴裏還哼着喜愛的《伏爾加縴夫曲》,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買水、挑水,直到數年後搬了家,才結束了買水吃的歷史

沒有想到時隔數十年,這棟破舊的小樓依然健在,但已經千瘡百孔,失去了當年的風姿。

離小樓的家不遠處是人民電影院,那時週末晚上偶爾便與妻子和女兒來到這裏,一邊看電影一邊往嘴裏送着五分錢一個的燒餅,那份膩歪勁還真的有點懷念呢。

電影票不算很貴,二毛錢一張票,但也捨不得常常去光顧,看場電影可要花掉好幾天的菜錢呢。

從小樓的家往北上台階,走到中山路上,對面便是市百貨大樓,百貨大樓是當時小城裏的標誌性建築,二層的商場在當年已經是商業旗艦了。

那時候的營業廳,一排排擺放着整齊的櫃枱,懸在空中的鐵絲從四面八方通向收銀台,鐵夾子帶着錢嘩啦啦地從頭頂駛過。每逢週末,能到這裏來逛一逛,是小城人的'一種嚮往。

老寶雞有個路名叫做車站口,寶雞火車站在隴海線上是赫赫有名的車站,寶雞車站開通時,我的爺爺被法國人派來,擔任了第一任站長,至今車站的站史裏還有他的名字呢。

我們走到了車站口,一棟修飾一新的建築映入了眼簾,這棟建築就是當年寶雞火車站的候車樓,時過境遷,小城的火車站已經被丟棄了,舊地重遊,難免有些失落感。

説來話長,當年沒有談對象時,常常和同學來到車站旁的小麪館吃飯,素面八分錢,雞蛋麪一毛五,肉絲麪二毛五,既實惠又好吃。

那時麪館的對面是一家醪糟鋪,一位老者拉着風箱,火苗呼呼地從鍋灶中冒出,大鍋裏醪糟煮得滾開,普通醪糟五分錢一大碗,雞蛋醪糟一毛五分錢,想起來那真是解饞啊!

中山路上有一處四層高的樓房,現在成為了速八酒店。七十年代末的那段日子,速八酒店的原址是寶雞市科技書店,這個科技書店我再熟悉不過了,印象最深刻了。

記得有一天我在車間的機器坑裏幹活,突然聽見師兄的喊聲,我趕緊從機器底下爬了出來,滿臉的油污就像美國大兵,原來是恢復高考了,師兄説了一句話:“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從此我與小城的這個科技書店結下了不解之緣,勒緊腰帶,省吃儉用。我和妻子的工資分為三份,一份是每月家庭的必需開支,一份是女兒的入托費用,一份就是我去書店買書的錢。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苦了妻子和女兒,原本可以讓她們的日子過得更寬裕一些。

正是書籍拯救了我的靈魂,正是知識喚起了我的希望。在二馬路的那個小樓上,我不分春夏秋冬貪婪地汲取着書本里的營養,早晨四點起牀用涼水洗把臉就開始學習,六點送女兒去託兒所,七點出發去單位上班,晚上等她娘倆入睡了我又開始了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便自學完成了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全部課程,並於次年順利地考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我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我珍惜學習猶如愛護自己的生命。最終我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

走着、走着,就來到了人民街,妻子説這裏是她曾經工作過的公交調度站停車場,我慢慢地回憶起來了。

那時我已經被分配在石油工業部的一所科研部門工作,剛剛考取了工程師的資格,妻子的工作單位是小城的公交公司,上班很辛苦,她那時身體不太好,單位就照顧她負責清掃停車場的衞生,這是比駕駛員、售票員輕鬆得多的工作了。

我每天早晨五點就起牀,發動嘉陵摩托車載着妻子去上班,來到調度站便讓她在屋裏休息,我代她打掃停車場,掄起大掃帚將殘花落葉一掃而淨,個把小時就能完成任務,打掃完後我再騎車去單位上班,兩不耽擱。

走過了二馬路,逛過了人民街,看過了電影院,游完了金台觀,又回到了火車站,這時肚子開始咕咕地叫了起來。

正好看到距離老罈子飯莊不遠了,向陽閣老罈子飯莊前身是寶雞當年的一所小吃店,那個年代向陽閣的名頭就如現在路邊的大排檔一樣,聽説這個老罈子現在已經是寶雞的餐飲龍頭了。

這飯店還是有幾分小城的風味,不奢華,不高貴,我們點了兩個菜和兩碗麪,細細品嚐着菜面的味道,也細細品味着小城的味道。

這時,耳畔傳來了鄧麗君那委婉動聽的歌聲:“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已包括,談的談,説的説,小城故事真不錯,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vkx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