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楓林橋畔夜色正濃經典散文

楓林橋畔夜色正濃經典散文

炎炎七月,白天,天太熱,不敢出門,直至傍晚時分,才有習習涼風吹來,我和妻踩着落日的餘暉,漫步在楓林橋上。只見,橋上行人如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搖着大蒲扇,談天説地的大爺大媽;有扎着羊角辮,蹦蹦跳跳的小孩;有踩着滑輪板,穿梭滑行的少年;有穿紅戴綠,嘰嘰喳喳的姑娘;還有穿着一身運動服的帥小夥。最引人矚目的是一位白髮老婆婆,她推着一輛輪椅,椅子上坐着一位同樣是白髮的老大爺,他們有時指指點點,有時又親切耳語,他們的臉上滿滿的寫着安詳和愛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動人圖景,讓我震撼,讓我羨慕。

楓林橋畔夜色正濃經典散文

散發着太陽餘温的橋欄杆,光滑中透着歷史的.凝重,我輕輕地撫摸着它,思緒飄得很遠,很遠。

楓林橋橫跨在瀘水河上,是一座古石拱橋。這座橋有400多年的歷史,橋長162米,11孔跨徑11.8米,拱圈為半圓形條石拱,寬6.7米,高8.9 米。它是安福通往吉安、分宜、宜春的交通要道。明代詩人王庭圭奉皇命寫了《楓林橋記》來紀念大橋落成。清代詩人高仁鄴有詩讚曰:“一道長虹跨北河,往來憑此涉清波。帆從寶相叢中渡,人向金鼈頂上過。此日高車題字少,昔年驅石敍功多。鳳凰已去無遺響,只此江鷗答棹歌。”在楓林石橋建成之前,這裏曾經是一座浮橋,期間由於洪水暴發,幾度沖毀了浮橋,後來屢次維修,又屢次被沖毀。後來,安福舉全縣之力,費時幾十年,才修成了這座石拱橋。可以説,奔騰不息的瀘水河,它閲盡了楓林橋的滄桑鉅變,衰敗繁華。

近年來,由於人口的增加,物流的發達,人來車往,楓林古石橋不堪重負。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又在楓林古橋的下游約6米處,建設了一座新的鋼筋水泥大橋,新舊兩座橋毗鄰而居,並排而立,行人走古橋,車輛過新橋,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再加上它上下游的安林橋和安福橋,瀘水河上形成了“一河兩岸四橋”的壯觀美景,極大地方便了物流的發展和人們的通行,有力地促進了安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瀘水河,正見證了改革開放後的安福的繁榮和美麗。

我憑欄遠眺,瀘水河兩岸華燈綻放,連同倒映在水中的燈影,四條光練蜿蜒伸展,璀璨奪目,蔚為壯觀。河水泛着金光,閃閃爍爍,靜靜流淌。左邊是主城區,高樓林立,右邊是北華山,青山含黛。忽然,從橋頭古色古香的觀河亭裏傳來了一陣絲竹之音,原來是一羣音樂愛好者,在那裏吹拉彈唱,自娛自樂。橋頭,還有很多的商販,有的在做抽油煙機展銷,有的推着板車、開着三輪車再賣西瓜,有的打個架子,擺上一些舊書叫賣,有的擺個地攤,在賣些小玩意。其中有一個,坐在橋頭的石板上,面前擺着三個蛇皮袋,袋子裏裝着綠油油蓮蓬。我和妻湊上去,問了價格,三個袋子裏的蓮蓬,三種價格,一塊、兩塊、三塊一個。我妻子説她沒吃過蓮蓬,想買一些,我當然慷慨解囊,買了三個大的,一共九塊錢。小販很熱情,告訴我們蓮蓬可以剝開來生吃,也可以煮熟來吃,當天如果不吃,要放到冰箱裏保鮮,這樣才甜。

我們又來到了不遠處的文化公園,這裏熱鬧非凡,大家都在忙着健身。有的跳交誼舞,舞姿蹁躚;有的跳健身操,活力四射;有的打太極拳,張弛有度;有的在快步走,輕快敏捷。柔和的燈光,飛揚的旋律,儘管大汗淋漓,但大家的心裏盛開着快樂花朵

夜色越來越濃了,遊人也越來越多了,我和妻又來到了楓林橋上,任晚風吹拂着我們的臉,身上涼涼的,心裏是滿滿的幸福和愜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p2n0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