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天香的散文

天香的散文

我小時候,家中北屋的兩個窗前各有一個花池,東邊種着一株石榴,西邊栽着一株牡丹。石榴花是大紅色的,似火;牡丹花是純白色的,如雪。

天香的散文

母親喜愛紅花的石榴,但更愛白花的牡丹。對於牡丹,母親不僅一年到頭精心管理,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用心看護,容不得任何傷害。白牡丹盛開時節花朵簇擁擠滿枝頭,數以十計,但家人誰都別想採摘一朵,即使是家中向來説一不二的父親也不行。母親的理由是,牡丹有靈性,花朵若被採折,花枝也會跟着枯死,傷及元氣。母親還説,牡丹是富貴之花,誰也不敢單獨受用。每年嚴冬到來之前,母親都要圍繞牡丹搭起一個小木架子,四周和上面堆上麥草,做成一個既防寒又透氣的小草垛,避免牡丹被凍壞。其實母親及全家人都清楚,牡丹是比較耐寒的植物,老家的冬天很難對它構成威脅。但母親寧願多此一舉,也要確保萬無一失。

母親對白牡丹近乎溺愛的態度,讓幼時的我感到非常疑惑,覺得無法理解。在我的印象中,母親並不特別喜歡花,尤其排斥那些只開花不結果的草花,稱之為“謊花”。因此,能在母親打理的家院、菜園中立足的植物,不是能夠成材或結果的樹木,就是可以食用的.瓜果、蔬菜,很少有隻供觀賞的花草。有一年父親在院子裏栽了幾株“黃金釵”名菊,還被母親好一番埋怨。而且我還知道,母親原本很不喜歡白顏色的花,覺得不夠“喜慶”。

這株白牡丹的來歷並無多少特別之處,是父親從縣城一個朋友那裏討要來的,一直種在我家西窗前面,正對着父母的房間。牡丹品性高貴,栽植不易,在許多地方是稀有之物,但在我們老家卻極為平常。我上小學那些年,生產隊每年都會種植數十畝牡丹,將牡丹的花、根作為藥材賣給國家。每年春天,一望無際的牡丹田雖然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但尚未開花的牡丹卻酷似棉花,毫不起眼,完全看不出“花中之王”的風采。只有到了花開時節,數十畝牡丹田變成了花海,人們才會領略到牡丹的雍容華貴。

生產隊種植的牡丹雖多,但卻只有一種顏色:粉色,即人們最常見的牡丹花色。這種牡丹花朵碩大,花瓣肥厚,花蕊豐滿,花色豔麗,堪稱“花中驕子”,是牡丹花的代言品種,成為許多牡丹畫作的首選。這品牡丹美中也有不足,即基本上沒有香味。牡丹盛開時節,即使置身於數十畝花海中,也只能聞到淡淡的花香。因此,鄉親們對牡丹的最初印象,是芳而不芬,正好與農人的常識相吻合。在鄉村田園中,植物花朵的大小、豔麗,往往與其香味濃烈成反比,即越是豔麗的花,或越是朵大的花,香味都不大;倒是小花、淡花,香味反而很濃。對此,鄉親們稱之為“一好容易兩好難”。鄉親們的這一常識,其實正是自然界的一個規律:花朵的豔麗與香味都是吸引蜜蜂等昆蟲傳播花粉的手段,多數植物只要一招便可,沒有必要雙管齊下。當然,這是許多年後我才瞭解的。

我家有了這株白牡丹後,徹底顛覆了鄉親們對牡丹的認識。春末夏初,白牡丹枝條上的花蕾陸續綻放,雪白的花朵玲瓏剔透,一塵不染,一下子便將院落映照得亮麗起來。讓鄉親們稱奇的是,這株白牡丹的花朵奇香無比。一進我家院子大門,陣陣花香便會撲鼻而來,沁人肺腑,讓人心曠神怡。每一個到我家串門的鄰居,都會陶醉於白牡丹那獨特的香味,覺得任何花香都無法與牡丹之香媲美。這株白牡丹香味不僅獨特,而且香氣散播範圍大,滯留時間長,左鄰右舍和院前大街的空氣中,都久久瀰漫着它的花香。幼時的我,尚不知有“天香”一詞,也沒有學過“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的優美詩句,總以為這株白牡丹獨一無二,是人間罕見的珍奇品種。也是多年以後我才懂得,自然界的規律往往都有例外,如玫瑰便是色香雙絕;並非所有牡丹都沒有香味,很多牡丹不僅飄香,而且冠絕羣芳,是大自然裏最香的花。

由於這株白牡丹玉笑珠香,自然被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奉為珍品,也讓母親感到十分自豪。但我知道,這並不應該成為母親珍愛牡丹的主要原因。待我年齡大一些後,漸漸明白,母親對白牡丹是一種疼愛,更是一種敬畏,這可能與一個?美的故事有關。

幼時的冬日夜晚,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躺在被窩裏聽父親講故事,而聽得最多的,便是《紅白牡丹精》。這個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古代一個書生是牡丹“花痴”,每年都要到洛陽會友、賞花。這年春天在朋友的牡丹園中,邂逅一位紅衣女子,相互產生愛慕之情,便瞞着朋友將其帶回老家,結為夫妻。女子見書生之弟也是單身,便又回洛陽帶來一位白衣女子,稱是自己的妹妹,嫁與書生之弟。第二天開春,兄弟各有了一個兒子。不久,書生又到洛陽賞花會友,無意中説出妻子的姓名。朋友聽後大為驚異,説這是園中一株紅牡丹的名字,去年與一株白牡丹先後神祕失蹤。書生聽後明白了真相,回到家後痛罵妻子姐妹是花妖。妻子聽後傷心無比,與妹妹將兩個孩子從窗口扔出,飄然離家而去。書生兄弟二人冷靜後萬分悲痛,將已死的兩個幼子就地掩埋。不久,掩埋處竟分別長出一棵牡丹,一紅一白,都是珍稀的牡丹品種。這個故事我不知聽過多少遍,對其中的情節早已熟悉,一直覺得只是一個神話。但父親講故事時,每次都講得異常仔細、生動,不會漏掉其中任何一個細微的情節,讓人如臨其境;母親則靜靜地聽着,時而發出輕輕的歎息聲。我想,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可能會把神話故事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從而對牡丹產生敬畏之情。

母親去世後,白牡丹在家人的養護下,依然年年盛花,香氣依舊。我家住在村西頭,母親的墓地離家只有百米之遙。每年春末夏初,藉着輕柔的東風,牡丹之香便會飄到母親的墓地。沒過幾年村莊拆遷,大哥便將白牡丹移到了縣城。每年白牡丹凋謝時,大哥會把掉落在地上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收存起來,待到給母親上墳時,撒在母親的墳前。出於對母親的孝順和對牡丹的敬畏,大哥從來不把盛開的花朵帶到墳前。

有一年探親,我與大哥閒聊時,無意中聽到了一段往事:父親年少時喜愛唱戲,與姨父在一個戲班子,很小便是朋友。由於我的外祖父、外祖母去世早,二姨出嫁時,家裏只剩下不滿十七歲的妹妹,放心不下。不久,母親便嫁給了父親。至此,我才恍然大悟,並驚歎現實與傳説有時竟然如此相似。

母親去世後的第十個春天,白牡丹再也沒有發芽。我想,它也許去了天堂,與母親做伴。如今大哥居住的小院裏,依然種滿了牡丹,自然也少不了白牡丹。我和大哥都覺得,作為“天香”的牡丹之香,一定能夠飄到天堂,陪伴着母親,如在人間時。

標籤: 天香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owp2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