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黃橋古鎮,被燒餅勾動了味蕾散文

黃橋古鎮,被燒餅勾動了味蕾散文

我最初知道黃橋這個地名的時候,是因為黃橋燒餅,其後才知道北宋神宗年間始建黃橋,抗金英雄岳飛麾下的名將牛皋就曾在黃橋駐兵洗馬,而明朝的永樂大帝,也曾為黃橋人的孝行留下過墨寶,新四軍在黃橋打響了著名的黃橋戰役。可見,當年的我,是個多麼忠誠的吃貨一枚啊!

黃橋古鎮,被燒餅勾動了味蕾散文

朋友説她在海安紅色旅遊,我説我們在黃橋也是紅色旅遊,因為黃橋有不少紅色景點,包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黃橋戰役前線指揮部舊址、支前委員會舊址、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塔、第三縱隊指揮部等等,不過我們到得比較晚,這些景點估計也看不到,還是更想遊古鎮的主景區。

所以,我們直奔景區大門,誰知道門被緊緊地鎖着,旁邊是一塊告示牌:“因連續下雨,園內多處建築出現險情,考慮安全因素,故暫不開放,敬請諒解。”我一點都不想諒解,大老遠地跑到黃橋來,我容易嗎?太湖漲水的時候,也沒讓人家不能遊黿頭渚啊,只不過拉根警戒線,水景苑和仙島不能去而已。旁邊的遊客也意見很大,問了帶着狗到門口來的工作人員,並非今天才不開放,估計會有好幾天維持緊閉大門的現狀,大家都十分掃興。

好在我的主要目的還是黃橋燒餅,所以很爽快地就轉身離開,在古鎮的大街小巷隨意亂逛。

走過很多江南的古鎮,大多是小橋流水人家,家家户户盡枕河的風貌。黃橋古鎮卻讓我有一種新鮮感,相比較於經濟發達的江南,古鎮區居然保存得很不錯,歷史街區仍保留着原貌,真不容易。

在古鎮,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樣在古鎮上瞎轉悠,也不必有特定的目的地,看看一些古老的巷子,尤其是這裏的街道就是街道,而不像江南的古鎮那樣,開後門就臨着河。在這裏,一條巷子完了,是另一個巷子,一條街道旁邊是另一條街道,水系並不發達,所以,只能感受到一種古韻端莊,而沒有小橋流水的婉約。

黃橋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築就有二千餘間,還有少量的宋代建築,現在東、南、西三片有傳統古街區,古街巷24條、古寺廟3座、宗祠7座,還有一些唐宋明清遺留下來的石刻和木匾。應該説,這裏是有着濃厚的歷史底藴在的。

景區的大門口很熱鬧,賣的東西都不貴,所以,我們逛的'時候就隨手買一點小吃點心,鐵板魷魚整條8元,魷魚須、魷魚嘴每串2元,花甲和蟹角15元每份,份量很足,便當盒裝得滿滿的,然後用力把蓋子壓下去,而不像蘇南的盒子裏,永遠都只是裝得淺淺的。

看到路邊有一些看樣子古舊的建築就轉進去看,很有意思的是,一邊是老房子,對面卻裝修成了現代風格的店鋪。

大概是我們在前面耽擱太久了,經過這裏看到還開着門的禪寺也大門緊閉,時間真的不早,於是乾脆歇了心思,就打算穿街走巷了。

經過禪寺,就看到有一座鎮海門大香台,建築很有特點,下部是拱門,也就是所謂的鎮海門。起因是北宋真宗年間,海水倒灌今天的南通、泰州、淮安地區,百姓罹難,遂命興化縣令范仲淹負責修築堤壩阻擋海水,黃橋在東寺廟西側建鎮海門,取鎮住海水不再犯境的意思。我看完簡介大為傾倒,對這座原來沒有什麼太大感覺的鎮海門頓時膜拜了起來,原來這還跟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有關啊!果然,就連旅遊景點,也是需要名人效應的。

而其上的大香台,供奉的是關公。民國三十五年,黃橋流行霍亂,死者甚眾,相傳有人得關公託夢,遂設一香台,地方官員率眾焚香拜祭,不久瘟疫平息,百姓安居。原來的大香台並不設在鎮海門上,這是2012年重建的時候,將兩者合二為一的。

從鎮海門進去,就是著名的珠巷,也是黃橋古居保存得最完整的巷子之一。

珠巷是一條主街道,旁邊當然還會有很多小巷子,巷子的牆面上釘着一塊木牌,説明巷子的名稱和由來。

北迎祥巷,其實迎祥巷分南北,巷子很長,原來此巷多居銀匠,因銀匠諧音迎詳,故名南北迎祥巷。

馬巷,以前何氏居此巷,因往來都騎着高頭大馬,所以人們就稱其為馬巷。何氏是黃橋的一個大家族,明清時代,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進士和十名舉人,秀才更有三百名之多,且任職的何氏官員大多正直廉潔,故而甚受愛戴。

走到米巷的盡頭,就是繁華的現代街道。在這裏可以看以兩種風格的房子,一邊是古代風格的民居,一邊則已經是高樓,現代和歷史,在這裏形成了矛盾卻又似乎和諧的統一。

路口很熱鬧,黃橋的各種小吃應有盡有。馬路的對面是王家巷,我們當然要走過去逛逛走走。風格與珠巷相似,石板鋪地,青磚黛瓦,風格很樸素,應該也是明清時代的舊建築經過修葺的吧?牆上會掛着牌子,言明這是不可移動的文物。

這條巷子裏有著名的王將軍府,現在當然已經關門送客,我們也沒有執着於非要游完這些景點,於是走完巷子又轉出去,再走進對面的米巷,這是一條與珠巷平行的巷子,也是與珠巷並稱保存最完好的古巷。

走完三條巷子,也咂摸出一些規律來,黃橋有很多券門,據説共有28個,我沒有細數自己到底經過了幾個,但應該不少。這些券門就分佈在老街上,這種建築非常有特點,很少在其他的古鎮看得到。

老街的巷子分巷和弄,巷當然是原來的交通要道,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狹窄了一些,但在過去通個馬車抬個轎子什麼的,也是綽綽有餘的。東西走向的巷子就是著名的珠巷、米巷和王家巷,南北的巷子是與東西巷十字交叉分佈的,有迎祥巷、羅家巷、迪祥巷等。而弄則類似於便道,比較窄,也不是直南直北或直東直西的走向,會有一點小弧度。

米巷走到頭,左右各有仿古建築的亭廊,黃橋的老百姓們正在其間閒聊家長裏短,好不熱鬧。

拿着相機或者拿着手機拍照的,估計也是遊客,看到這兒那兒都覺得新鮮,有必要留下點什麼。路邊的一口井,沒有護欄,想必至今仍在使用,看上去也不像是新鑿的。

再往前走去,就是古鎮因為大水而關閉的景區了,隔着水域,還能一窺其中的秀麗景色,人們拿着小凳坐着,釣竿很長,安靜地垂釣。對此,我只有羨慕的份,因為我是做不來需要這麼耐心的事兒的。

黃橋古鎮因為一場大決戰而聞名於世,戰役過後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張學良將軍的兵變,成功促成了國共合作,因此,黃橋古鎮得以保存完好。居民們仍然在米巷、珠巷和王家巷中安靜地生活着,或許這就是黃橋古鎮的魅力所在。

在餐廳等上菜的時候,我不死心地又轉到河的另一邊,過橋看到通向亭子的路鐵門緊鎖,看來古鎮的景區是得有一陣子不開放了。

最後少不了買黃橋燒餅啦,有大的和小的兩種,大的論斤稱兩,小的則論個,叫黃橋小燒餅。1940年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東進蘇北,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黃橋燒餅就是當時的支前食糧,1949年,黃橋燒餅光榮入選開國大典國宴,可見黃橋燒餅是真好吃的,不是隻有我饞這口。

當然,現在的黃橋燒餅工藝已經改良過了,用料也更講究,用油酥和麪,餡料除了肉鬆或酥糖這種最傳統的,還有火腿、牛肉、豆沙、蝦仁等品種,在爐子裏一烤,酥脆焦黃,非常可口,要趁熱吃。

希望下次再來黃橋的時候,景區可別再因為所謂的安全問題而關閉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lre7m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