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三峽七日遊記事散文

三峽七日遊記事散文

原定與昌龍武結伴遊三峽神龍架,因龍武突染病取消行程,後與胞弟計文前往。

三峽七日遊記事散文

因為定於4月8日7點半火車站集中,所以先一天的下午,我們便趕到了西安,晚上住宿在水司車站對面小巷的《新雅招待所》,住宿費很便宜,二人間共計只有20元。房子雖然不大,但有電視、開水供應,衞生間也方便,食堂、購物就近,休息得差不多。

第二天(4月8日早)起牀後,一看錶,差不多快七點了。我們便匆匆忙忙地洗了臉,用了飯。因為早上乘客多,又堵車,我們心急如焚,等趕到車站,集合時間早過了。導遊找我們,我們找導遊,總算沒有誤事。

神祕的神農架

火車是硬卧,我是下鋪。耽在窗口,可以一攬窗外無限春光。可惜隧道太多了,火車鑽了一個洞,又是一個洞,異地的風光,硬是無法欣賞。晚上11點多鐘,終於到宜昌站了。賓館就在車站附近,大概是什麼幾星級的,還舒服,吃了點飯,洗了個澡,便入睡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9日)7點多起牀,然後集體用餐。8點多乘專車赴神農架。去神農架的路很長很陡。那是一個又寬又長的大峪子,峪子的兩邊都是雙車道,臨路兩邊斷斷續續都是房屋,有的臨河聳立,有的依山造勢,現代化的建築居多。峪子裏的水不是很大,但很清。一路上,汽車經過了很多鬧市,記不清都是哪些了,只記得一個是王昭君故里,還有一個是木魚鎮什麼的。看來這深山野林子裏,還真夠熱鬧的。汽車足足跑了四五個鐘頭的樣子,才到了神農架的木魚鎮。坐了半天的車,也餓了。12點半左右集體用餐。午飯後又坐車,又是一個多小時,終於到了神農架山麓。

據資料介紹,神農架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83.6平方公里,海拔3103.4米,為華中第一峯,屬國家AAAA景區。我們終於爬到了山巔,但四下望去,山外有山。這裏古木參天,雖然不是夏天,但也遮天蔽日。山道兩旁,樺樹很多,但都不是太粗。山路的背陰處,還有積雪。山頂上有點冷,橫七豎八地倒着許多樹,看來都時間長了,有點原始森林的味道。這令我不禁想起自己72年在黑水峪修0702公路時的情景:當時我給民工灶砍柴,走出灶房不多遠,就到了大森林。那才是名副其實的原始森林!鐵匠木樹長得密密麻麻,而且很齊楚,粗者碗口一般,細者也跟胳臂一樣。樹下的落葉弄不清到底有多厚,踩在上面彈簧一般。倒下的大樹到處是,大多數都腐爛了。見到有人來了,幾個鹿似的小動物驚慌失措地跑。當然,神農架這裏遠沒有0702那裏的山原始:沒有厚厚的落葉,沒有鹿似的小動物。不過,山上的風景也很好,我們拍了許多照。下山的時候,我們順便看了一下燕子洞。這是一個幽深而漫長的隧洞,很深很潮濕,黑漆漆的,大功率的手電,都顯得小火星一樣。裏面有許多許多的燕窩,聽説叫什麼金燕。見有人來了,飛來飛去地叫。我們順着導索轉了一圈,冷嗖嗖的,地上有厚厚的一層冰。

神農架的又一神祕之處就是野人的故事。不過,那裏的山太深了,路太遠了,想找個野人瞧瞧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那只是個以口相傳的“傳説”,連專家都拿不準的事。一位徐姓的學者寫了這樣一首詩:野人是否有,至今無人知。若有真發現,當使世界驚。詩句雋刻在山下的一塊巨石上,足見野人的事,是個猜不透的迷。

下午7點左右,回到了神農架旅社《再發大酒店》。這裏雖然地處深山,但一點也不冷清。飯後我們在鎮子上轉了轉,買了筆筒(陶製的,此後一直襬在我的電腦桌上)和一些其他的紀念品。在陣陣的松濤聲中,我們休息了一個晚上。

神農架公園拜祖

第二天頭站是遊覽神龍架公園。公園大而開闊,拾級而上,小徑兩旁,稀稀疏疏地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每一顆樹下,都嵌着一塊平平的石頭,石頭上都刻着人名,用紅漆塗在字的凹處。猜想可能是誰植樹,誰留名的意思吧。園中有一顆巨杉,高聳雲天,八人合抱,才能合攏。樹的下部,纏絡着長長的紅綵帶。導遊介紹説,這是當地人用來祈福的吉祥物。但在我看來,這些綵帶,實在有點礙眼,有點大煞風景。

説來還真有意思,我們一行糊里糊塗地被園內導遊“導”進了一座經室。20幾個人分排兩行,任幾個和尚和尼姑擺佈。人人雙手合一,跟着一個年紀輕輕的、留着小平頭的“和尚”唸唸有詞。折騰了大半天,又讓一個打扮得入時的小尼姑訓操似的排着隊引進另一座房子。小尼姑訓練有素,可真有兩下子。因為人多,隊又排得長,行進速度慢,她的禪語説得一溜一溜的,連個重複的話都沒有。我實在煩得緊,想找個機會溜,但秩序井然,實在不好意思脱身。第二個經室出口的兩邊,各擺一個大方桌,方桌後各有一位年輕的大師就坐。北邊的那位旁邊放着許多柱又粗又長的香,南面的那張桌上放着一個塗着混合漆的箱子,箱子頂部開了一道1×3(cm)左右長的縫。要出來的人隊分兩列,分別到兩位經師桌前就坐。聽經師指點迷津,預測你的福福禍禍。説的多是佈施得越多,香燒得越高就會摘到好果子的話。北邊就坐的人(放着高香的那邊),大師為之祈福已畢,便遞給他一柱高香,然後像搞生意似的跟你討價還價。這柱在別處充其量只能賣三五毛錢的香頭,在這裏就得出天價了:少則一百二百,多則三千兩千。南邊的那張桌子雖然沒放香,可是放了一個大大的佈施箱,就是前文説的“頂部開了一道1×3(cm)”口子的箱子。這位大師還真有兩下子,一陣喃喃的禪語之後,就有人把一百二百,三百五百的大票子放進這個“自動存款機”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存款”者還不少呢!

園內最雄偉的景觀大概數神農壇了。我們的始祖神農氏高高地站在壇頂。拾級而上,台階悠長而又悠長。我們的華夏氏能演繹至今,這悠長的台階也許是個象徵吧。上完台階,我們還不能到神農氏身邊,只能遠遠的望着。天下着小雨,遠處的山,近處的樹,都顯得霧茫茫的,一看時間,快到時間了,我們只好戀戀不捨地下了山。

雨中游長江

這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比較舒緩,返回時我們還參觀了神農架博物館,午餐是在一個小鎮上用的,下午5點左右返回了宜昌揚子江大酒店。因為時間尚早,便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同計文踱步長江岸邊。遠望長江對岸,隱隱約約的,籠罩在一片薄霧之中。江中游輪穿梭,江岸春草如碧,花紅似染。雨霧濛濛之中,自有一番詩情畫意。在夷陵長江大橋上,我們拍了許多照。這裏雖然不是安排的.景點,但在我看來勝過景點。

晚上能夠在揚子江畔過夜,真有人生如夢的滋味。雨,淅淅瀝瀝的,越下越大。不大的時間我們便入睡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11日,我們早早起了牀,用過飯。在就近的碼頭登《雲錦》號輪船進入長江。薄霧鎖江,細雨如絲,一望無際的江面,連綿起伏的羣山,使人的眼界為之一開。

輪船溯江而上,開闊的江面,浩渺的煙波,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忽然,在輪船的左前方,露出一塊陸地。有點“芳草萋萋鸚鵡洲”詩意。船愈駛近,陸地愈是開闊雄偉。到了近處,才看清那是一處鬧市。市區高樓林立,因為船底地高,看不清市區人來車往的繁華,但從一座飛架南北大橋上的繁忙景象看,那地方一定是很繁華的。這“鸚鵡洲”的那一邊是滔滔的江水,還是連着南邊的山,我無從得知。

很快的,我們的船便駛進葛洲大壩了,我猜想,那塊陸地就該是葛洲了。據資料介紹,長江到此,分別被西壩、葛洲壩分為三江。各自承擔泄洪、發電和往來航船三大功能。進入航道後,我們的船很快升高,直到與上游江面平。

過了葛洲壩後,夾岸高山,突兀眼前。雨,似乎更大了,江面上的落雨和微微泛起的漣漪交織在一起,有點詩的韻味。

雲霧茫茫,

大雨落江,

遠山撲朔迷離,

近水浩浩湯湯。

不算什麼詩,但確實是當時的即興所作。寫出了當時的景,也模糊着我當時的感情。

雨漸漸小了,有點斜風細雨的味道。我們交了30塊錢的附加費,到雲錦號的艙頂去觀光。突兀的山一座連着一座,令人目不暇接;穿梭般的遊輪往來如織,令人眼花繚亂;清澈透明的江水晝夜不捨,使人浮想聯翩。船行5個多小時的樣子,到了“三峽人家”。

對於城裏的人來説,這三峽人家,還怪新鮮的:長長的山間小道,有村姑擺渡、漁夫作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瀑布從高高的山頂飛流而下,空氣清新,環境幽雅……可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進山的鄉下人來説,實在沒什麼新鮮的。去年暑假,我們結伴去過終南山赤峪溝的深處,那裏的景色不亞於這裏,甚至於比這裏還清新自然。途中,我們還參觀了大禹廟,景色一般,不過裏面有許多人文景觀。

參觀三峽大壩

到了半後晌,我們上了江岸,坐了一段路的汽車,到長江大壩去參觀。進入大壩前,做了些例行檢查:全體乘客下車,挨個走過一個甬道,在出口,檢察人員用一個類似球拍的東西在你身上照來照去,末了,然後放行。不過在我看來,這實在是裝模作樣。因為我們乘坐的汽車不在檢查之列,乘客攜帶的物品都在汽車上放着,所謂的檢查,連個例行公事都不算。之後我們又坐車,不一會,我們便到了三峽大壩。

在我的臆想中,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三峽,一定是一個令人驚魂落魄的雄偉無比的,就像毛主席所説的“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壯觀工程。可咋看來,好像還不是那麼回事。也許,我們站的地方不怎麼樣吧。我們跟着導遊,上了185看台——為什麼叫“185”,解釋説,這裏高出水面185米。看台像個美麗的公園,既可俯瞰周圍一覽無餘的景色,也可供遊人休息攝影留念。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台上翻開着的一本“大書”,足足有3×4(米)的樣子。書是打開的,只能看當前頁。上面大概記錄着這跨世紀工程的事情吧,我們沒有細看。

從看台下來,在江岸轉了轉,也沒有什麼出特的景觀,然後乘車,回到了我們乘坐的雲錦號巨輪。晚上正在和同艙的幾個旅伴閒話,導遊進來動員説:明天遊小三峽,願意去的交150元的外加景點費。不願去的,留在船艙自由活動。我們想也沒想,便交了錢。老實説,來趟不容易,今生大概不會有第二回了。反正到這裏就是花錢的。

泛舟小三峽

第二天(4月12)早8點左右,我們換乘小三峽號觀光大遊輪駛入小三峽。進入小三峽後,給人一種眼界大開的感覺。兩岸青山高聳雲天,對峙而立。這裏的山,顯得高遠而雄偉,面目清晰。山上的一草一木,歷歷可見。江水玻璃般的,透明發亮。水勢澹澹,雄渾壯觀。我們乘坐的小山峽號是一艘觀光遊輪。人坐船上,兩岸景色一覽無餘。導遊站在船頭,指點江山:什麼獅子山、象鼻山、玉女峯、望夫崖……幾乎每一座山都有一個典古,都有一段傳説。同來的人有一個同感:這小山峽,才是一個極致的景點啊!三峽一遊,若不來此,那才叫遺憾啊。

大約到了12點左右,遊輪泊在一個叫白馬河的叉港。這裏有一道向南通的大河谷,算是長江的一個支流吧。河谷寬闊而深邃,水也很清。那裏停泊着許多小艇。我們一行人便分乘小艇,每艇限坐40人,向河谷深處游去。艄公是個很風趣的年輕人,他一邊説笑,一邊划船,講些怪話逗人樂。他還準備了一套艄公的服裝做道具,供你留影紀念。河谷很深,往返了40多分鐘。這裏沒有江面的那種寬闊感,近在咫尺的高山,直插雲漢,有一種“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壓抑感。山上到處是懸掛着的瀑布,山澗急湍奔流,小猴子遍山是,它們有的牽着藤條打鞦韆,有的掛在峭壁上長着的小樹頂上跳來跳去,一刻都不肯安靜。在這兒我們還見到了懸棺,這些懸棺大多數“懸”在向陽的那一面山洞裏(西邊)。上下全是絕壁,不知是怎麼弄上去的,當地人也説不清。

孤島白帝城

下午返航,我們遊覽了白帝城。記得上午去白馬河時,從這裏經過。遠遠地望着,像是一座小小的江中綠洲。等來這裏才發現,這還真是一座“城”呢。從江上到白帝城,要涉好多好多的台階。城下停了許多滑竿,供遊人享用。聽導遊講:這白帝城下,原來也是一塊綠洲。後來由於三峽蓄水,水位上升一百多米,這白帝城也就成了一座孤島了。白帝城中,樹木葱蘢,廟宇一座連着一座。有幾處商店,似乎還有人家,依在比較低的地方。城中環境優雅,江上不時襲來陣陣爽風,真是一個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在諸葛亮祠堂,有一副對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三顧頻煩天下計,二人晤對錶臣心(?)上聯是熟句,下聯還沒接觸過。有道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想不到在這兒碰着了。我就立即默記着,並囑咐計文也記着住。可晚上在船上筆記,又“丟”了!就這樣反反覆覆的,就是現在寫的這個“二人晤對錶臣心”也不知道是不是詩的原句。

白帝城歸來,我們又換乘雲錦號巨輪,連夜順流而下,等我們一覺醒來,輪船已經在“屈原祠”近處的碼頭泊岸了。

屈原祠之行是“三峽七日遊”的最後一天(4月13日),也是最後一站。想不到這一天還開了眼界。在途徑屈原祠的一個大劇場裏(劇場設在船上),巴人小姑娘的表演唱歌聲和幾個年輕歌手的表演都非常出色。令人久久難忘,大有“繞樑三日”之感。從屈原祠下來,本想再去瞧瞧,但怕晚點誤事,便匆匆地離去了。然後又乘船,行不多遠,再換乘汽車,等趕到宜昌火車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鐘了。

結束行程

第二天8點多鐘返回西安。到西安城牆上去轉轉,是我的夙願。我們寄存了行李,上了城牆,然後又去了興慶公園,下午4點乘車回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p7g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