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旅遊作文 >

三峽遊記作文6篇

三峽遊記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峽遊記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峽遊記作文6篇

三峽遊記作文1

從小學過很多描寫長江三峽的詩句,使我對長江的美景充滿了嚮往。這次的“五一”小長假,爸爸決定帶我去感受一下。

既然是遊覽長江三峽,交通工具就必然特殊一些,我們坐上了一艘遊輪。遊輪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船,船上可以分為六個樓層,每個樓層分佈着各種住房和功能性房間,如一樓的健身房,二樓的餐廳,三樓的住宿房間,四樓的舞廳,五樓的多功能廳,還有六樓的咖啡廳和陽光甲板。我最喜歡的就是六樓的咖啡廳和陽光甲板,可以喝果汁,吃點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陽光甲板上欣賞長江兩岸的景色。

遊輪在行程中一共要停靠重慶朝天門、豐都、忠縣、奉節、宜昌五個碼頭,並且可以上岸遊覽。首先説説重慶朝天門碼頭吧!剛到碼頭,就遠遠看見一艘艘郵輪停靠在江邊,兩岸的燈光也隨着天色的漸暗逐一明亮起來。火紅的長江大橋和燈火輝煌的洪崖洞交相呼應。隨着鳴笛聲響後,遊輪緩緩啟動。岸上的人羣與船上的人揮手告別。我們的三峽之行就這樣開始了。

一陣悠揚的音樂聲後,一個温柔的聲音提醒我們該起牀了,原來是船上的廣播。這時才發現船已經停靠在了豐都碼頭。在這裏我們遊覽的是雙桂山,又稱鹿鳴山。這裏有“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遊覽路過時留下的“白鹿夜鳴迎嘉賓”的優美傳説和《仙都山鹿》可千古佳句。回到船上,船又啟程前往下一個碼頭——忠縣碼頭。

遊輪在忠縣碼頭停靠,是為了欣賞一場實景山水錶演《烽煙三國》,這場表演是“以三峽港灣為舞台,以三國文化為主題,以忠義精神為靈魂”的文化盛宴,上面幾句話都是導遊告訴我們的。我的感受是光影效果很絢麗,並且學到了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故事。

遊輪開了一夜,終於來到了奉節碼頭,來到了白帝城。我不僅在白帝城上觀看了“夔門天下雄”還了解了白帝城的由來,以及眾多詩人留下的詩句,尤其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這句對我的啟發很大。

從白帝城開始就正式進入了三峽。在陽光甲板上,講解員開始向我們介紹。三峽分別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兩岸山巒聳立,層雲疊嶂,各種的險、峻、奇令我感受到了三峽之美。在導遊的指引下,我還看到了古巴人的懸倌,令人驚歎稱奇。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聽到兩岸的猿聲。

最後,遊輪停靠在宜昌碼頭。到了此次行程的終點,下船參觀三峽的最新景觀——“三峽大壩。”20xx多米的大壩將長江分為上下兩段。我也體驗了國之重器“升船機”,一艘萬噸遊輪乘坐“電梯”從上游平穩的降到100多米的下游。很多貨輪排着隊通過船閘。為預防水害、發電造能、便捷航運發揮着巨大的作用。我真為祖國科技的強大而感到驕傲。

“讀書萬卷,行萬里路”可以讓我學習知識,開拓眼界。感謝爸爸和媽媽為我安排的旅行,這次旅行我的收穫很大,期待着下一次的旅行。

三峽遊記作文2

暑假裏,我懷着喜悦的心情隨全家乘“渝江15號”遊輪遊覽了長江三峽。

“渝江15號”遊輪從重慶順流而下,於當晚在萬縣停泊,次日凌晨就直奔奉節,很快就進入長江三峽的門户――瞿塘峽。我們全家和許多旅客都站在船舷上觀看江面和沿江兩岸的景色,江中波浪翻滾,水流湍急,我們乘坐在船卻行駛得很平穩。我見兩岸懸崖峭壁上和江面洶湧的波濤中,有許多航標燈為往來的船隻導航。這絕壁險崖和波濤浪尖上的船標燈,使我不由得對那些為人民航運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航標工人肅然起敬,是他們默默地用生命的火花點燃了永不熄滅的燈光。

聽老人們説,瞿塘峽原來到處都是激流險灘,灩氵預堆(水下巨石)更是險惡。解放前,濁浪滔天的瞿塘峽不知吞噬過多少往來的船隻和員工的生命。那年月,許多船工一提到瞿塘峽都臉露懼色,然而現在,我們在船上覺得很平穩,毫無危險的感覺。聽船員們説,“綴”在絕壁危崖和“灑”在激流險灘中的船標燈一到夜晚就會使長江三峽成為一個明燈的長廊。這時,一個在船舷上觀景的老爺爺情不自禁地捋着鬍鬚吟道:

“壯哉瞿塘峽!”聽了老爺爺的話,我也學着老爺爺的樣子和腔調調皮地湊上一句:“美哉瞿塘峽!”

人在船上坐,船在畫中游,不知不覺就到了巫峽。此時此刻,船舷兩邊觀景的人更多了。那飛檐翹角、小巧古樸的張飛廟,那歷經千年風霜的古棧道,那充滿傳奇色彩的“兵書寶劍”

小峽,那引人聯想的“牛肝馬肺”小峽……以及那懸泉飛瀑、危壁絕蹴、怪柏蒼松,還有那偶爾可見的懸崖古樹上攀援的猴羣……令人目不暇接,真是美不勝收啊!這時,船上的廣播告訴我們前面就是神女烽了‘我仰着脖子向上看,好個神祕莫測的神女嶧!它高聳入雲,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輕雲薄霧中若隱若現,給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許多人都對這絕妙千古的神女峯贊不絕田,那位老爺爺又不失時機地吟道:“妙哉神女峯!”不知怎的,我叉鬼使神差地隨着吟出:

“怪哉神女峯!”船上的旅客都望着哈哈大笑起來。我被大家笑得不好意思了,就從左邊的船舷來到右邊的船舷,繼續飽覽巫峽風光。

船出了巫峽,就進入長江三峽的最後一峽--西陵峽。

西陵峽和瞿塘峽、巫峽相比,又是一番景緻,又是一種風格。

西陵峽江面比較開闊,水流比較平穩。傳説中“仙人鞋山”、鄱陽湖的湖口和赤壁古戰場等,都成了旅客們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船到宜昌,我們全家結束了長江三塊之行。這次旅遊令我終生難忘。

三峽呀三峽,你是鑲嵌在長江上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你會吸引更多的中外遊客來撩開你那神祕的面紗,欣賞你那偉岸絕倫的風姿。

三峽遊記作文3

碧波推起烏篷小船,悠悠地蕩進小小三峽。悠揚婉轉的山歌順水波傳來,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我們,飄飄然如入仙境。

山襯着水,水映着山,似一幅淡淡的山水畫,烏篷小船,也成了畫中一景。

抬起頭,仰望一點點退後的山巒。窄窄的峽谷,我們和山竟如此貼近!翠綠的樹林,在風中輕輕泛起波瀾,那朦朧的樹影,綠得沁人心脾,將一首生機勃勃的歌,唱進山巖,唱進碧波,唱進我飄飄然的心裏。鳥鳴聲,清脆而婉轉,在峽谷間繚繞,越傳越遠……

山腳下,一條淡赭色的削落帶,好似給青山鑲上一條別緻的裙邊。連綿的青山,宛若愛美的小姑娘,對着明鏡般的水面細細欣賞那別緻的衣裙。

綠水漾着波紋,好像山的綠色一起流入了江水,清亮而滴翠。時而的魚躍,濺起水花,嘩啦一聲,當目光望向,魚兒已入水,只留下圓暈一圈圈擴散開去,蕩向山腳,蕩入小小三峽的記憶裏。返航的船兒,帶着悠揚的山歌從身旁駛過,渾厚的嗓音,將歌聲送出峽谷,送向山外。

登上船頭,披一件蓑衣,戴一頂斗笠,撐一支竹篙,恍然間化身三峽漁人,返璞歸真,悠然自得。腦海裏映出了“孤舟蓑笠翁”的優美意境,如果這小船是水墨畫中一景,那麼坐在船頭的漁人,便是點睛一筆。

“看,懸棺!”一陣陣激動的喊聲把我從畫卷拉回現實。抬眼望去,東岸絕壁上有一處洞穴,隱隱看到洞口上方懸着黝黑的方形石棺,據説,那便是神祕莫測的古代巴人懸棺。巖體斑駁的巨石,此起彼伏的山巒,歷經歲月的洗禮,靜靜守候着雋秀的流水。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羣峯重巖疊嶂,峭壁對峙,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間或出現一個溶洞,鐘乳石懸掛其中,好像冬日的冰凌,遙遙伸向水面,散發着原始古樸的氣息。不經意間,烏篷船已蕩進一處幽深的峽谷,頭頂只是窄窄的一線天,兩旁山色如黛,似乎觸手可及。隱隱聽到水聲,那是懸瀉於峭壁的飛瀑。兩座山封住了水面,前方恍如被阻斷。可小船悠然前行,一個轉彎,眼前豁然開朗,又是一番奇峯秀水。可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峽中九曲迴腸,隨着遊船遊走在這神祕的峽谷裏,真有曲水通幽之感。那靜靜流淌的碧水,穿過悄然佇立的青山,載着流轉千年的歷史,奔向詩意的遠方。忍不住將手伸進水中,沁涼的舒適霎時流遍全身,好想掬一捧水,洗淨身上的疲憊,身邊忽而掠過幾羽輕靈的身影,定睛看,原是幾隻豹紋蝶翩翩近水飛。橘色的雙翅上,黑色的斑紋星星點點,為這畫卷增添了幾分生趣。

青山翠樹傳鳥鳴,碧水輕舟蕩山歌。小小三峽裏,一切如詩,萬物如畫。

三峽遊記作文4

八月下旬,我和父母還有外婆,乘着“華夏神女”號遊船,從宜昌上水開往重慶,一路上參觀了三峽的景點。

三峽大壩

上船的第二天下午,我們來到第6層甲板,遠望三峽大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壩,把長江攔腰截成了兩段,成功展現了毛主席詩詞中“高峽出平湖”的景象。而且,大壩的建成使輪船可以在夜間通航長江中上游。每年,三峽大壩的發電量為一億度電,相當於10個大亞灣核電站,佔到了全國年總髮電量的1/5以上,為生產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

南北雙線五級船閘

大壩的邊上,是一個巨大的南北雙線五級船閘。我以前聽説過船閘的原理,但真還沒親眼見過。現在,遊船開到了第一扇船閘大門前,但我們還得耐心等待一會兒——既要等前面船閘裏的船開走,也要等後面同批過閘的船到齊。過了一會兒,船閘大門總算開了,門上有兩個鋼鐵大叉,是用來衡量高度的'。進入第一級船閘後,開始放水。水位抬高20米後,第二級船閘的大門又打開了,遊船緩緩開了進去......過了3個半小時,我們順利通過了船閘。

三峽人家

途中,我們參觀了一個名叫“三峽人家”的風景點。由於遊船較大,我們需要換乘景區專用遊船,這一路上沒少顛簸。這裏的風俗與漢族大不相同,如哭嫁等。期間,觀看了模擬婚禮、楚韻音樂會等,但我最喜歡的卻是一個野生猴舍。那裏生活着兩百多隻野生猴子,它們見到遊客來了,就紛紛跳下山,接住遊客拋擲的花生,一個接一個剝開後,把花生米塞到嘴裏。要不是媽媽催促着我走,我肯定會看個夠的。

白帝城

第三天,我們前往白帝城參觀。歷史上,劉備曾在這裏託孤諸葛亮。在白帝城的託孤堂上,我們看到了劉備託孤的場景,但為什麼場景中不見劉禪的蹤影呢?原來,古代規定宮中不可無人,因此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禪並沒有來。在白帝城中,最著名的是一幅畫,上面有“三王”,兩隻鳳凰是鳥中之王,鳳凰築巢的梧桐是樹中之王,旁邊的牡丹是花中之王。這幅畫讓遊客們嘖嘖稱奇。

豐都鬼城

第四天,我們上岸參觀了以鬼文化著稱的豐都鬼城。導遊説,這裏的居住方式是人鬼分居。我們走進了閻王爺的廟,這裏有各式各樣的佛和十八羅漢的雕像。廟裏還有一座陰陽秤,要把365斤重的陰塊放到陽塊上才算平衡。很多人上前試了試,但陰塊卻紋絲未動。於是,導遊請出了廟裏的王師傅,他把陰塊圍繞陽塊快速轉動,再一使力,便成功地把陰塊搬上了陽塊,獲得了遊客們的齊聲喝彩。該下山了,在傾斜30度的山路上,我飛奔而下,可惜狠狠地摔了一跤。按照導遊的玩笑,可以算作是我的靈魂被鬼嚇了一跳。哈哈!

五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在歡笑中結束了遊程。當我戀戀不捨地走下“華夏神女”號遊船時,還留下了一番深深的回味……

三峽遊記作文5

國慶節小長假,爸爸媽媽帶着我到三峽竹海遊玩。聽説那裏有壯觀的三疊瀑布,還有令人腿軟的玻璃天橋呢,想想就興奮!

一到目的地,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進入了景區。一進大門,哇!一幅典型的高山峽谷圖卷就展現在眼前。高聳陡峭的山峯分列兩旁,像是威風凜凜的巨人衞兵。我猜想,他們大概是這片土地的守護神吧。山腳下蜿蜒流淌的是泗溪。現在是秋季,泗溪的水流很小,河牀上遍佈大大小小的灰色石塊,它們稜角已經被流水沖刷得很圓滑了。

我們順着溪流朝前走,踏上了依山搭建的棧道。這棧道順着山勢盤旋,簡直稱得上是一條小型的“盤山公路”。

我們順着棧道前行,欣賞着沿途的風景。這裏的山很奇特,山頂通常有巨大的裸露的巖石,猶如刀砍斧劈一般聳立着,像給大山戴上了一頂威風凜凜的帽子。

山坡上遍佈着茂盛的植物,秋姑娘將它們染得五彩繽紛。瞧!一團團棕黃色、一簇簇淺粉色與一片片墨綠色交織在一起,像給大山穿上了一件花毛衣,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温暖!

山腳下一叢又一叢的翠竹連成一片,難怪這裏叫“竹海”呢!它們隨着秋風搖曳舞蹈,似乎想用自己青翠欲滴的熱情挽留住夏天。

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爬着盤山棧道,累得氣喘吁吁。剛靠着欄杆歇一歇,無意中往下一瞟:媽呀!好高呀!我簡直站在大樹的樹梢上了,底下的泗溪河牀都變成了羊腸小道,看得我頭暈腿軟,不敢再靠欄杆,生怕欄杆不結實,讓自己摔下去了。

我又轉了好幾道彎,突然看見前面有“三疊瀑布觀景平台”的指示牌,我振奮精神,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前去——咦?傳説中的三疊瀑布呢?怎麼只剩下一條線了?媽媽説:“今年夏秋季節乾旱少雨,瀑布暫時斷流了。”原來如此,好遺憾啊!我只能看着山腳下被瀑布沖刷出的深潭,來腦補瀑布的壯觀了。

“看!玻璃天橋!”正當我沒精打采時,爸爸突然指向我們的前上方。順着爸爸指的方向一看,一座透明的玻璃天橋就呈現在眼前!哇!我興奮得像打了雞血一樣,飛快地向上奔去。

我們買了票,套好鞋套,就走上了橋。透過橋面的玻璃,我看到山腳下的路就像一條細帶子,而路上的人就如同細帶子上的螞蟻一樣。我在橋面上歡蹦亂跳,橋面還輕微有些晃動,可憐的媽媽嚇得像身體僵直的木頭人,扶着欄杆一寸一寸地向前挪,頭也不敢低,只敢偶爾斜着眼睛看一下腳下,嚇得又趕緊閉上眼睛。連我從她身邊走過要牽她一下,她都不理我,好像只要她有什麼動作,橋就會斷掉似的。等媽媽好不容易蹭到橋的另一頭等我們去,我和爸爸在橋上玩了老半天還沒盡興。

美麗又好玩的三峽竹海!我希望下次再來的時候能看到瀑布喲!

三峽遊記作文6

4月9日上午,我們乘坐學校大巴一起去三峽大壩遊玩。

三峽大壩旅遊區佔地15.28平方公里,包括三峽工程模型室、罈子嶺觀景點、185觀景平台、近壩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等。

進入觀光區後,我們首先來到了三峽工程模型室。在模型前,飽覽了濃縮的三峽工程全貌,就如在空中俯視三峽工程,又似置身“山水相連,天人合一”的高峽平湖美景中。出展廳,走進綠如碧毯的草坪,那高高聳立的萬年江底石,猶如飽經磨難的老者,坦露着渾身筋骨,向人們訴説着歷史的滄桑。四面體的巨大截流石,一頭扎進大地,好像是在告訴人們,什麼是信念,什麼是堅定!

觀景台因其頂端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這是整個工程建設的最高點。在這裏我們可以俯瞰整個三峽工程。例如:雄偉的三峽大壩、高大的水電站廠房、神祕的雙線5級船閘和垂直升船機等主要建築物;還有那條生流不息、孕育祖國大地的搖籃——長江。我們站在大壩上,只見江裏湧起一層層波濤,泄洪閘的閘門裏噴出的水像一條條青龍一樣飛出。高峽出平湖,此時此刻的長江如一條柔韌的絲帶消失在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大江東去,承載着祖國的歷史與希望!

站在罈子嶺上,頗有一種“會當臨絕頂,一攬眾山小”的感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如此的令人震撼,遊客們無不感歎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嘖嘖稱讚的同時還不忘拿起相機拍下眼前的美景,留待日後再細細品味。

我們信步登上185觀景平台,台上已有了不少的觀光客。在觀景台中央,豎立着水文標尺,上標262。48米。導遊告訴我們,這裏是大壩建築的勘測點,也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觀景台上,鳥瞰三峽工程全貌,高峽平湖盡在眼底。站在觀景台上,讓江風輕輕拂面,讓心慢慢安靜。看江水奔騰,聽浪濤拍岸,驚歎的,激動的,振奮的,驕傲的,萬千情感漸漸融入這一江山水。或許只有徜徉在這三峽大壩景區的懷抱,才能愈發真切地感受到“當驚世界殊”的驚喜。

185觀景區到“截流紀念園”參觀,遊覽車要經過宜昌西陵長江大橋。三峽截流紀念園,是我們此次壩區參觀的最後一站。在截流園內,我們看到七八十棵從庫區淹沒線以下搶救過來的古大樹已移植成活。還有那些巨型的推土機、剷車、自卸汽車等靜靜地躺在園內,遊客目睹這些大型施工設備,彷彿親臨那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看完三峽大壩,不禁感慨萬端,我實在找不出合適的辭藻來形容三峽大壩的偉岸,也許只有去過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感覺:無論你身居高位還是平民百姓,來到三峽,你是那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對大自然,人是渺小的。但對於人類來説,一切皆有可能。

標籤: 遊記 三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lvyouzuowen/ynej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