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莊裏邊兒散文

莊裏邊兒散文

莊裏邊兒,是相對於莊外邊兒而言的,指的是村莊的深處,曾經是村莊的中心地帶,鄉親們聚居的地方。

莊裏邊兒散文

記得小時候,莊裏邊兒的十字路口是我們村最熱鬧的地方。從這正南2裏地便到了韓集鎮北街,正北是直通姜太公故里安徽省臨泉縣姜寨鎮的大道,正西是去村委會的必經之路,正東是上東坡的要道。十字路口周圍聚居着我們村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家,把個十字路口裏三層外三層包圍着,像一個雞蛋,四個路口則是從雞蛋裏邊凸出的小棒。一到逢集,從北、西、東三個方向去趕集的人都要經過這裏,熟人的説笑聲、車輛的噪雜聲、牲口的亂叫聲相雜,像一口煮沸了的油鍋。村裏清閒的人則在路口東一羣西一堆的閒扯,指着來來往往的人亂叨叨:小樑莊瓦五的閨女因為挑花了眼,最後竟然嫁給了一個大她六歲的二婚頭,王莊憋三的四個兒子比着不孝敬父母,楊莊理四家的老水羊生下了一個似羊又似狗的怪物……農忙時,鄉親們在這裏打場曬麥,農閒時,在這裏閒扯。特別壯觀的是,中午吃飯時,大家端着碗隔着柏油路絮叨,飯吃完了,把碗放在地上接着叨,直叨到家裏人來喊方罷。有時候,村裏來了玩雜技的、炸玉米花的、賣西瓜的、打扁嘴的、唱大鼓書的……也都會將場地設在莊裏邊兒,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喜歡的是看電影。莊裏邊兒有一大片空地,是最適合放電影的`,所以放映師傅往往建議主家將場地設在這裏。後來,幾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誰家放電影都會把場地設在這裏,以至於有時趕巧了,兩家也只好在這裏一起放。觀眾也有了選擇,哪邊對自己的胃口就看哪邊的。而觀眾少的那家則會趕緊換片兒,以搶回觀眾,另一家見此,也連三趕四換片兒,弄得大家一會兒往這跑,一會兒又往那邊跑,別提多有意思了。不過,無論哪邊都會有些固定觀眾,這取決於電影內容,比如哪邊要是放戲劇電影,中老年人會力挺到底;哪邊要是放武打片,年輕人和小孩子會雷打不動,堅持看完(當然了,個別中間睡着的小孩子除外)。

不知道具體是從何時起,莊裏邊兒漸漸的冷清了,破房子有的被扒了,有的自己倒塌了,到處是長得多高的雜草,甚至還有些野兔和黃鼠狼之類的小動物出沒。春節回家,我多次到莊裏邊兒去,越往裏走越難碰見人,曾經的熱鬧氣象已然被歲月塵封,刻進我們的記憶深處。外出打工潮興起後,平常村子裏的人少了好多,一個村莊很少見到年輕人了,常見的要麼是老人,要麼是孩子,要麼是病人,讓人倍感淒涼和壓抑。鄉親們掙錢回來,第一件事往往是蓋房子,但是不在老房基上蓋,而是在莊外邊兒大路兩旁選址。如果正好自己的地在那最好,直接蓋在自己地裏,沒有的話則千方百計與人換地,寧願以多換少,吃虧也情願。如果人家不願換地想要錢,則花大錢買地蓋房子,也顧不得公家罰款不罰款了。頃刻間,莊外邊兒大路兩旁的兩層小樓像兩隊手拉手迎賓的小朋友一樣,又像兩支軍隊在相視中履行着神聖職責。這兩排小樓像兩隻手臂向南使勁伸出,與韓集鎮北街緊握了。可是,樓高了,房間多了,人卻少了很多很多。春節一過,這些樓與空房子差不多,只剩下些老人孩子守着了。鄰居大娘説:“房間再多有啥用?我一個人住着心慌,還不如以前的土房子呢!”這話道出了許多老人的心聲。

現在,莊外邊兒成了之前的莊裏邊兒,把莊裏邊兒的熱鬧帶走了。只是,這熱鬧帶走的並不全,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的熱鬧已經被歷史的風吹跑,散進我們的頭腦裏。真希望當年莊裏邊兒的熱鬧還能回來,安妥着鄉親們的心和魂。

標籤: 裏邊兒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kgz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