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游水泊梁山散文

游水泊梁山散文

因《水滸傳》的緣故,水泊梁山聞名遐邇,令人神往。

游水泊梁山散文

我們從梁山寨出發,沿着小路緩緩登山,兩側林木葱鬱,溪水潺潺而流。進入水滸碑林,小路拐彎抹角,松柏遮天蔽日。過了竹林中的小橋,眼前豁然開朗,摩崖石刻就在這裏。

斷崖有二十多米高,俯瞰着腳下的石台,讓人不寒而慄。峭壁上有眾多的摩崖石刻,集中了當代書法家之上乘,例如舒同先生的“水泊梁山”、費新我的“草莽名山”、傅以新的“浩氣撼山嶽”、劉炳森題寫的“懷古”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我們在這裏駐足,細細地看着、品味着。在摩崖石刻左側有一座魯智深、武松石雕,稱“雙雄鎮關”,把守着入關山隘。

離開這裏,我們繼續登山,到了“斷金亭”這兒歇了歇腳。“斷金”,源自《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之意。聽導遊説,這裏就是林沖火併王倫的地方;匾額“斷金亭”為著名書畫家範曾題寫,筆勢瀟灑俊逸。山脊上有一條碎石塊鋪的道路,被稱為“宋江馬道”,據説是當年義軍搬運糧草、通報寨情、防衞進攻的要道。聽到這些,我心裏一直髮笑,“宋江招安”在歷史上本來就沒有這回事,至於一百零八將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因為施老先生《水滸傳》的大名,讓人愛屋及烏了,進而杜撰些有趣的典故來。

“宋江馬道”的盡頭是“黑風亭”,有一個老者在這裏賣字,八十多歲的樣子,精神矍鑠,寫一手娟秀的毛筆字。前面就是“黑風口”,《水滸傳》上説是李逵把守的地方。在刻着“黑風口”的石碑前,一箇中年人打扮成李逵的模樣,拿着兩把板斧,咋咋呼呼地招攬着顧客合影,説十元錢可以合五張照片,擺五個造型,讓合影的人多活一百年,逗得我們忍不住笑了起來。

在“黑風口”的下方,鐵欄杆圍着兩個石窩,説是孫二孃的腳印。我仔細看去,兩個石窩確實像腳印的形狀,深深地凹在石頭裏,最深處有六七釐米。

我們繼續趕路,目標是梁山的核心建築——忠義堂。在花榮“神射”石像對過搭着一個涼棚,下面坐着一個彈古箏的美女,披散着秀髮,穿一身古裝。帶着好奇心,我和女兒湊了過去。她素手輕彈,時而流水潺潺,時而飛沙走石,時而風雨大作,時而風和日麗,時而春暖花開,時而珠落玉盤,時而車水馬龍……聽得人如痴如醉也。

繼續前行,就到了“忠義堂”,它坐落在虎頭蜂上,在蒼松翠拍掩映之中,古色古香的建築別是一番風韻。大殿前高高的旗杆上懸掛着一面大旗,上面寫着“替天行道”四個大字。穿過一段廊子,就進入了大殿裏,裏面空間闊大、氣勢恢宏,正對着大門擺着三把交椅,上面垂下三面旗子,中間的寫着“呼保義宋江”,左邊的'是“玉麒麟盧俊義”,右邊的是“智多星吳用”。一百零五把交椅分列在兩旁,各排成幾排,整齊劃一,各就各位。

“忠義堂”原名“聚義廳”,是梁山好漢的議事之所。後來“托塔天王晁蓋”攻打曾頭市,不幸中箭身亡,宋江便把這“聚義廳”改名為“忠義堂”,成為了梁山好漢的象徵。忠義堂內,正廳屏風錦帛上繪有古樸典雅的工筆重彩山水畫,屏風前塑有宋江、盧俊義、吳用三首領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東西北三面牆壁上設有《梁山泊英雄聚義圖》大型壁畫,畫面雄偉博大,氣象非凡。

“忠義堂”後面是靖忠廟,裏面塑像都是梁山好漢,可惜在維修中,不能進入觀瞻。我們就從那兒退了出來,來到了“宋江井”。這是個石井,有人説井下空間很大,宋江曾經在此藏下好多的盔甲兵器,其真假不得而知。在“宋江井”西側是石碣亭,裏面供奉石碣一塊,説是九天玄女授書,上面刻着一百零八將的星座名號,為好漢們排定了座次。如此由女神排定座次,充滿了玄機,令人匪夷所思。

從“忠義堂”返回,我們往“左軍寨”方向走去。走在窄窄的小路上,左側山上樹木鬱鬱葱葱,右側是懸崖峭壁,裸露的巖石一道一道的,在陽光下很是打眼。“左軍寨”兵器庫展館裏,陳列的都是一些古代的兵器,鏽跡斑斑的,有的完全喪失了本來的面目,給人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過了“點將台”,我們抄近路下山。下山石階很是陡峭,不過路途不遠,就那麼十多分鐘我們就回到了入口處。

回首望着蜿蜒起伏的青山,知道還有幾個景點沒來得及看,有點意猶未盡的味道,但時候已經不早了,只好帶着孩子驅車往回趕……

標籤: 散文 水泊梁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77j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