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品年的味道散文

品年的味道散文

隨着馬年的匆匆而過,年的味道也漸漸近了,遠離家鄉的遊子思鄉欲濃。

品年的味道散文

——題記

許是那久違的糯香勾起我的饞蟲,不經意間又想起了那香香的餈粑,粉粉的年糕,那是貴州過年的味道。因為在貴州住過多年,逐漸喜歡上那裏的飲食了。每到年節,鄰里鄉親便會煮好糯米,放涼後放在石臼裏敲成餅狀,做成餈粑。便是春節時待客和饋贈親友的美味佳餚。吃時或用油煎或放鍋裏熱下,沾點白糖,放在嘴裏,細細咀嚼,那味道兒又香又糯,回味無窮。年糕是過年不可或缺的主角,家家户户都會做一些儲備着。

還有那紅紅的辣椒,用油炸了,做成油辣子,便是美味的佐餐。我尤為喜歡剁椒那美味,秋天辣椒收穫時,把辣椒和蒜、姜放在一起剁碎,再加上料酒和鹽,悶在瓦罐內,待到過年時拿出來,味道兒又鮮又香,無論是燉菜還是做鹹菜,都是絕配。

喜歡那鮮香的雪菜炒毛豆,炒臘肉,總是讓人垂涎三尺。每年秋天,雪菜和芥菜收穫時節,媽媽總會買好多,用大盆洗得乾乾淨淨晾上,曬到八分幹,用鹽搓好,擰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放在瓷罐裏,到冬天發酵好了,便是一道好菜,可以做素菜,也可以蒸臘肉,味道十足,美味可口。

在福建的那些日子,冬天的風中,時而會飄來的“嘭”的聲響,聲響過後,便會有陣陣爆米花的香味瀰漫在空中,讓人又想起小時候讓媽舀上一些玉米和大米去爆的場景。那時候很少有別的零食,更別説肯德基麥當勞之類,就是糖果也只有在過年時才會買一斤半斤,要留着招待客人。外婆心疼我,總是悄悄地塞在我口袋裏一兩塊,我會高興的和小夥伴炫耀半天,也捨不得一下都吃了。吃完了糖塊,會把糖紙捋一捋,小心地壓在課本里做書籤。大概那個時候每個女孩子都喜歡收藏五顏六色的糖紙並做成這樣的書籤,大家互相傳看着,欣賞着,炫耀着。因為那時糧食彌足珍貴,所以,只有快過年的時候,才會爆上幾鍋玉米花和大米花,但那香味足可以在心中留存一年,並深深地留在記憶中。大米花還可以做成米花糖帶回老家分給家裏的親人,就算是上等的禮品了。這個做工比較細膩,要先熬好糖,然後再倒在大米花裏,用板子壓好,過一會,米花糖便做好了,切成一塊一塊的放在袋子裏紮緊,這樣即使是存放好長時間,米花糖依然又脆又甜,回家探親時帶上,我的那些哥哥姐姐們最喜歡吃了,非常留戀香脆米花糖的味道,更留戀那份濃郁的江南民風鄉情。

説到吃,便不能不説一下蘿蔔,蘿蔔白菜是冬天家庭餐桌上的主角,我喜歡早上吃媽媽做的酸甜蘿蔔,清脆又爽口,簡簡單單,但爽口是絕對的。頭一天晚上,把蘿蔔洗好切成方塊,然後用少許鹽醃下,早上把水倒掉,放上香油,香菜末,醋,拌下,一道早餐美味小吃便成了。俗話説,冬吃蘿蔔賽人蔘,千真萬確。更讓人難忘的是那好吃的蘿蔔條,把蘿蔔切成長條,曬好,用五香粉,辣椒麪拌好,放在瓷罐裏燜着,到春節時拿出來,便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説到臘肉,依然讓我忍俊不止。那年,爸爸媽媽帶我回山東老家,帶了一整塊金華火腿,也許是包裝得嚴,讓人家誤會了,那位叔叔説“這位同志好雅興,坐車還要揹着琵琶呢!”逗得爸爸哈哈哈大笑,這個琵琶可不能彈,只能吃的。記得那一路上,爸爸開心的合不攏嘴。回家後,便把大火腿分成數份,送給了好多親朋好友。

回到老家,我最喜歡看外婆蒸餑餑,一個個開花的笑臉,像豔陽天一般燦爛,那香味足可以讓我垂涎三尺。做饃饃要先發好面,把面嗆的筋筋道道,再開始揉,做棗山,做花饃,可以做出很多形狀,只有在年節和喜慶婚禮上才會有如此用心。用柴火燒好大鍋,放上醒好的餑餑,蓋上蓋子,拉動風箱,隨着鍋鍋裏的水逐漸沸騰,那開花的大餑餑便也笑逐口開,滿院子香味瀰漫在純淨的空氣中,久久不肯散去。

故鄉萊蕪——鳳城的年味更是讓我無法忘懷。鳳城,一個不起眼的小城,承載了千年的風霜雪雨。儘管滄海桑田,卻依然熠熠生輝,美麗無限!

平凡的我,閒暇之時,總是希望用自己的筆把家鄉的美描繪出來。每當春風拂面時,便會渴望去蓮花山踏青。遠遠望去,山勢蜿蜒,如同盛開的蓮花在天地間嬌豔欲滴。青柳,清溪,似一幅未加渲染的圖畫,展示在眼前。沒有了城市的喧鬧,看到只是杏白桃紅,春風裏笑靨依依。

那是一個小小的山村,只有疏疏落落的幾户人家,房前屋後是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菜苗。

清早,勤快的大媽大嬸便在碾上推好玉米麪,一會回家點起柴火爐,會攤上又香又酥的大煎餅,輾子的吱吱呀呀聲,催醒了山裏孩子的夢,鞠一捧溪裏清水,洗一把臉,任黎明的陽光照在小小農院中。那燃起的柴火,燒起鏊子,一推一攤,轉瞬間一張金黃的煎餅便展現在眼前,饞嘴的娃娃從雞窩裏掏出雞蛋,敲在煎餅裏,那是何等的無窮的美味。媽媽笑了,娃兒喜了,小山村裏温馨的一天開始了。

山裏人淳樸厚道,無論你走進誰家,都會對你笑臉相迎,會讓你感受到久違的親情,沒有山珍海味,普普通通的農家飯讓你會吃的很開心。去山裏吧,泉水清,風兒靜,漫山的野花更是醉人的`風景。登頂了望,如在仙境,讓人心馳神往。

五月的槐花,香滿小徑,捋一把放在口中,甜甜的滋味會沁入心脾,花香瀰漫在方圓數裏的風中。採一袋槐花回家洗淨,做一頓美味的槐花餃,便是不可抵擋的誘惑,清純又香濃。 七月的大汶河,清澈又涼爽,已經沒有那些被污染過的東西,河水裏又重現了魚蝦的身影,悠哉悠哉好不逍遙;樹蔭下散坐着垂釣者的身影,不時會有歡呼聲,又釣了一條,有鯉魚,鯽魚,最好的是噘嘴鰱子,熬湯清炸皆可,是下酒的美味佳餚。

汶水西流,流淌了千百年,孕育了大汶口文化,承載了濃重的歷史。依山傍水,悠悠傳着自古至今的滄桑,哺育了無數英勇的鳳城兒女。古長城,古長勺講述了烽火連天的春秋史實,棋盤山又在娓娓道來中尋覓着仙人遺蹤。吐絲口,血雨腥風,依然迴盪在風中。千百年來,萊蕪的名字深深地鑄刻在史籍中。

夕陽西下,一曲悠揚的梆子響起,獨有的唱腔迷醉了鳳城的男女老少,大街小巷不時會有激昂的聲音傳出,聲裂金石,響徹雲霄,一輩輩藝人傳承着文化和精神。《紅柳綠柳》唱遍大江南北,一曲梆子鳴京城,懷仁堂內獻藝行。

燕石是大自然對鳳城的最好的饋贈,經歷了億萬年的風吹雨打,三葉蟲便亙化成美麗的燕石,展現在世人眼中,或振翅或飛騰,如生的魅影,傾倒世人。如彩蝶,似蜜蜂,穿雲渡月,翱翔天跡,栩栩如生的身姿,凝固在瞬間,成為永恆。

美麗鳳城,我的家,我要用我的筆,在汶水聲中吟唱。

是啊,年年歲歲的更替中,走過春夏秋冬,我們在經歷了無數日月的洗禮後,會領悟到許多,任滄海桑田的變遷,每個人都永遠眷戀故土情濃。我也明白了父親為什麼會毅然脱下軍裝,回到故鄉,他的根在這裏。寧戀故鄉一點土,不戀他鄉萬兩金,對家鄉的戀是每個人心中的情愫。家是温馨的港灣,飄泊在外的遊子會迴歸這寧靜的小隅,任外面的世界有再多再大的精彩,依然在心靈深處痴痴眷刻下這份對故土眷戀的心情。就如同歌裏“糖葫蘆甜,糖葫蘆酸,把幸福和美滿串一串”一樣的感同身受。家,便是那一根竹籤把家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天涯海角,有一根無形的線牽絆在心中,回家後才會有那踏實與安穩的感覺,這就是家與故土和我們血脈扯不斷的愛和眷戀。

隨着父親一起走南闖北,每到一處,那濃濃的年味便會銘刻在我的記憶中,久久迴盪在腦海中。放下工作回家過年也成了我的習慣。回家陪陪老爸老媽嘮一會家常,陪着家人品品這些清淡而悠遠的家裏年的味道,讓温馨繾綣留在心底,温暖久遠……

標籤: 散文 品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jqz4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