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不幸福的原因散文

不幸福的原因散文

小時候聽母親説,世上不住歡喜人。一直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隨着年齡的增大,越來越覺得它其實道出了人生的某種真相。“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幸福是我們許多人的生活常態。

不幸福的原因散文

不幸福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

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蘇東坡説:“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每個生命存在於這個人世間的時間都是非常短暫的,這就註定了人像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來去匆匆。活得好壞,結果都殊途同歸。人的結局的這種可悲性,註定了人的痛苦是根本性的,我們每個人活的都只是一個過程。

而且,這個過程也不輕鬆。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生命的必經階段,而這每一個階段都伴隨着痛苦。“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不僅説明一個生命誕生之難,而且説明一個人孕育之苦。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衰老的不可逆轉讓曾經鮮活與昂揚的生命感歎與悲涼。生與死之間夾雜着的傷痛與病患,既有自然的災害,也有人為的禍害。而數不勝數的矛盾、爭端、煩惱與憂愁,總是充斥我們的人生之中,接踵而至,源源不斷。

人生天地間。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羣體之中。而這充滿競爭充滿矛盾的複雜社會,給我們帶來激情火熱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來自各方面的傷害。你出類拔萃,會受到摧折;你平庸無奇,會遭到鄙棄;你聰明伶俐,可妒,你木訥老實,可欺;你深沉,是有城府,你淺薄,是沒頭腦……在別人眼裏,你總是這也不是,那也不行的,即便是也不是,行也不行。你逃不了干擾,少不了侵襲,想想你怎麼能夠安生?而一旦沒人理會你了,你不被需要了,你又會感到自己是個多餘的人。我們大多喜歡被關注,喜歡成為事件的中心與焦點,而在實際生活中,被眾星捧月的卻畢竟是少數人。居廟堂之高時是風光的,風光慣了,也會麻木也要膩味,而一旦“處江湖之遠”了,“門前冷落鞍馬稀”造成的反差又讓人受不了,彼時與之交往的車水馬龍,此時都不約而同地不再前來問訊,世態炎涼的失落感便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伴隨後生。享譽一方的人,有了光環的同時,也有了糾纏,有了各種各樣的是非恩怨,有了來自各方面的空穴來風,風刀霜劍。富甲一方的人,因為惦記的人多,覬覦的人多,虎視眈眈的人多,財大氣粗的同時,也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

人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比如我們常常説學壞容易學好難,好的於人自然有益,卻多是人性所不情願的;壞的對人有害,卻又多是人天生所喜好的。所以內心裏就難免有矛盾、有掙扎、有鬥爭。激烈的思想鬥爭過程,就是痛苦的過程。

“多行不義必自斃”,而“人間正道是滄桑”。陶淵明不想為五斗米折腰,就只好辭官歸隱,雖然身居世外桃源,看似灑脱,但其內心卻是非常苦悶的。李白是一個非常放曠不羈的人,可是因為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也難免常常“使我不得開心顏”。而一旦“舉世皆濁我獨清”,屈原就唯有跳進汨羅江,“質本潔來還潔去”。“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也許只有在“夢”裏,才能排解心中的壓抑與苦悶。如果你還有許多的塵緣未了,卻不願意隨波逐流,不向命運低頭,那就只能被孤立,被冷落,被侮辱與損害。清者自清的孤高,從來都是以痛苦的代價換來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細想過,我們多是為別人而活着的。這樣的活,就活得小心翼翼,活得不自由自在,活得很無奈,活得沒有了自己。我們不得不去勞心費神,不能不去因應,不敢不去奔忙,而累死累活做的卻是無用功。這種行屍走肉一般的活,自然難有幸福。

在痛苦的大背景下,當然也有美好與幸福。有獲得成功的喜悦,有擁有愛情的甜蜜,有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有天長地久的真誠友誼帶來的歡欣,有苦盡甘來的甜美,有催人淚下的感動,可是這些美好的感覺停留在人心裏的時間卻不長。因為人的天性裏有某種元素,讓人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新”的鮮活轉瞬之間就變得陳舊,“舊”的快樂,總是經不起琢磨與推敲,一下子就風流雲散,成為過眼煙雲。“異”的奇特須臾之間就變得平常平凡平淡。而且,日月如梭,美好的時光總是容易倏忽而過。而痛苦就不一樣,它一日不去,就一日不停。它是一個問題,牢牢地扯住你的身,拴住你的心,讓你欲罷不能。不解決這個問題,它就無休無止地糾纏你伴隨你。而且痛苦的時候是用一分一秒計算的,非常難熬,讓身受痛苦的生命度日如年。

幸福不久長,也因為人的慾望太多,而且還難以滿足。雖然“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可也是人陷入痛苦的淵藪。都説“知足常樂”,可“人心不足蛇吞象”,誰見過多少能真正知足的人?

不幸福還因為我們始終“放不下”。我們放不下名,也放不下利,還放不下情。不要説我們沒有多少人真正能跳出功名利祿的圈子,就是跳出了又能獲得解脱與快樂嗎?“跳出三界外,還在五行中”,豬八戒不願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畫的圈所限制,結果卻還是被妖精所擄獲。哪裏都沒有極樂世界,我們的靈魂被名韁利索束縛住,誰輕易就能夠掙脱掉?

不幸福還因為我們喜歡比較而又不會比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比較能夠讓我們有一個參照。智勝一籌,可以增強自信,奮勇前進;技不如人,可以使自己有自知之明,進而積極進取。但是,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是“人比人,氣死人”,把自己境遇的不盡如人意,內化為自己的痛苦,自作自受。我們常常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寬慰自己,可是實際上,多數人不願意以“比下有餘”讓自己振奮精神,而偏偏喜歡用“比上不足”來讓自己不斷難受。本來已經是有吃有穿了,偏偏要去比那些吃得好的人,已經也算是吃得好的人了,可是還有吃得更好的人在那裏讓自己相形見絀,已經算得上是更好了,可比起那最好的人還差一大截而心裏不是滋味。這樣比下去的結果,就是自尋無窮無盡的煩惱。

幸福是一種感覺。與經濟基礎、政治待遇、社會地位、文化水平固然有一定關係,更與其性格、修養、思想、情感、心態有很大關係。有些人“貧賤夫妻百事哀”,有些人卻“夫妻恩愛苦也甜”;有些人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並不開心,有些人粗茶淡飯吃起來香,窮居鬧市也快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在哪裏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又在哪裏?

在我們平常的日子裏,如果我們能夠平常心地面對工作生活學習上的各種困難,或者遇到不幸,我們能把它當作是一門人生必修的課程,把正經受着的磨難當作一種財富,那麼,痛苦雖然不會自動消失,但程度一定會減輕許多。或者,如果能夠不妨對自己經常輕鬆地“阿Q”一下,比如想想那些還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想想比過去好了許多的自己,我們的無聊,我們的憂愁,是不是一種“為賦新詞強作愁”?我們因為不滿足而產生的不幸福感,是不是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像花兒一樣,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花開了花很快就凋謝;是美好的,也是長久的,花謝了花明春還會再開。

標籤: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9vv7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