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描寫山的散文

描寫山的散文

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以下是小編帶來描寫山的散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描寫山的散文

描寫山的散文 範例1

嶺南有座觀音山以觀音命名,使我馬上對這座山產生了一種説不出的敬畏。站在遠處望,你會突然發現它竟是這麼神祕莫測、引人入勝。它是山,又不同於其他的山;它是山,又不僅僅是山。觀音山,你本是一座佛山,整座山就是一尊佛呵——

1

山上的每一棵小草,彷彿都是佛身上的一根細細的汗毛;

山上的每一株大樹,彷彿都是佛身上的一隻有力的臂膀;

山上的每一片綠葉,彷彿都是有生命、有呼吸、有靈性的佛葉……

白雲,是山的紗巾,也是佛的紗巾;綠海,是山的衣裳,也是佛的袈裟、佛的衣裳,它本是億萬片綠葉手挽着手織成的呵!億萬片綠葉懷抱着一座山,億萬片綠葉簇擁着一座佛。

這山上的每一棵小草、每一片綠葉彷彿都開過光,一草一木彷彿都有悟性,一花一葉彷彿都是佛語。我不敢踩這山上的哪怕一棵小小的草,我不敢折這山上的哪怕一小小的葉。即使你無意中踩了一棵草、折了一朵花,也是對佛的不敬。

2

山上的每一塊石頭,彷彿都是一個立體、堅硬的漢字;

山上的每一道溝每一面坡,彷彿都暗藏着深深的禪語。

滿山無處不祥意,最閃光的佛語其實就藏在山中。整座觀音山,彷彿寫就了一部巨大的佛經

趴在山上,彷彿聽得見佛的心跳;撲在山的懷抱,靜靜聆聽着了佛的心聲;凝望着山上的每一塊石,好像讀到了佛的教誨……

山間的那條長長的山路,不正是菩提徑,不正是佛的長長的手指?腳步輕點兒、再輕點兒,我正順着佛指引的路,一步步走近佛的身邊,一步步走向佛的心中。

3

觀音山上的空氣最清,每一縷山風彷彿都是佛的呼吸,空氣中四處漂浮着的全是佛氣,山上山下吹佛着的盡是佛風。深深地吸上一口,我彷彿也感受到了佛的氣息。

草呼吸着,葉呼吸着,花呼吸着,樹呼吸着,土呼吸着,石呼吸着,路呼吸着,風呼吸着,山呼吸着,佛也呼吸着,我也呼吸着。我的呼吸與草木的呼吸、一座山的呼吸、佛的呼吸漸漸融合在了一起,彷彿在我正在與佛一起呼吸……

佛風,正由外至裏地輕輕吹拂、撫慰着我的靈魂。

4

山上的36級自然瀑布羣,像一卷卷透明、雪白、聖潔的經書,一頁一頁掛在觀音山的胸脯上。那落差達380米的仙泉瀑布,更像長長的、展開的銀色的經卷從天而降。

山上的溪流、清泉與瀑布是那麼清澈、碧綠,彷彿是觀音灑下的源源不斷的淨水。潺潺的水聲,彷彿是一聲聲清脆的禪音。我彎下腰,虔誠地伸出手掌捧一捧這清清的溪流,輕輕清洗着自己的臉龐,彷彿正在洗滌着自己心中的尖埃,彷彿正在把自己的靈魂洗淨。

每去一次觀音山,我的心靈就會受到一次脱胎換骨的洗禮。

觀音山上這最純淨的水原來是佛水呵,哪怕只有一捧,也能裝得下整個藍天。

5

山頂上立着一座巨大的觀音佛像。

遠遠望去,觀音山主峯上的那座全世界最大的花崗巖觀世音菩薩像,正端坐在雲霧之上,用她那仁慈的目光撫慰着芸芸眾生。

山,如果沒有佛,便只是一座山,或一座石山,或一座土山,或一座荒山,或一座沉默不缺少靈魂的空山。山,如此有了佛,便成了一座有靈氣、有靈魂、有生命的山,便成了一座無法逾越的山,便會讓無數的人前來仰望。

山的心,即是佛的心;巖石,即是佛的骨。佛是山的化身,山是佛的影子。整座觀音山,彷彿隱藏着、跳動着一顆碩大的佛心。

山即是佛,佛即是山。走進觀音山,彷彿走進了佛的世界,面前站着佛,身子貼着佛,眼睛望着佛,耳邊聽着佛,心裏想着佛,甚至連空氣中都充滿了佛的氣息,脈搏也悄悄與佛一起跳動。

身在山中,你彷彿置身於佛的懷抱。佛高,山才高;山高,佛才更高;佛站在高山頂,你才更高。

6

人不在貌,心誠則靈;山不在高,有佛則靈。有多少佛就有多少心,有多少心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山,有多少山就有多少登山者,有多少登山者就有多少層堅實的腳印,有多少層厚厚的腳印就墊高了多少座山……

其實,真正的佛是有形、有外貌也是無形、無外貌的,是人能塑造出來也是人塑造不出來的。

心中有佛,佛中有心。觀音無處不在,佛無處不在。你心中無佛,眼前也無佛,身邊也無佛,處處都無佛,時時都無佛;你心中的佛,眼前就有佛,身邊就有佛,處處都有佛,時時都有佛。心中有觀音,心心皆觀音,人人皆觀音,山山都是觀音山。

有這樣一句話:“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只要心吸佛,看什麼都是佛,哪兒都有佛,人人都是佛,自己也是佛,求佛就是求己,求己就是求佛;心中若無佛,看什麼都不是佛,看佛也不像佛,誰也不是佛,哪兒都沒佛,求誰都是零,看啥都是空。

佛以眾生之心為心。佛即善,善即佛。不管你是誰,只要你胸中裝着芸芸眾生,你就有了佛性。佛即心,你心即佛,你就是佛。佛並不想全天下僅僅自己一個人是佛,佛願天下人人都成佛。

人最高的境界是無境界,最大的佛是眼前無佛心中有佛。每一個人的心塑造着每一個人的佛,每一個人的心乃每一個人的佛。

佛在心中,我在佛中,我與佛漸漸融為了一體……

7

天漸漸黑了,太陽悄悄落下山了。

太陽睡了嗎?其實太陽是不睡的,看着它是落下山了,其實它又去照亮、温暖着地球的另一半。

山睡了嗎?其實山是不睡的,它靜靜地站在那裏,頭頂着巨大的夜幕,也許是不讓它墜下來。

樹睡了嗎?其實樹是不睡的,它在夜裏還不停地書寫着綠色的文章,每一隻綠色的小手還在輕輕撫摸着一縷縷夜風。

路睡了嗎?其實路是不睡的,它日夜不停地迎接着每一雙腳、每一個年輪的親吻,路燈是路的一顆顆亮着的心。

佛睡了嗎?其實佛是不睡的,它在漆黑的夜裏更是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時時凝視、關注着天下眾生。佛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千世界的一切它都看得清清楚楚,誰都逃不出它的目光。

夜睡了,夜深深沉睡着,佛還醒着,正在為一個個迷途的生靈引路……誰是佛?是天,是地、是山,是水?是日,是月,是星,是雲?是草,是葉,是花?是你,是我,是他?

描寫山的散文 範例2

古人説,“仁者樂山”,我不敢以“仁者”自居,但出生後取名就含有“山”字,冥冥之中,山與我,似乎有着割不斷的情緣。

我總覺得,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是血脈相通的。遙想兩千多年前,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便覺山是人類的老師,它教人開闊眼界,神遊八荒。試想,置身於秀山峻嶺,側耳有蟲鳴鳥唱,松風陣陣,舉目是濃綠滴翠,霧嵐戲風。到得山頂,又覺天高地迥,萬里風來,羣峯皆伏於下,於是陶然悠然,頓生逸興飛揚之感——山,可謂人的怡情之師。

時至秦朝,面對無情的逐客令,丞相李斯寫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山,告訴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它正是這樣,既接納每一塊奇石,也接納平凡的泥土;既接納參天大樹,也接納歪樹殘枝;既接納百鳥歌唱,也接納虎嘯狼嚎。只要你來,山都無所嫌棄,平等相待,給你生存的空間,居住的自由。它兼容幷包,厚德載物,擁有一個博大而寬厚的心,同時也成就了自己聳入雲霄的雄姿——山,可謂人的智慧之師。

到了宋代,一座褒禪山,讓王安石更堅定了變法的決心:“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登山之路,崎嶇難行,荊榛擋道,亂石嶙峋,高崖峭壁,橫入蒼暝。經千難,歷萬險,到得高處,驀然雲開日現,光芒萬道,照徹霧海雲天,“無限風光在險峯”的名言,會強烈地撞擊你的心扉。你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古訓,強烈的進取精神由此迸發——山,可謂人的礪志之師。

遊山之後,蘇東坡把墨跡留在廬山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實,觀山所得,還因內容而有別。試問,誰能説得清,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經寄情于山,有多少英雄豪傑曾經駐足於嶺?他們或留下高雅的情致,或譜寫血染的浩歌。欣賞他們筆走龍蛇的詩文,可感知其心跡志趣。察看他們殘缺斑駁的遺蹟,可以體悟歷史的深遠厚重——山,可謂人的博學之師。

南宋詩人楊萬里寫道:“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下山,翻過一座山樑,迎接我們的依然是山。偉人毛澤東年輕時就倡導“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登高山,入森林,可以強健體魄。行走山中,觀猴猿競攀巖,兔走狐追,鴉雀爭食,人亦可萌生野性,欲大吼奔跑,展腳伸拳,擺脱平日裏身心受到的種種束縛、壓抑、扭曲,這時,清新有力的血液灌流全身,平日的委瑣也隨風而去。——山,可謂人的強身之師。

楊萬里還寫道:“卻有一峯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無論你的.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山決不會俯仰於你的地位和名望;你讚頌它也好,辱罵它也罷,山受讚譽不喜,臨誹謗不戚,遭辱罵不怒,任憑風吹雨打,靜看雲捲雲舒,一身正氣,高挺身軀,用嶙峋的風骨,撐起一片藍天。多少佔山為王的英雄,如今在哪裏?多少稱雄一時的風流人物,如今在哪裏?只有山,永遠橫空立世,昂然矗立,挺拔於天地之間,高標逸韻,卓爾不羣,巍然獨存!——山,還是人的剛毅穩重之師。

和山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人生又是何等短促啊!看山思人,以山為師,在與山的對話和交流中,我願不斷淨化躁動的靈魂,感悟人生的真諦,讓自己的生命如山。

描寫山的散文 範例3

人生總要有一些不一樣的風景。來到洛陽鐵嶺村,我知道,這風景不一樣。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經歷不一樣的事情,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吧,於孩子,於村子,於我們,都是不一樣的。

藍天下白白的雲朵繚繞着樹木葱蘢的山峯,潺潺的流水流淌着這個村子靜謐的氣息,自給自足,粗茶淡飯,卻也怡然自得。年輕人有他們的夢想,揹着行囊,外出闖蕩,餘下家人,耕耘着他們的日常,偶有狗吠雞鳴,編織着動人的鄉村樂曲……

倒沒有山路十八彎,卻也有山路十幾裏,爬山於我而言,已經算不上是艱難的了,可是,對於幾歲的小娃們來説,卻也不是艱難的,只是因為經常的習慣與磨練。出生在平原的我,並不知道有的孩子上學要走上幾裏山路,當我們穿行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時,我們驚異於他們是怎樣地奔跑行走於這山路上的。現在,為了求學,他們卻也是不容易。這幾天,我不禁在想,如果我出生在這樣的小山村中,我的人生會是怎樣的,我現在又將會是在何方,我會從小就想着好好學習,立志上高中甚至上大學麼,恐怕不會的,走出這大山真的需要勇氣和魄力,而我,不會有那麼大的勇氣去改變這樣的人生軌跡,沒有那麼大的毅力去走不一樣的道路,但是,我們卻是需要不一樣的力量,就是大山賜予我們的自己命運自己把握的力量。

大山的子孫是淳樸而又熱情的,這幾天,他們真誠的招待,熱情地對待,讓我們感動頗深,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但是這也許也讓他們固守了善良、淳樸、熱情、真誠的優良品質,這在現在是非常重要和可貴的。山裏的核桃和五味子是他們招待客人最好的東西,也是我們吃過的最美味的零嘴。

來到這,才知道自己能上大學是多麼幸運,看着一個個的小萌娃,只希望他們能夠堅持住自己的道路,走出這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們跟他們做遊戲,希望他們能夠快樂的成長,對世界對生活充滿無窮的渴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我們的初衷所在,或者我們的到來對他們來説就是一個激勵,一個鼓勵他們勇敢的前行的動力。

中國還有許多個這樣的農村,其實我倒不悲哀,只是感歎,也更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生活更好一些,因為,我們大家都值得幸福和有好的生活。三下鄉,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也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做這個,我能成為三下鄉隊伍中的一員,我覺得很幸運,也很驕傲,因為,當看到村民和孩子們真的把我們當成大學生時,我們內心是欣喜的,自己也是被需要的。學校需要腳踏實地認真負責的學生,社會需要愛崗敬業的各種精英,中國需要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被需要的我們,我們是眾多大學中的一所,是西農眾多隊伍中的一支,我是眾多隊員中的一個,千千萬萬個我,正是被需要的大學生力量。

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是學校一直秉承的優良傳統,作為學生,我們更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機會,深入基層,紮實去實踐,瞭解現下中國農村的真實現狀,從中發現問題,深入探討交流,從而為將來更好的服務農村,服務農民夯實基礎,真正成為理論與經驗並存的合格大學生。

描寫山的散文 範例4

山有雄壯的風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山豪邁,山也俊秀。奇險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嘯是山。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又平淡無奇。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英俊而柔情。因為有山,流水乃為之改道,因為有山,城市才緣依環繞。大山以渾厚坦蕩容納萬世匯聚百川。

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夥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歎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峯頭悠然而下。

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湧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範千古,啟迪萬物。這是山給予我的厚重酬報。我對於門前的山,彷彿讀懂了李白與敬亭山,產生了“相看兩不厭”的情感。

山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它薄,年長時讀它厚。“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山讓人類讀了千萬年而永遠讀之不完。山依然那樣虛懷若谷,山總是樂於把豐富的寶藏奉獻給熱愛它的人們。搜尋世上所有的形容詞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山最樸素的品質是石頭,而石頭從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總和。山的身體潛藏無數的財富,金銀銅鐵,錫鋁鎳鉻,鮮花美玉,礦泉温泉,鑽石石墨,木材草藥,珍禽異獸,只要你善於發掘,決不會寶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頭,也有許許多多的品格。山身上還有人類至今尚未發現的資源。珍貴出於山,平凡出於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類物質和精神的豐厚成果。

大地何其廣袤,而山其實更壯闊。山的面積是陸地的三倍。山雖然以石為懷,卻從不嫌棄泥土,始終與泥土相依相伴。山雖然雄奇偉岸,卻甘願把泥土表露在自體周圍。人們讚歎山之偉大,而山卻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峯巔。山因為有泥土,孕育了堅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蒼翠葱蘢描繪着大山永遠不老的情懷。山正因為有泥土為伴,方襯出挺拔茂盛英姿勃發青春常在。

標籤: 散文 描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8wj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