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描寫廬山瀑布的散文

描寫廬山瀑布的散文

導語:夏天的廬山,如那池中初綻的蓮花,清新秀麗,又如那正值花季的少女,亭亭玉立,帶着幾分清秀,但仔細品味,秀美的廬山又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粗獷自然的感受。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描寫廬山瀑布的散文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描寫廬山瀑布的散文

描寫廬山瀑布的散文1

提起廬山,不能不説廬山的瀑布。廬山的瀑布,數開先瀑布最有名。當然,它的名氣,主要是因了唐朝詩人李白的那首家喻户曉的詩——《望廬山瀑布》。

農曆六月二十九日,天氣晴好。我從廬山的錦繡谷出來,便迫不及待地乘上去開先瀑布的電纜車。在九江時,曾聽導遊介紹,廬山氣温比九江低七八度,涼爽宜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而我在全長1。5公里的錦繡谷卻感到悶熱難當,沒走多遠,衣衫即被汗水濕透,黏乎乎的緊貼在身上。書中描述的奇石競秀、萬壑回縈的錦繡谷,非但沒帶給我身心的愉悦,反倒覺得頭暈目眩,煩躁不安。而抵達黃巖景區,小心翼翼地步下數百級陡峭台階,尚未看到瀑布全貌,突然之間就全變了。耳畔飛瀑轟鳴,清涼的霧氣撲面而來,彷彿從酷熱難當的三伏天一下子掉進了涼爽的深秋之中,真叫人感慨萬千。錦繡谷、開先瀑布都在同一座山,温差竟有如此之大,難怪宋代詩人蘇東坡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興沖沖地奔到瀑布邊上,閉上眼睛,任憑飛濺的水珠撲打着身體,那種愜意真是沒法形容。開先瀑布位於秀峯景區的鶴鳴、龜背二峯之間,旁邊緊連一個小石堡,像倒扣的香爐,那就是香爐峯了。站在山頂俯瞰山下,但見奇峯競秀,綠浪千重;煙波浩淼的鄱陽湖水天一色,舟楫往來,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大氣、自豪、自由、奔放相交織的複雜情緒,江山如此美麗多嬌,引無數英雄豪傑為之傾倒!我不知道李白當年遊廬山時懷的是怎樣的心情,但我分明看到,豔陽當空,山風徐徐,一個一襲長衫腰掛長劍的瘦長身影,仙風道骨般飄至山前,口中呼出的酒氣與香爐峯的紫霧相交融,繼而發酵,很快便釀成了一首千古絕唱。只見他一邊捋着山羊鬍,一邊搖頭晃腦地吟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那落拓不羈,傲岸不羣,瀟灑出塵的風采,讓人嫉妒的眼球充血,口舌發乾,腳跟發癢,恨不得立馬下山跟隨了他去。

就在這時,我卻忽然聽到身後一位遊客説:“哎呀,怎麼這麼小啊!讓李白忽悠着了。”

我回過神來,暗自一笑。心想,又是一位按詩尋景的!記得餘秋雨在《陽關雪》中寫到,“這些詩,他們在孩提時代就能背誦。”、“人們來尋景,更來尋詩。”那位遊客大概也和我一樣,吟着李白的詩句來的。乍看到開先瀑布,我心頭也曾閃過與詩對不上號的疑問,這哪裏是三千尺,分明只有三四十米的樣子嘛!好在來之前,我已瞭解了一些廬山的相關知識,很快便心頭明朗,坦然面對。廬山平均海拔在千米之上,開先瀑布自山巔傾瀉而下,雖然數度跌宕波折,最終還是要落到地面,匯入大江。從這個角度説,“飛流直下三千尺”其實並沒有錯。一米約為三尺,一千米可不就是三千尺麼?直下,可理解為垂直而下,也可理解為一直流到山下。我覺得李白詩中的意思應為後者,因為就人們目前所知,整個地球也找不到一條垂直而下上千米的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於委內瑞拉東南部的丘倫梅魯瀑布,落差也才979米,還是分為兩級瀉落的。無論高度寬度,廬山瀑布在國內都掛不上號。“遙看”二字證明,李白是在離瀑布較遠的地方,以整個廬山為背景來寫瀑布的,他並未忽悠人。

如果從文學的角度看,就更好理解了。詩歌是一種高度凝練、高度抽象的文學體裁,詩歌中的數字往往是誇張的,並非實指,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現實中誰見過三千丈長的頭髮?但不可否認,數字的運用確實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看風景,憑心境,境由心生。心境不同,感受自然不同。看廬山瀑布,讓人心曠神怡就夠了,何必拿現實跟詩句較真呢?

描寫廬山瀑布的散文2

遊廬山之前,我已對廬山有了不同層面的瞭解,先是拜讀了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使我初識了雄奇的廬山;拜讀了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使我相識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廬山;從1959年召開的“廬山會議”,我淺識了具有政治色彩的廬山;從偉人毛澤東題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我想到了極富哲理的廬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演的電影《廬山戀》,我粗淺瞭解了富有浪漫色彩的廬山。而到了2008年的夏天,我才真正領略了廬山的無限風光。

在我國眾多的名山中,廬山的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它在我國江西省北部,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臨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大江與大湖的交匯之處,自然形成了集險峻與秀麗於一體的美麗景緻。所以,自古以來廬山風光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匡廬奇秀甲天下”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的美麗景色,它雄奇秀拔,雲霧繚繞,懸崖飛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山中多奇洞怪石,名勝古蹟遍佈,夏天氣候涼爽宜人,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現主要有12個景區,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統,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瀰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祕色彩。廬山還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廬山不僅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着豐富燦爛的文化內涵,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壯美古蹟景觀華美人文景觀譽滿神州,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一行乘大巴清晨即從從南昌出發,沿着九江通往廬山的高速公路一路前行,下車後就感受到零零星星的小雨,這也是的特點,雨霧天氣較多。我們遊覽的第一站就是“花徑”,徜徉在大林路上,感受到的是湖光山色,風景如畫。觸景生情,加之導遊的提醒,想起了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我不時地舉起相機“咔嚓、咔嚓……”,留下美麗的景緻,尤其是在白居易雕像旁留影,這是在花徑公園留下的美好印記。

我們乘興沿着一段長約一公里多的秀麗山谷遊覽,這是廬山又一著名景點—“錦繡谷”。這裏“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飄渺一身輕。”谷中千巖競秀,一路景色,美不勝收。

位於錦繡谷南端的“佛手巖”下,覆蓋着一個山洞就是頗為有名的“仙人洞”了,仙人洞高、深都是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被稱為“一滴泉”。見同遊者都擠往洞口觀看,我便往洞中一看,洞中央供奉着一尊石像,導遊便解釋説:“這裏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傳説他就是在這裏修道成仙的,每當雲霧繚繞之時,洞內就會仙氣飄飄,令人神往。聽了導遊的解説,我感到這仙人洞很美。”其實,我真正想了解仙人洞的是偉人毛澤東所頌揚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這也才是仙人洞名揚四海的真正原因,我在仙人洞和寫着“仙人洞”三個字的月亮門前留影,每每看到這幅照片,我都會浮想聯翩,在心中想象着一個不一樣的仙人洞。

沿着廬山美麗的風光,一路走,一路想,一路拍着美麗的風景,我與江西藝術學院的美女教授相互拍着美景,生怕漏拍留下遺憾,因拍照片被旅遊團的大隊人馬落下了,急追上去,莫耽誤下一個景點。

不覺到了一幢別墅前,在一塊別緻的石頭上雕刻着瀟灑的“美廬”兩個字,我迅即登上石階,扶欄於“美廬”旁,請同行者拍下了照片。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棟住過國共兩黨最高領袖的別墅,在這裏遊覽既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更有着別樣的政治色彩。

隨導遊登臨“美廬”,起初,曾作為xx的夏都官邸,曾是蔣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美廬”可能因此而得名。這是典型的石木結構,在過去貧窮和戰亂的年代,竟建造成這樣精美的別墅,我不由得為之驚歎。進入一樓會客廳,裝飾典雅,氣派莊重,牆上懸掛着xx和宋美齡在美廬時的部分生活照片,還有宋美齡的個人照片,映入眼簾的是宋美齡的一幅幅美麗大方的照片,我一邊觀看着照片,一邊想象着他們當年在這裏生活的一定很美好。緊挨着會客廳就是宋美齡的卧室,擺着雙人牀等原樣物品,顯得典雅高貴,與宋美齡的風格相得益彰。登上二樓,就是xx的辦公室、會客廳、卧室,也顯得很氣派。還遊覽了衞生間,導遊介紹了他們在美廬時用過的馬桶,同遊者中不免發出“嘖嘖”驚歎,我也感到十分驚奇,他們當時就已經用上了這麼先進的馬桶,美廬確實有着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遺憾的是,美廬室內不讓拍照,當時的情景只能靠回憶。

我們還來到了廬山會議遺址參觀,這是在一個寬闊的平地上,在一簇簇松柏的護圍中的一座造型別致的大禮堂,給人以精美大氣又不失莊嚴之感,這真是大自然之美與嚴肅的政治的和諧統一。導遊介紹説,這是石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建築,是廬山的三大建築之一,於1937年落成,開始叫“廬山大禮堂”,當年曾是xx培養xx骨幹的重要基地,xx多次在這裏訓話。解放後改為廬山人民劇院,黨中央曾在這裏召開過三次重要會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就是1959年召開的中央八屆八中全會,也就是“廬山會議”,也就是因為這次非同尋常的政治鬥爭會議,使這座昔日的“大禮堂”、“人民劇院”披上了別樣的色彩,也更具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因而改為“廬山會議紀念館”,廬山也被稱為政治名山。我懷着好奇心進去觀看,好像只是懸掛着偉人毛澤東畫像,擺放着當年開會時的排椅,但卻留給我無限的想象。

隨着一路遊走,我悄然看到在路旁有一家電影院,廣告牌上像是隨意式地寫着“廬山戀”三個字,這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我上前詢問便知,每天只放映《廬山戀》,每兩小時放映一次。心想,置身於廬山,回憶着剛剛觀賞的美景,再接着觀看《廬山戀》,更有一番情趣,只可惜隨團旅遊沒有個人的自由,只好放棄了。

遊覽廬山,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三疊泉了,不知是過去詩仙的詩句給我留下印象的緣故,還是我被眼前極為壯觀的氣勢征服了。三疊泉位於五老峯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為三疊飛瀉而下,因此而得名。三疊泉落差155米,每疊獨具特色。一疊直瀉而下,二疊彎曲入潭中,三疊凌空飛下,一片轟鳴,給人帶來無比的震撼。立於泉下盤石仰觀,但見拋珠濺玉的三疊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氣象萬千,令人歎為觀止。我還立於觀瀑廳俯視三疊泉,見飛瀑水灑濺玉,簾垂素練,落入深谷。給我帶來了美好的想象。我在想,怪不得三疊泉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更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只説。是因為獨具魅力。我有幸到了三疊泉,親眼目睹了它的雄偉壯觀的氣勢,親耳聽到了它雷鳴般的聲響,親身體驗了站在三疊泉下的感受,還拍下了滿意的照片,三疊泉讓我收穫頗多。

廬山歸來,受益匪淺。我還帶回來一盤介紹廬山的光盤。每每回憶着遊覽廬山的感受,再觀看着光盤上介紹文人聖哲登臨廬山的文化內涵,使我對廬山的認識又有了新的昇華。我不由得慨歎:廬山既是山水名山、古蹟名山,又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不,它是一部鴻篇鉅製沒人讀透的大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glz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