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登千佛寺散文

登千佛寺散文

記不得多少次來泉城了,但作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卻還是第一次登臨。

登千佛寺散文

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於山下開荒種田,因此又被稱作舜耕山,至今留下象耕鳥耘的故事。據史載,隋朝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勢鑿窟,鐫佛像多尊,並建“千佛寺”,始稱千佛山。

按照路標指引的方向,穿過三四條街,又問了幾位行人。一位老者遙指遠處金光閃閃的巨佛説:喏,那就是千佛山!

由於上午剛剛下過雨,聳入雲端的柏油路上被沖洗得乾乾淨淨,一切景物都那麼潔淨無比,飛塵不染。遠望千佛山,峯巒起伏,林木森森,奇偉深秀,猶如一架巨大錦屏。真的如劉鶚在《老殘遊記》所描述的:“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的屏風。”

到了山腳,沿登山路鋪就的石階盤旋而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花崗巖雕刻的各種佛像立在一旁,蓊鬱的.蒼松遮天蔽日,連空氣似乎都瀰漫着濃濃的松油味兒,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

我本來體質就不太好,又由於走得急,登了一段,已開始氣喘如牛。仰望山頭,稍有躊躇頓感如負重載。過“唐槐亭”後,腳軟發一抖,每登一步,汗摔八瓣。忽記起學生時代學過的一篇文章來,就按上面所説泰山挑夫登山的方法用之字形側身前行。

眼前出現了一座牌坊,上書“齊煙九點”幾個大字。在處放眼北望,可以看到濟南城內矗一立的9座山峯。唐代詩人李賀的曾有詩句“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齊煙九點”就由此演化而來。

穿過“齊煙九點”牌坊,就到了興國寺的山門。大門上方“興國禪寺”四個金色大字映入眼簾,格外的清亮。仔細看過,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撲初先生的手跡。門的兩側,有副對聯寫道:“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這興國禪寺可是山東中西部的重點佛教寺院,隋開皇7年(公元587年)開始在這裏造佛,建“千佛寺”,唐代改名為“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陽節均舉辦廟會。明代寺院擴建,遂成香火勝地。

透過寺院的大門向裏看去,許多男信女徒虔誠地舉着一株株高香,或祈禱,或往香爐裏送,整個空氣裏瀰漫着佛光香氣。殿前香爐燃一燒的火,卷着青煙往上滾騰,構成一幅瀰漫的興旺景象。

進廟門後,看了“極樂”、“龍泉”、“黔婁”等幾座石窟,石崖上雕刻的每一尊佛像都那麼精緻。特別是主窟極樂洞內,阿彌陀佛在中間盤膝禪坐,身後飾佛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左右侍立,這是隋朝開皇十一年(591年)鑿成的。一千四百多年過去了,還是那麼的栩栩如生,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

石佛對面,兩殿間一段紅一牆,上邊有窗如月、如扇、如壺、如瓶,窗間書寫着郭沫若、董必武詩句和趙樸初的“齊魯青來”。窗外青天近面撲來,頗覺所書詩詞恰如其景,別有風光。

坐石稍息片刻,復又前行。粗一粗看過園中奇石、怪柏及歷代文物,緩行間忽見一長方亭子,古色古香,上書“一覽亭”,周圍石欄默立,空無一人。踏進亭內,倚欄而立,放眼四顧,好壯觀的景色:

羣山逶迤,揚東海波濤;晚霞如火,焚藍天萬里。黃河如帶,點點白帆悠悠去;大明湖畔,座座高樓列隊來。山水間,幾條烏龍徐徐滾一動;亭崖下,無際松柏重重翻騰。

面對這清風疊嶂,萬千景象,剎那間只覺得神清氣爽,乏累皆消,平生積怨,胸中濁氣,一掃而空。直看得如痴如醉,禁不住望空高呼:此行不虛矣!

標籤: 佛寺 登千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8p0z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