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

遠遠的天空紅了,是凝固的火焰在楓林中燃燒。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一】

香溪如歌如訴地前行。五過香溪,有兩次直抵它的源頭。越看越對它感到親切並讚賞它特異的風格。

光緒年間為"漢昭君王嬙故里"立的碑,與"楚大夫屈原故里"碑,並立在秭歸南門,昭君村卻在現在湖北的興山縣城東北七裏的山台上。從那裏到與長江西陵峽相接的香溪口,不足七十里。這段香溪雖也從山中來,卻較平坦寬闊,以往通船,現在有了車道,就任它飄行在雲山之中,深處湛藍凝碧,淺處清流澈見底,秀水青山記敍着昭君出門的行程,鄉親們不盡的思念。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不僅是唐代杜甫的見聞,至今二千多年,沿溪而立的口碑,猶如昭君還活動在香溪之畔。她原是貶官王穰之女,這位老人大約志在山水之間,他的鄉親至今還以這塊"寶坪"(原名)自豪。村前的清河是香溪中最深最寬的,這裏氣候濕潤,土地肥沃,一凹凹的田畈,終年常綠,除小麥而外,玉米一年兩熟。河邊的叢林,山前的核桃,也一樣地蒼翠茂盛。

六月十日我們專訪昭君村。從西岸渡舟過去,不過五十公尺,東灘一片綠林,也在河牀之內;灘上還有淺淺的水塘,鏡面似地閃爍着。一葉長舟和婀娜多姿的樹枝,它們的倒影在清水中搖曳,我們小心地在石塊上顛步,不僅沒有踏淺水中的樹影,連我們自己也入了香溪水中的畫面。

因為是去看昭君的,眼裏滿是優美的印象。對她的後裔,也不免仔細端詳。果然從那村裏走出來的都姓王,三年級小學生王光華,一幅精靈的樣子,他忙着給我們推船,跟我們走了一段路,又依依難捨地在山士。

凹口看我們。要是他看到將要上演的《王昭君》,準會親切地叫一聲"姑"吧!在半山腰裏看見的王喜燕,只有十歲,她説她還有個姐姐,跟她長得一個模樣。她們的秀麗之中還有我們時代的健美。山村前面的玉米地裏,幾個女社員跟我們詳細介紹玉米兩造的安排,捋着綠油油的玉米葉子,鋤着它腳下的雜草,那麼動人地伺侯着她們的莊稼。那時,三隻小山羊從山上衝下來了,可它們嘴上套着她們的莊稼。那時,三隻小山羊從山上衝下來了,可它們嘴上套着籠頭,對着這片青紗帳,茫然望了一會,這才是昭君永遠的紀念。

昭君村赭青瓦,有哪國畫中描寫的那樣。但它瓦櫺櫛比,在綠叢中嶄露頭角,顯得更倉勁雅緻。村上幾十户人家守着這塊寶坪,勤勞而團結,這村子也始終保留着興盛的面貌。村頭楠木井煥然一新,最近重新做了井圈,於立羣同志的題字,為它立了碑記。它附近的興山縣,現在完全成了一個新興城市,它是山貨的集散地,這裏的蘑菇和桔子,名聞中外。

從楠木井開始到得溪埠頭,就全是關於昭君的傳説了。照君村前那口古井,原是泉水匯聚的地方,一泓清水,常年供人們飲用。還是照君在家的時候,有個老漢做個夢,説井裏的一條龍要飛走了,人們去跟昭君商議,看怎麼辦?昭君想到用楠木去攔,於是他們抬來楠木做了井欄。二千年來山靈水活,那條噴泉的蒼龍,大約一直棲身在昭君村上。如今做了石井圈以後,楠木還藏在水裏,它象活物一樣,説不定就是那條蒼龍吧!

昭君離家上京的當兒,是那樣姍姍而行。兩巖的鄉親都為她送行。過了興山,遇到第一道山溝,一共走了十里路,她就下轎對着青山拜了又拜,鄉親們知道她的心思,這條山溝現在叫做"小禮溪",潺潺的流水,還帶着昭君告別的聲音。又向西走了八里半,右邊又遇到一條大山溝,溪水流瀑帶得一身潔氣,一瀉而下香溪河,然後隨着大江東去。昭君感到她也有遼遠的.路程,離家又遠了一些,她又下了轎,把這家鄉有溪流引為知音,她朝着孕育這條溪水的深谷下跪了,虔戾地行了大禮,後人稱為"大禮溪"。現在在石縫裏滲出的涓涓細流莫不是她離鄉時的淚痕?

走不多遠,照君到香溪洗手,她把珍珠丟在河裏,那裏現在還有一處深潭,稱作"珍珠潭";早先過往的行人,向它討一杯仙水治病,或是向它丟一塊石子,看投中與否,以卜徒刑男還是生女。

這裏長長的流水,都象鏡面一樣,也許照君水止一次在這裏對水梳粧,她的脂粉成了香溪的來源。三月桃汛,河面浮游着一羣羣的"桃花魚",輕得象白色的泡沫,但在碧波之上豔如桃花,人説這就是照羣的胭脂。三月一過,"桃花魚"倏然不見了。那麼,三月,該是昭君回來省親的時期吧?唉,這動人的香溪與照君卻是多麼近呵!

香溪有六十里在湖北的林業特區--神家架境內。沿着這條溪流來回,我目不轉晴,怡然而視,除了驚歎,兩次都説不出一句話來。神家架本是高山林區,香溪的水源猶如自天而下,有時在山巒的峯部掛着一匹白練,懸流為瀑;有的流入山邊的石槽,好象一條青龍,曲折迴腸,終於彙集發電站的水閘中噴放出來;有的通過天溝散落一串串水珠;豔陽映照之中,凌空出現五彩的虹。

溪河裏的石頭如巨象,小如卵石。有的壘石成壩,有的自陷為潭,水態。因石而異它衝擊巨石,迴流迸發;它經石壩自成水簾,急流勇進;有在矗石四周環行,有從迭石中穿行;遇到一段比較平坦的石灘,它們滾滾而去。深處見其綠,淺處如白酒一般,飛濺的水沫如白絮銀絲。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濤,有如豎琴,雷鳴傾盆之聲,錚錚淙淙之音,響徹山林之間。

六月八日到木魚坪,傍晚,我特地去看看溪的源頭,洗滌衣衫。這是村後的山溪,我在發電站附近清涼的雨霧中到河邊去走到一頂小橋下的石坡上。一鈎新月掛在山上,山頂的茅屋裏也有了燈火。我深情地望着對面半山而下的溪流正朝我湧來,在黃昏時,它還是那樣清白。白水在我站立的兩石之間穿過,我抓着衣領,任一股急流,沖滌我衣衫上的汗水。也讓潑出石面的清水,漫上我的腳面。我是這樣暢快而興奮,彷彿看到了出塞時的照君,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我終於從這香溪的暢流中,有所領悟。這時我恍惚看見上流一個苗條的少女,向我投擲一把花束,它很快流到我的身邊,那是一束潔白的梔子花還有別的鮮豔的野花,我捧在手裏聞一聞,就讓它隨流飄去。好久我都覺得香溪始終帶着梔子花的香韻。第三天我到香溪口登舟的時候,這香味還飄散在大江之上。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二】

原本在鄉村長大的人,在小城裏住的時間久了,就會習慣了城市裏的生活,眼睛就會櫛比鱗次的高樓遮擋住,看不到像過去那般曠遠的田野,思維也會被一種定勢束縛住。秋日裏,也有點麻木了,漸漸淡漠了過往歲月裏家鄉秋天的印象。啊,丟失的東西太多、太多,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要順着腦海中殘留的蛛絲馬跡,尋找家鄉的秋天,找回家鄉的秋天,那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如今尋找家鄉的秋天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兒,那要穿越時空的遙遠,跨越城鄉的隔斷,讓我的思維踏上回家鄉的路,讓家鄉的秋天一步步走進我心間。

家鄉的秋天是迷人的,是充滿着美麗景色的,它繪成了我心中的一幅多彩的畫。這幅畫裏點綴着迷人的色彩,這迷人的色彩裏,有綠、有黃、有紅。綠的呢,是亭亭玉立、鬱鬱葱葱的玉米秸,一杆杆挺得筆直的玉米秸,就像一個個守護田野的士兵,在守衞的時光裏,蒼老了歲月,美麗了田野。黃的色彩那就多了,就是那剛説的葱綠的玉米秸到了深秋也會由綠漸漸變黃,被玉米皮層層包裹着的玉米也呈現着金黃,那飄落的樹葉也會把大地鋪就一片金黃,深秋的枯草也變成了“一歲一枯榮”的黃。秋日裏色彩的變換本身就是一種美,黃色為秋天充盈着一種別樣的美,添補了秋天色彩的缺憾。紅的是紅彤彤的蘋果和像一盞盞小燈籠一樣的柿子,紅遍了田野,紅遍了村莊,也映紅了果農的笑臉,給秋天帶來一種成熟美,這是一幅幅靜態的田園風光圖。

家鄉的秋天還是自然靈動的,家鄉人民用遒勁之筆繪就了靈動的圖畫。在這幅靈動的畫卷裏,有挎着簍子穿行在玉米地裏掰玉米的婦女,有彎着腰用小钁一钁一钁刨玉米秸的漢子,有推着小推車一拱一拱推玉米秸的,有趕着牛車“哩哩啦啦”拉玉米秸的,還有刨地瓜、花生、切地瓜乾的,婦女們則跟在男人們的後面説笑着抖索花生蔓上的土,喜人的白白的花生果呈現在眼前。還有,在收穫後的空曠玉米地、地瓜地裏,悄然堆起來一嶺嶺玉米、地瓜,看了真是張眼。生產隊裏的會計、保管和婦女們,迅速在玉米、地瓜堆前支起了磅秤,大聲叫着“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名字,把一大堆、一大堆糧食分到了各户的名下。叫到哪家户主的名字,這家的大人孩子忙不迭地擁上前去,推上車子、撐起盛糧食的工具,心情愉悦地裝着一車車、一偏簍一偏簍秋糧,那時的莊稼地裏一如熱鬧的集市,不,那是一幅再版的《清明上河圖》。

家鄉的秋天是動人的,是盪漾着優美旋律的,這優美的旋律匯成了我心中的一首歌。這首歌裏有人、有物、有生畜,還有那曾經的你、我、他。這裏有鄉民們喜獲豐收的歡笑聲,悠遠悠長的牛歌聲,“吱呀、吱呀”的小推車聲,聲聲響徹在家鄉秋天遼遠的上空,匯成的是家鄉秋天豐收的歌。

一輪明月照耀下的農家小院裏,葡萄樹、蘋果、梨樹下,一家老小圍坐在一大堆玉米前,一齊下手剝玉米,歡天喜地樂陶陶。剝着玉米講故事,説着笑話唱起歌,歌聲、歡笑聲在農家小院上空迴盪,打破了鄉村夜空的沉寂;讓時光追溯到當年,家鄉的秋天隨處可見一輛輛小推車,滿載着收穫的秋糧,發出“吱呀、吱呀、吱吱呀……”不同的歡唱,我那時就獨愛聽有的社員手推車的“吱呀”聲,有人説像鳥叫聲,我卻聽着像歌聲,那是鄉民用心聲化成的“吱呀”的歌聲,唱出的是滿載豐收的幸福歌。尤其是到了下坡的時候,一個個鄉民推着小推車接連唱,好像串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個個接唱,寓示着幸福的歌兒唱不完,這樣的大合唱,宛若鄉村豐收合奏曲,唱出的是家鄉的希望;大凡有鄉村經歷的人都聽過那悠揚、悠遠、悠長的牛歌,尤其是到了秋天農忙的時候,聽到“哞、哞……”的牛歌就更多、更長了,有時還會突然立足,昂起頭來,大聲“哞哞”地叫着,它這一叫,引來了周遭田野裏“哞哞”的牛歌。老牛們彷彿在説:“這豐收的秋糧裏也有俺牛們的功勞,待俺好點,來秋會有更大的豐收。”是啊,牛歌悠揚,那是豐收的希望。

家鄉的秋天是誘人的,是充盈着詩意的,它在我心中譜寫了一首靈動的詩。這首詩裏洋溢着感情的色彩,情深深,意切切,詩意盎然,情趣無限。我的思緒已飛到了那富有浪漫的果園,去追尋家鄉那充滿詩意的秋天。

家鄉過去曾流傳着這樣的順口溜:“蘋果處處有,棵棵滿枝頭。走路不小心,蘋果碰了頭。”這順口溜本身就是詩,它藴含着多麼深的詩意。遙望家鄉秋天的蘋果園裏,掛滿了枝頭的蘋果樹壓彎了腰,紅澄澄的紅富士、紅香蕉蘋果向路人點頭微笑,有人爬上了碩果累累的樹上,有人踏到了高高的杌子上,有人站在樹底下張望。樹上樹下的美妙對話,歡聲笑語,傳遞的是豐收的喜訊,迴盪在果園裏的是浪漫的詩情畫意,這樣的詩意在腦海裏揮之不去,永遠難以忘記。

家鄉秋天的詩意,還有大姜與泥土分離時的姜地,那裏曾聚散着男女老少不同的人羣,都在為大姜的豐收忙碌,忙過了晨曦,忙過了正午,忙過了黃昏,挑燈夜戰,裏面難道沒有詩意?刨姜的、剪姜苗的、裝姜的、推姜拉姜的……多麼富有詩意,富有情趣,就像鄉村一首靈動的詩。

尋找家鄉的秋天,還尋到了秋天田野裏的一番繁忙熱鬧景象;尋到了秋天場院裏堆滿累累果實的豐碩;尋到了秋天村莊裏家家户户糧滿囤滿倉;尋到了秋天裏農家園裏豐收的歡樂。

尋找家鄉的秋天,終於尋找到了答案:家鄉的秋天像畫,多姿多彩;如歌,婉轉悠長;似詩,靈動自然。、

名家寫景的優美散文【三】

穿過風的誓言,記憶的碎片掩映成一曲曲憂傷的歌,斑駁的過往,長滿青苔的院牆,記憶裏你的容顏未改,一直隨春風盪漾。

我的虹溪,你彷彿是一位畫藝精湛的畫家,用一紙流觴,道盡你曾經風華一世、傳奇一生的十八寨歷史;

我的虹溪,你宛如是一道精妙絕倫的工藝,用幾許精湛,寫盡你曾經叱詫風雲、精忠愛國的地下黨輝煌。

我喜歡你的不爭與清麗,喜歡你的滄桑和傳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懷抱裏,享受你所有的温柔呢喃,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記得曾聽説過這樣一句話,當你離開家鄉久了,你每晚的輾轉反側,羈絆感歎,都是因為,你想家了。此話倒一點不假,真切而隱隱作痛。

人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渴望被看穿。在外的遊子嚐盡異鄉的淒涼與無情,心底唯一眷戀的,卻始終都是故鄉的人和事。那些留有我們美好記憶的起點,像電視劇裏的背景,總是掩映下我們的所有悲傷。

自高考之後獨自一人離開虹溪,每次在車站的離別中看着爸爸的背影漸行漸遠,明明不開心,明明不想難過,卻還是假裝堅強,假裝自己心廣體胖,假裝一切都是浮雲,可最後還是用頭上戴着的鴨舌帽遮擋住了紅紅的眼睛。

長大了,自然要離開家的,我們總要一個人去適應遠方的不適與孤獨,在某一天站在家中的房頂上,朝着虹溪壩子大喊一聲“我回來了”。只可惜,每次短暫的相逢,最終我們還是得踏上征程。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真的還想在回虹溪城樓上去看看,和親愛的發小談故事,談人生……那年那月的情景,再回眸時已是物是人非。也許我該好好收斂一下自己,不然自己這麼憂傷氾濫,不悲過去,心繫當下,由此安然。

似乎憂傷總是與生俱來,極易傷感,始終留不住快樂,想要朝着山下大喊我想回家,可是又有誰可以聽到呢?無盡的山,無盡的路,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一樣惦念着故土,又或者和我一樣有着許多的無奈與不易,可人生總得往前走,最艱難的日子往往可以看穿自己看穿人生。

對人生充滿熱愛,混沌之中才會有人生出口,心就不會迷失。五年的光景,我們無堅不摧,卻也悲傷哭泣;我們無畏風雨,卻也遍體鱗傷。歷練、煎熬、成長,這都是我們的必須課。喜歡三中的青香樹,喜歡每天放學去操場上盪鞦韆,喜歡馬草塘,喜歡魁閣,喜歡虹溪城樓,喜歡那裏所有的一切。

一滴淚珠不自覺的“啪啪”滴落,走得太久太遠,一個回憶就可以讓你泣不成聲。記憶裏的春節,在2012年之前,都是熱鬧的,在這之後,這個節日也變得普通不過了。天國永隔,化作相思淚,再談起竟也能風平浪靜,心淡如菊。回憶那麼深,記憶那麼痛,前行,釋懷。這五年裏回家只有兩次,並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回家多了幾絲無奈,索性只能自我療傷了。

燕過時月滿西樓,躊躇滿志卻始終敵不過現實的摧殘,異鄉漂泊,嚐盡一切酸甜苦辣,留下的是心底最深的念想。願故鄉的人和事,隨春風盪漾,一切如舊………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虹溪,祝福所有和我一樣漂泊無依,努力向前的朋友們一切順利。

標籤: 名家 散文 寫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7jyg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