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新唐書劉蕡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劉蕡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沉健於謀,浩然有救世意。擢進士第。元和後,權綱馳遷,神策中尉王守澄負弒逆罪,更二帝不能討,天下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恥。方宦人握兵,外脅羣臣,內掣侮天子。蕡常痛疾。

太和二年,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帝引諸儒百餘人於廷,策曰:“子大夫皆識達古今,必當箴治之闕,辨政之疵。何施革於前弊?何澤惠於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氣克充?推之本源,著於條對,朕將親覽。”

蕡對曰:“臣誠不佞,今逢陛下詢求過闕,諮訪嘉謀,臣敢不悉意以言?至於上所忌,時所禁,權幸所諱惡,有司所與奪,臣愚不識。伏惟陛下少加優容,不使聖時有讜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所對六千言,直斥權宦,陳興除之道,辭氣慷慨。士人讀其辭,至感慨流涕者。是時,考策官馮宿、賈餗、龐嚴見蕡對嗟伏,以為過古晁、董①,而畏中官眥睚,不敢取。

於時,被選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宂齪常務,類得優調。河南府參軍事李郃曰:“蕡逐我留,吾顏其厚邪!”乃上疏曰:“以陛下仁聖,近臣故無害忠良之謀;以宗廟威嚴,近臣故無速敗亡之禍。指事取驗,何懼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問,雖訐必容,雖過當獎。書於史策,千古光明!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內懷愧恥,自謂賢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慚,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顧不美哉!”帝不納。

蕡對後七年,令狐楚、牛僧孺節度山南東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祕書郎以師禮禮之而宦人深嫉蕡誣以罪貶柳州司户參軍卒。

始,文宗恭儉求治,志除兇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禍不敢言。故蕡對引閽弒吳子②,陰贊帝決。帝依違其間,不敢主也。賈餗與王涯、李訓、舒元輿位宰相,以謀敗,皆為中官夷其宗,而宦者益橫,帝以憂崩。

及昭宗即位,左拾遺羅袞上言:“蕡當太和時,宦官始熾,因直言策,遂罹譴逐,身死異土。六十餘年,正人義夫切齒飲泣。比陛下幽東內,幸西州,王室幾喪。使蕡策早用,則杜漸防萌,逆節可消,寧殷憂多難,遠及聖世耶!”帝感悟,贈蕡左諫議大夫,訪子孫授以官雲。  (節選自《新唐書·劉蕡傳》,有刪改)

[注]①劉蕡:fén 。②晁、董:指晁錯、董仲舒。③閽弒吳子:《春秋》載吳起為閽者所殺,劉蕡引用是以閽者比宦官。閽,守門人。

譯文:

劉蕡,字去華,是幽州昌平人。通曉《春秋》,能講古代興盛衰亡的舊事,在謀略方面深沉穩健,有救世的遠大心志。考中進士科。元和以後,法律綱紀鬆馳變化,神策軍(負責保衞京城和宮廷的軍隊)中尉王守澄犯有弒君之罪,經歷兩個皇帝不能誅討,天下人因此憤怒。文宗即位,想要洗刷元和舊恥。當時宦官掌握禁軍,在外脅迫羣臣,對內牽制輕慢天子。劉蕡常常為此痛心疾首。

太和二年,推舉考賢良方正來直言進諫。皇上召引諸儒一百多人在殿廷,策問説:“你們這些大夫都能通曉古今,一定能規諫治國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病。何種措施可革除已有弊病?何種恩澤應施惠百姓?如何整治可以接近古代治世社會?用什麼法則能讓國家充滿祥瑞之氣?推尋它的本源,逐條回答,朕將親自閲覽。”

劉蕡回答説:“臣確實沒有才能(不才),現在正趕上陛下徵求錯誤過失,諮詢治國良策,我怎敢不把全部想法説出來?至於皇上的顧慮,當前的禁忌,權幸(有權勢而得到帝王寵愛的奸佞之人)的好惡,有關部門的取捨,臣愚昧不知。希望陛下稍加寬容,不讓聖朝時有因正直的言論而遭殺戮的人,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對策六千字,直斥權臣宦官,陳説興利除弊的方法,言辭氣勢慷慨。士人讀他的文辭,感動流淚。當時,考策官馮宿、賈餗、龐嚴見到劉蕡的對策嗟歎佩服,認為超過古代晁錯、董仲舒,但怕宦官忿怨,不敢錄取他。

當時,被錄用的有二十三人,所陳述的都是瑣碎平常的事情,都得到好的官職。河南府參軍事李郃説:“劉蕡被逐而我被留下,我臉皮何其厚啊!”就上書説:“因為陛下仁聖,近臣所以沒有陷害忠良的圖謀;因為宗廟威嚴,所以近臣沒有招致敗亡的禍害。拿事實來驗證,直言有什麼可怕的?況且陛下用直言徵召天下的士人,劉蕡用直言應對陛下的`詢問,即使有直言不避諱的地方也應該寬容,即使説得過頭也應該獎勉。記載在史書上,照耀千古!況且我陳述的對策,遠遠比不上劉蕡,我內心懷着羞恥,就算自認為是賢良的人,能不怕別人的閒話嗎!請求收回授給我的官職,用來表彰劉蕡的正直。臣逃脱得過且過的慚愧,朝廷有公正之路,陛下免除天下人懷疑,難道不好嗎!”皇帝不採納。

劉蕡對策以後七年,令狐楚、牛僧孺任山南東西道節度使時,都上表舉薦劉蕡在幕府任職,拜授祕書郎,用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他,然而宦官深恨劉蕡,誣陷他有罪,貶任柳州司户參軍,去世。

起初,文宗恭謹謙遜謀求安定,有志剷除兇人,然而懦弱且不明智,臣下怕惹禍而不敢説。所以劉蕡在對策中引證守門人殺死吳子,暗中支持文宗下決心。皇帝模稜兩可,不敢作主。賈餗與王涯、李訓、舒元輿任宰相,計謀失敗,都被宦官滅族,而宦官更加驕橫,文宗因憂愁而崩逝。

到昭宗即位,左拾遺羅袞上言説:“劉蕡在太和年間,宦官開始熾盛,因為直言對策,於是遭到貶謫驅逐,身死異鄉。至今六十餘年,正人義士切齒流淚。等到陛下幽禁東內,逼幸西州,王室幾近喪亡。假使早採用劉蕡的對策,就能防微杜漸,可以消滅叛逆,怎能使憂傷多難,遠及於聖世耶!”皇上感悟,追贈劉蕡左諫議大夫,尋訪他的子孫拜授官職。

標籤: 原文 新唐書 翻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ypne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