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次韻東坡原文翻譯

次韻東坡原文翻譯

次韻東坡是李之儀於元豐年間因蘇軾受黨爭之害而發配嶺南歸來時所寫的。這首七律將作者聽聞蘇軾從嶺南歸還時悲喜交集的心情和重瞻蘇軾風神的渴望融化在浪漫的想象和苦澀的感歎中,深情地讚美了蘇軾身處逆境而能保持達觀的開朗胸懷。如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次韻東坡原文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次韻東坡原文翻譯:

寄言天上,石麒麟、化作人間英物。醉擁詩兵驅筆陣,百萬詞鋒退壁。世事空花,賞心泥絮,一點紅爐雪。識時務者,當今惟有俊傑。

我本浩氣天成,才逢知己,便又清狂發。富貴於我如浮雲,且看雲生雲滅。羊石論交,鵝湖惜別,別恨多於發。共君千里,登樓何患無月。

次韻東坡原文:

憑陵歲月固難堪,食櫱多來味卻甘。

時雨才聞遍中外,卧龍相繼起東南。

天邊鶴駕瞻仙袂,雲裏詩牋帶海嵐。

重見門生應不識,雪髯霜鬢兩毿毿。

作品賞析

李之儀於元豐年間(1078-1085)登進士第以後近三十年,跟隨蘇軾於定州幕府。元符年間(1098-1100)監內香藥庫,又因曾從蘇軾徵辟而被勒令停職。他與蘇軾不僅有師生之誼,而且同受黨爭之害,所以彼此之間的感情是很深的。這首七律將作者聽聞蘇軾從嶺南歸還時悲喜交集的心情和重瞻蘇軾風神的渴望融化在浪漫的想象和苦澀的感歎中,深情地讚美了蘇軾身處逆境而能保持達觀的開朗胸懷。

首聯概括蘇軾流放生涯中的甘苦,語似慰解而意極酸苦。"憑陵"有逼壓之意,寫蘇軾在政治鬥爭中所遭到的`凌逼以及在艱難歲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頗為精切。蘗即黃檗,落葉喬木,果實及莖內皮皆黃,可入藥,味苦,古人常以黃粟比苦心。雖然物極必反,但決無苦多反而味甘之理,這兩句是反話正説,猶如人憤極無淚唯有苦笑,實是以反常的甘味來表現極度的苦味。另一方面,從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來看,這兩句也寫出了他在貶謫嶺南的逆境中安之若素、甘之如飴的精神。

頷聯寫蘇軾遇赦歸來的背景。宋徽宗即位,例行大赦,這時執掌軍國事,打擊變法派,原來被變法派流放到嶺外的元佑黨人紛紛遷移,相繼復職。在他們看來,是雨露恩澤遍及朝廷內外。以"才聞"和"相繼"對仗,可見出舊黨起復之迅速,以"卧龍"為喻和"時雨"相對,讚美元佑黨人的政略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政治傾向,也形象地寫出了舊黨得赦之後枯而復甦的政治氣候,交代了蘇軾得以還自嶺南的原因。

頸聯借頷聯卧龍騰起之勢,描寫蘇軾從天外歸來的風采:鶴駕清風,仙袂飄飄,雲裏詩箋還帶着海邊潮濕的霧氣。李之儀好將氣清澈骨的人比作仙人鳳鸞(如《題張湛然兄弟所居壁時謁之不見》),此處不僅是讚美蘇軾貶謫之中依然保持着曠達的胸襟和旺盛的創作力,而且把他歷盡磨難而依然清曠飄逸的形象昇華到謫仙人的高度。在闊別蘇軾的日子裏,作者是這樣魂牽夢縈地懷念着他的老師:"幾度驚回窗下夢,新來添得雨中寒。傷心不見東坡老,縱有鵝溪下筆難。"(《和儲子胥樁竹》)蘇軾的歸來對他來説是喜從天降。所以這一聯是將作者平時的夢境與蘇軾瀟灑的風神綜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浪漫想象,蘇軾從天而降的形象又是將他喜從天降的心情誇大並加以具象化的結果。

尾聯從浪漫的想象躍回現實,"應"字表現出,蘇軾容顏變老,歸來後重見門生不相識的情景實為作者的揣想。"兩毿毿"既指鬢、髯皆白,又包括兩人鬚髮皆白的意思在內。連門生都已如此衰老,則蘇軾歷盡坎坷之後的老態更可想而知。事實上,蘇軾歸來這一年已經六十六歲,不久便離開了人世。這一聯真切地寫出了與宗師同命運的門生歷盡苦難之後的深沉感慨,對蘇軾在貶謫中耗盡餘生的不幸,流露了無限的同情。

此詩中間兩聯意奇境闊,首尾兩聯情悲語酸,卻並無不協調之感,主要是詩中所寫蘇軾灑脱豪放的風神和受盡磨難的悲慨正與這兩種格調相適應。前人稱李之儀詩取徑險峭而有渾浩雄深之氣,從這首詩能將飄逸和苦澀相統一的風格來着,有着近似蘇軾之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xzp22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