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稚子弄冰原文、翻譯及賞析

稚子弄冰原文、翻譯及賞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徵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脱冰作戲”的場景。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稚子弄冰原文、翻譯及賞析,一起來學習吧。

稚子弄冰 宋朝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脱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銀鉦一作: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玻璃一作:玻瓈)

《稚子弄冰》譯文

兒童早晨起來,將凍結在銅盆裏的冰塊脱下,用綵線穿起來當錚。

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忽然冰鑼敲碎落地,發出美玉摔碎般的聲音。

《稚子弄冰》註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曉冰:在這裏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裏剜冰。

鉦: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磬(qìng):四聲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以懸掛在牆上。

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賞析

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金盆,古時把金屬的東西統稱作金,這裏指銅盆。脱,脱離,取出。曉,清晨。鉦(讀zhēng),鑼。説清晨起來,兒童從銅盆裏取出夜間凍好的冰塊,用彩色絲線穿上當作銀鑼。天寒才能結冰,冰塊又是很涼的,兒童卻早早起來去玩它,寫出兒童不怕冷;一塊涼涼的冰有什麼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絲線當鑼敲。這是隻有兒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線,“銀”鑼,又很美。説明這個兒童既頑皮,又聰明精靈。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響”,磬(讀qìng),樂器名,古時常用玉石雕成。懸於架上,以物敲擊。這句詳細描寫兒童提着銀鑼似的冰塊玩耍的情景。説他手提“銀鑼”在樹林裏邊敲邊跑,“銀鑼”發出玉磬般美妙的樂聲。無疑,這聲音清脆悦耳,傳得很遠。“穿”字,有人在林間奔跑的意思,也有聲音的傳播。詩句將兒童得到“銀鑼”,興高采烈的情態傳神地描繪出來,讓人想見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聲”。意外的情況發生了,詩的發展出現了波折。玻璃,古時指天然的玉類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兒童手裏的冰塊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聲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樣。兒童的心情怎樣呢?詩人沒有寫,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遺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裏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塊。幾乎同時送到耳朵的聲響竟是那樣優美,又ー個意想不到,也許他會瞬間轉憂為喜,高興得又蹦又跳了。這最後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塊,用絲線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凍得很硬,冰塊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兒童不考慮這些,只顧高興地跑呀,敲呀,結果摔碎了。活畫出兒童天真可愛的形象,而且情趣橫生,餘味無窮,給人以美的享受。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上,是用“金盤”脱出的“銀錚”,圓形;聲音上,有“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悦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徵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裏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這種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徵為審美基點,楊萬里通過“以稚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為詩趣,一方面從稚子的心理出發,描寫“脱冰”的動作細節;另一方面基於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賞其行為細節,這樣孩童的稚氣與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為形之於筆端的盎然詩意。詩人發自內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

《稚子弄冰》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後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想。

楊萬里生平

楊萬里生於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歲喪母。其父楊芾精通《易經》,常忍着飢寒購買書籍,在十年之內,積得藏書數千卷。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捨,曾從師於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楊萬里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進士及第。次年,拜劉才邵為師。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授贛州司户參軍。在贛州司户任上,其父楊芾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丞。時主戰派領袖張浚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後以書信力請,並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説:“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謫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並得二師”,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

千慮策論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遜位於太子趙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後,鋭意恢復,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

隆興元年(1163年)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於隆興二年(1164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喪。

乾道三年(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後謁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密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

《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宂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於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羣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裏的“囚犯”,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户一紙通知,放寬其税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楊萬里在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

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被召為國子博士,自此開始在京任職。

歷職內外

乾道七年(1171年),張栻之前因反對寵臣近習執掌要職而得罪虞允文,於此年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

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兼權任吏部右侍郎。

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漳州知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貪吏、施廉吏。後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常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於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同年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祕閣。

淳熙九年(1182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後任吏部員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淳熙薦士錄》),舉薦朱熹等六十人。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太子)侍讀,太子趙惇親題“誠齋”二字贈給楊萬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轉任樞密院檢詳,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祕書少監。

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今存。並有《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誠齋詩話》一卷,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二十卷,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w0ym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