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左傳·周鄭交質原文和翻譯

左傳·周鄭交質原文和翻譯

為方便大家閲讀,我們進行了逐句對照翻譯。

原文: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翻譯:◇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

原文:王貳於虢,鄭伯怨王。

翻譯:◇(周平王)分權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

原文:王曰:“無之。”

翻譯:◇周平王説:“沒有的事(偏心於虢公)。”

原文: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翻譯:◇於是周王、鄭國交換人質(證明互信):(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

原文: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翻譯:◇周平王死(後),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

原文: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秋,又名成周之禾。

翻譯:◇四月,鄭國的祭足帥軍隊收割了温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穀。

原文:周鄭交惡。

翻譯:◇周和鄭互相仇恨。

原文: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翻譯:◇君子説:“信用不發自心中,盟約抵押也沒用。

原文: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翻譯:◇開誠佈公互相諒解地行事,用禮教約束,雖然沒有抵押,誰能離間他們呢?

原文: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藨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

翻譯:◇假如有真誠的信用,山澗溪流中的'草,蕨類水草這樣的菜,竹筐鐵鍋這樣的器物,低窪處溝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獻給王公為食,何況君子締結兩國的盟約,按禮去做,又哪裏用得着人質啊?

原文:風有采蘩採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翻譯:◇《國風》中有《采蘩》、《採蘋》,《大雅》中有《行葦》、《泂酌》詩,都是昭示忠信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qvr8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