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三國演義鑑賞

三國演義鑑賞

小説是文學體裁四分法(詩歌、小説、散文、戲劇)中的一大樣式。它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用敍述背景、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社會、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説想象豐富,內容情節跌宕起伏,小説中的人物常常可以“想平常不敢想,為平常不敢為”,一切光怪陸離、虛無荒誕的事情,在小説家的筆下都可以變得合情合理,從這個角度上講小説是人們夢的寄託。

而另一方面,小説也可以反應現實生活,人類的一切可愛、可笑、可鄙、可憐、可恨的姿態都可以在小説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而小説所涉及的題材也非常的廣泛,大到波瀾壯闊的社會革命,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稱斤論兩,愛情的美好,理想的陷落,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無奈和挫折都是小説家們靈感的源泉。

“小説”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説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幹”,追求。是説舉着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説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説,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説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説”,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説之為小説的本來含義。

東漢桓譚在其所著的《新論》中,對小説如是説:“若其小説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認為小説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古典小説萌芽於先秦,發展於兩漢,雛形於魏晉南北朝,形成於唐代,繁榮於宋元,鼎盛於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幾個時期。

(1)先秦兩漢時期:當時社會出現的神話傳説、寓言故事、史傳文學成為古典小説敍事的源頭。神話傳説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散見於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則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借鑑經驗,歷史著作已有了比較完整的結構、人物形象和歷史背景。

(2)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説。嚴格意義上説這仍然算不上是小説,只能算是小説的雛形。《世説新語》也是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裏面收集了許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時期:古代小説的發展趨於成熟,形成了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説,由此我國的小説脱離歷史領域而成為文學創作。唐代三大愛情傳奇是此時期的標誌性作品。

(4)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井文化的興起,給小説創作帶來深厚的土壤。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形成許多話本小説和演義小説。

(5)明清時期:小説開始走上了文人獨立創作之路,這一時期,小説作家主體意識增強。《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説發展推向了高峯,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這一段時間內湧現了無數的經典之作流傳於世。如明代四大奇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老殘遊記》《聊齋志異》等。明董其昌《袁伯應(袁可立子)詩集序》:“二十年來,破觚為圓,浸淫廣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説,無一不為帖括用者。”

標籤: 三國演義 鑑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l8de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