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我們所説的傳統,主要指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既包括四大發明、萬里長城,也包括傳統節日、民風民俗;既包括崑曲京劇、古典音樂,更包括儒(道)家經典、唐詩宋詞等。

當你手捧着《詩經》,吟誦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當你翻開《唐詩三百首》,默唸着“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當你品讀《宋詞選》,輕唱着“楊柳岸,曉風殘月”……你會領略到古典文學的意藴。

當你看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當你看到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當你看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當你看到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你會體悟到中國書畫藝術的韻致。

當你聽到古琴曲《高山流水》,當你聽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當你沉浸在《漁舟唱晚》中,當你陶醉在《春江花月夜》中……你會沉醉於傳統音樂的悠遠空靈。

當你徜徉在北京故宮中,仰望着巍峨恢宏的太和殿;當你流連在蘇州園林,撫摸着雕花的欄杆;當你屹立於山海關上,凝望着綿延萬里的長城……你會讚歎傳統建築藝術的精妙。

當你走入藥店聞到那藥草的香氣,當你在圖書館翻閲《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當你看到一位老中醫在把脈問診……你會驚奇於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

……

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形態背後所藴含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內涵。

“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福禍避趨之。”這是一種何等熾熱的愛國情懷。千百年來,它鼓舞和激勵着無數的仁人志士在國家和民族危難的關頭挺身而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傳統文人堅守節操的宣言。所以,蘇武牧羊北海而其志不移,竹林七賢佯狂避世而不趨附權勢,朱自清寧願餓死而不食美國救濟糧。

“言必行,行必果。”“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這是信守諾言的準則。所以,尾生才會抱柱而死,曾子殺豬而不欺幼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了昂揚的進取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則是一種寬容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忠貞愛國、仁德博愛、矢志不移、誠篤守信、明禮謙遜……這些可貴的價值觀念正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然而,進入近現代以來,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革中受到了侵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球化和商品經濟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衝擊着民族文化的傳統,使其生存狀態愈顯艱難。

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畫,而不是含蓄雋永的唐詩宋詞;學生閲讀的是魔幻小説,而不是《紅樓夢》《三國演義》;年輕人熱衷於過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而傳統節日的味道越來越淡;新新人類聽的是搖滾,是rb,而那些傳統經典音樂幾乎成了空谷絕響。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並不意味着文化同質化、單一化,惟其多樣,世界文化才會更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怎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思考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是在荊州,我相信每個人應該都很熟悉吧,我的家鄉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文化底藴的古城,家鄉有很多民風民俗,像關帝廟會、荊河戲、荊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採蓮船”啦。

“採蓮船”又稱旱船,是荊州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民間習俗舞蹈,以採蓮船為道具,多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表演。民間傳説,採蓮船是為了紀念蔡狀元和觀音娘娘坐船籌款的善舉而表演採蓮船的。

傳説,有一個叫蔡狀元的人,想為鄉親們做點好事。他覺得鄉親們過河沒有橋,就動了修橋的念頭。哪知道,橋只修了一半,蔡狀元的家產就賣光了,他無可奈何,只好到處乞討。正月初一這天,家家户户都在過年。蔡狀元打着蓮花鬧,一邊拜年,一邊乞討,想討些錢來修橋。可是,一些有錢的人家看他像個叫花子,不想讓他在自己家門前乞討,老遠就把門關上了。蔡狀元一分錢也沒討到,就來到河邊,望着半截橋哭了起來。一會兒,河裏漂來一隻花花綠綠的綵船。人們哪見過這種船,就都趕來看綵船。只見划船的是一位老漢,打着赤腳,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這時,老漢向圍觀的人邊拱手,邊説:“哪位公子能用銀子拋中姑娘,就把她許配哪位為妻。”話音剛落,一些公子少爺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銀子,朝姑娘身上拋。可拋了半天,誰都沒有拋中。拋去的銀子也都落在了船艙裏,險些把船壓沉了。原來,船裏坐的是觀音娘娘,划槳的老漢是赤腳大仙。觀音娘娘看蔡狀元很善良,才想這個辦法幫他募捐修橋。那些公子怎麼可能拋得中觀音娘娘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蔡狀元和觀音娘娘的善舉,就玩起了“採蓮船”。

採蓮船一般用竹篾做龍骨,紮成船狀,外用各色布塊和彩紙糊成,船頂猶如樓閣,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當鑼鼓響起時,採蓮船便開始舞動起來,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內,做出採蓮船行進的各種姿態,船外,男的化裝成花臉做丑角,手搖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樣子趕艄,逗趣取樂,女的手持竹槳在旁撐船並表演各種唱詞,鑼歇歌起,歌詞多是自己臨場即興自編的,盡是恭喜發財、心想事成、健康長壽、家庭和睦、五穀豐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慶內容,而採蓮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給點東西呀!因為觀音娘娘坐綵船時,為的是募捐,如果不給點東西,就會顯得主人太小氣!

採蓮船是荊州特有的風俗,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荊州來,一定要好好玩一下“採蓮船”哦!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在我們全國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課本上不是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我家鄉山東的節氣風俗習慣。在這裏,我就給大家講講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風俗。

立春裏的風俗最好玩。在山東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嘗春”的習俗。在農村,很多人認為,立春的時候咬一口生蘿蔔,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懶覺、賴牀的習慣。在臨沂地區的一些農村,立春這天人人手裏拿着一個生蘿蔔,待立春時刻到來的那一瞬間,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咬下蘿蔔。據説誰在立春那一瞬間咬住了蘿蔔,誰就青春永駐,長生不老。不過我認為,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幻想,因為我到現在還真沒聽説過有那一個人真是青春永駐,長生不老呢!

而“嘗春”類似剛才説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餅和春盤。這種習俗早在南北朝時就已經有了。杜甫的詩裏説“春日春盤細生菜”講的就是“嘗春”。不過現在人們已經用麪條、餃子代替了春餅、春盤。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都要吃麪條,俗稱過水麪。諺語裏都説“冬至餃子夏至面”。不過,在山東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時煮新鮮的麥子吃。

而到了立秋這天,山東南部的地區的兒童比賽採集楸葉或桐葉,剪成各種花樣,或插於鬢邊,或佩於胸前。山東在立秋後,天氣仍然很熱,但一些地方的人們卻忌諱在立秋洗澡,他們認為立秋洗澡不吉利,會長痱子或者拉肚子。不過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天天洗澡,也沒有拉過肚子,或許這和某個歷史故事有關吧。

這就是我家鄉山東的風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多種居民,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安康、西鄉山區很普通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後牆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牆,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並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樑上,再以竹篾條結成以蓼葉覆蓋。有的人家在橫樑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於抹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

吊腳樓:多建於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石為支撐,上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於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牆相連,牆中間朝南開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房組成,中間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 隨着款方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飯過程中,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裏,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着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着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夏至北海人習俗,都會買荔枝跟狗肉來吃。

北海每逢大的節日或慶功典,都有舞龍、舞獅、燒炮助興及送紅包的習俗,為的是討個吉利和討個熱鬧。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達,交通工具也是多樣化、現代化和豪華化。

婚俗。北海舊的婚俗和家一樣,也有哭嫁的習慣,並且還充滿了迷信色彩,只能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來回味。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的婚嫁實行的是新人新風尚。

7月14鬼節---北海風俗.

北海每年的農曆7月14,稱為鬼節。

家家户户殺雞殺鴨燒香拜神拜祖宗。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現在最近的節日就是清明節,就説説它的風俗吧。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這一天裏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要忌使針,忌洗衣,有一些地區婦女忌行路。而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節又名踏青節的原因是,那時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季節,也正好是人們春遊又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在這個節日裏,有些人擁有了親人在身邊的那種親切感,有些人擁有了春遊時接近大自然的那種歡悦感,讓我們祝福所有的人吧。

過年期間,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門拜年的、老人做壽的,竹馬獅燈隊會在主人家玩得更起興、更滑稽,時間也更久。玩的花樣更有針對性,會敬稱為:三星拱照、騎龍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壽之類。主人招待更客氣、更豐盛。由於表演的時間長,白天沒玩夠,晚上會有繼續表演,引來村內村外更多人的觀賞。所以,春節期間我們老家一帶的孩子都喜歡成羣結隊,爭先恐後地追趕着舞獅隊,跟着看舞獅、看唱戲,就成了他們樂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動。

故鄉的民俗濃郁,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頭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為了家鄉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節,我就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鄉,不光是為拜年,更是為去品嚐家鄉這醉人的風情啊!

在我的家鄉——常德,有着十分獨特的民風民俗。

在我的家鄉有着一種獨特的美食——魚糕。每逢佳節,大家總會拿出魚糕來品嚐。它在家鄉人民的眼中有着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種象徵。

家鄉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們都會齊聚在一起,開一個小型的“跳蚤市場”,大家可以隨意採購別人的農產品。整個集市活動要開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間,大家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希望來年的時候能有個好收成。

在這幾天的時間裏,大家也都沒有在幹農活了,全村人都會用這樣獨特的方式來慶祝今年有了個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鄉變了模樣,但在遊子們的心中,“家鄉”的情是永遠也不會變的。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叮噹,叮噹”,從我們的學校裏發出了陣陣的骰子聲。你猜我們在幹什麼,哈哈,沒錯,我們正在進行中秋的博餅活動呢?

在上午的早會中,王老師就告訴我們下午的第三節課會舉行博餅活動。聽到這個消息後,同學們都議論紛紛,都在猜測自己在今天下午能夠博到什麼東西。

到了下午,在午休時,同學們把博餅的東西都帶到學校來,都在討論自己帶的物品。下午還有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我壓抑住自己激動地心,認認真真地把課上完。

鐘聲敲響了,第三節課到了,只聽老師説了一聲“開始博餅”,同學們開始把東西都倒了出來,激烈的博餅活動開始啦!

原本寂靜的校園,現在可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桌面上那些東西都十分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花樣多式的粘貼紙還有那精美的筆記本。可是那是四近的.獎品,而且數量不多,如果沒有及時博到的話,那就沒戲了。

終於,輪到了我,我把骰子一把抓到了我的手心裏,暗暗説着“千萬要博中四近啊”。可是,老天偏偏與我作對,我只博到了個二舉,雖然也有獎品,但是並沒有如我所願。

接下來,我們組的許多同學都博到了我想要的那些東西,見那些東西越來越少,我的心裏真是越來越緊張了。

但是,我沒有灰心,接下來的幾輪,要麼我只博到了個一秀,要麼就啥都沒博到,我不禁心灰意冷。我平時的運氣可沒這麼差啊!今天這怎麼回事啊!······

忽然,程老師走了過來,那時正好是陳思語剛博完的時候,程老師高興地叫起來:“思語博到狀元啦!”我們定睛一看,原來這是五子大壯元啊!我們高興地為她鼓掌歡呼。她高興地拿走了獎品。

轉眼間,好多同學把我最想要的那些東西都給博走了。現在的粘貼紙和本子已經所剩無幾了。又輪到了我,我還是照樣的祈禱。終於,我的力氣沒有白費,在骰子停住的時候,一個四近的圖標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耶!我博到粘貼紙了!我在心裏暗自歡呼。

到了最後一輪,只剩下一本本子了,可能是老天看我這麼辛苦的祈禱,所以又讓我博到了個四近。當我再次博到時,我樂不可支,急忙把本子收進了袋子裏。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這次的中秋博餅活動在我們的緊張和歡樂中離去了,同學們各自拎着自己博到的東西提回了家,校園裏還在盪漾這我們歡樂的笑聲!中秋博餅,樂也!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潑水節最初起源於印度,後傳入到緬甸,再傳到泰國、老撾和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潑水節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傳説: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的一個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農家漢子,為保護村莊,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水,經過一天一夜不停地潑灑,大火被撲滅了,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的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用綠樹搭起長500米的青棚,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的時候,眾人穿行於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潑水節。

潑水又分為文潑與武潑。文潑是對長者,潑時舀一勺淨水,説着祝福的話,讓水順脊樑淌下,被潑者高興地接受祝福。武潑無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潑水對戲。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擁到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民間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災除病。不論潑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全身上下濕透,但還是高興異常。

只見一朵朵水花在人羣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潑水節日的到來,傣族村村寨就變成了歡樂的世界,飛灑着水的柔情和友誼。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時節,況且今年的中秋與國慶在同一個假期,更增了不少喜慶的氣氛。不禁零星憶起舊長沙的一些關於月餅的舊事來。

長沙南食坊製作月餅,其實在開春之後就已動手作準備。在那個帶有濃厚的農業味的社會裏,生產的節奏總不會太快。南食坊先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月餅的原材料進行加工儲備。諸如果料中的五仁:瓜仁、麻仁、橄仁要去殼,桃仁、花生仁去殼之後還要去皮;及至中秋要來前的一段時節,新鮮豬油要煎好,火腿、瘦肉條要切成丁,還有豆沙、蓮蓉、棗泥都是要煮好或炒制好的。從農曆七月起,在暑熱漸退之時,月餅在長沙就上市了,且眼見着一天比一天生意紅火,一直做到八月十五月圓千里共嬋娟的時分。節後的月餅如同今日一樣是“秋扇見捐,無人問津”在上個世紀30年代前,長沙還只有“油月”、“麻月”、“薄酥月”三種應市,以九如齋的“蘇式”和三吉齋的“紹式”最為有名。月餅花色,也只有“麻仁”、“水晶”、“五仁”、“乾菜”、“火腿”等簡單幾種。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粵菜館南國酒家在長沙開業,廣式月餅才在長沙大顯身手,因其皮薄餡多,用料獨特,尤以“蓮蓉蛋黃”等品種,滋潤爽口,頗受長沙食客的青睞,外來的“廣月”自此與“油月”在長沙月餅市場中秋色平分。

過中秋長沙除吃月餅之外,還興吃菱角與藕,賞月時也佐以綠豆糕和薄荷餅。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家。”我們的祖國大家園裏有五十六個兄弟姐妹。他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但是,他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園中,卻有着不一樣的地域環境,不一樣的名族風俗。

在我們蘭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們那邊一年一度的龍燈會。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餘橋, 長者數百橋,甚至千橋。龍頭下託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於板架,成棘龍形狀。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豔奪目。燈橋下託木板,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

在那天夜裏,街上都會擠滿了眾多的人前來觀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説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龍燈。遠遠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這片“海洋”中等待。終於,在遠方有了一片紅紅的燈火在這熱鬧的人羣中蠕動。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遠方眺望。“哈!是舞龍燈的隊伍來了。”我非常得興奮,十分期待龍燈在我身邊“遊”過的那一瞬間。很快,前面的人漸漸散開。只見一條體型碩大的龍,在我的面前遊現。

在我們那裏,誰也不能從龍燈那裏跨過,因為龍燈是具有威嚴的,誰也不允許有人這樣侮辱他。要是誰敢這樣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龍燈在我們的眼前慢慢移動,我們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龍燈。想在他身上沾點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y0nj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