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關於春節民俗作文600字10篇

關於春節民俗作文600字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600字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春節民俗作文600字10篇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1

傳統的年,雖然説是農曆初一,可臘月二十四,人們就開始了迎新春的第一項任務——大掃除。現在,人們越來越不樂意大掃除了。因為大掃除得把家中大小物件搬出去,然後打掃房間。殊不知,這大掃除有掃去晦氣,掃去黴運,辭舊迎新的含義。大掃除後,臘月二十五——二十九的日子,大家就可以籌備美食啦。在食物中,饅頭是最講究的。點心包子豆包可以不限數量,棗花和大饃有數量限制,還有兩個大面盤,兩個刺蝟和一個面棗花。

大年三十那天,有個特別的習俗,叫做”請墳“。上午,人們貼好對聯後,備好黃驃、錫箔、棗花、鞭炮、石灰,吃過餃子,就要請墳了。人們會將備好的東西(石灰除外)放到一個籃子裏,到祖先墳前祭拜,按老一輩的説法,叫”把老人的魂兒請到家裏“。回到家後,用石灰在大門口,屋門口,窗台下圈個半圓,有時還配以各種裝飾。每年爺爺在撒石灰時我都在旁邊盯着看,有時自己還撒兩把石灰。石灰圈的傳統造型是一個半圓上面插着三把古代兵器,中間一把最為精美。不過,造型一代代流傳,也發展出了其它的各種樣式。

大年初一,這是人們都期盼的日子,小孩子在拜年後可以隨意嬉戲玩鬧。年的傳説,我所知的有兩個版本:一説是個白鬍子老頭識破了年怕紅色、燭光和鞭炮聲;二是説有個小孩,枕頭下放了個紅紙包成的小包,裏面有幾枚銅錢,鎮住了年。儘管這些只是傳説的,但過年的紅福字、”守歲“、放鞭炮已成習俗。

按我家的規矩,初二拜姥姥,初三拜老姨,初四拜老舅,初五拜老姑。初五這天一般人家都拜完了親戚,這天就俗稱”破五“,按習俗,這天不能用剪刀剪東西。

至此,”年“這個忙碌的節日就過完了。這些經歷是我在家鄉過的新年。不知道城市的新年和家裏有什麼區別。但一定也是這麼歡樂,温暖,其樂融融。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2

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傢俱,拆洗被褥,進行大掃除,乾乾淨淨迎新春。早在堯舜時期,我國人民便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衞生大掃除了。到詔代,“掃年”之風盛行。“掃年”的風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勞動、愛清潔、講衞生的傳統。

農曆除夕,各家各户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傳説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見圍觀一幅漫畫,上面繪着一個赤腳女人抱着一個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卻對此產生誤會,以為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明太祖把這件事暗記在心上,下令凡沒參與嬉笑的住户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軍士們便以此為據,到沒貼福字的家裏提人。從此以示安分守己。這種從避嫌變祝福的善良直流傳至今。

盼着、盼着終於盼到了快樂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後我與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昇降落,猶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號彈飛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裝點成鮮花的世界。在有幾分鐘便是十二點了,掛好鞭炮,媽媽喊:“十二點了放鞭炮啊!”爸爸點燃了鞭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迎來了新年!

每到春節最令人難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統統拜完,年味就像硝煙一般。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被炮聲驚醒了,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貼完後顯得喜氣洋洋,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熱鬧極了,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新精神來迎接新一年到來。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辭舊迎新,因為人類的最高願望就是更上一層樓。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3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裏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佔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説説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湧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麪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裏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裏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裏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4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着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着這些挺簡單的,於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麪,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麼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於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説:“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幹活的命,一定要輕輕鬆鬆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裏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裏包含着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着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轉眼間,又到了春節。在陣陣清脆的鞭炮聲中,在小朋友們的歡呼聲中,它閃亮登場。雖然覺得現在過年的年味淡了許多,但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興奮,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和朋友們一起瘋玩。。。。。。

貼春聯是春節必有的節目。説起它還有講究哩!貼春聯的東西不能用透明膠和雙面膠,因為它們剛貼上的時候會很牢固,但當它們的叫風乾了之後,就會失去粘性,春聯會自動脱落。這時,古時候的老方法就派上了用場。用白麪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狀,再倒到開水裏攪拌幾下,漿糊就做好了,然後再用炊炊把它塗到貼春聯的地方,貼上春聯就大功告成了。用這樣的方法會讓春聯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節有人把它撕掉。試試看吧!

餃子這種食物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喜愛,而且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包餃子吃,那麼,你們知道餃子的由來?而又為什麼要在大年三十吃餃子呢?

傳説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起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等驅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不過現在的餃子大多數自己做的就是蘿蔔和肉了,反正我就沒吃過用羊肉做的。

當然,説到春節還有很多習俗,我就不都説了。祝大家羊年快樂,要咩有咩!我去吃餃子嘍,拜拜!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6

春節是同學們盼望的節日,但是與此同時老師會留一些作文作業,你是否還在為怎麼寫作文而苦惱,以下是考試吧為大家整理搜索的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個春節來到我們身邊。

除夕這天下午,全村人都穿上了紅似火的新衣。家家户户的門口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年畫、

奶奶買回了甘蔗,貼上了紅紙,放在門口。她説,這叫做“門蔗”。方言中,“蔗”同“佳”。貼上紅紙是希望來年家裏的孩子如甘蔗一樣生長,預祝來年家和萬事興過得甜甜蜜蜜。

到了除夕的晚上,家族的人都會來家中吃飯。一樓二樓,個擺上十幾桌。桌上的菜各式各樣:有一塊有一塊的白斬雞,有一大鍋的粉絲;又新鮮的魚湯。不過,必備的食品——就是碗糕。

萬高非常想紅饅頭,但是比紅饅頭更甜,每一塊萬高上都有一個紅點,大概是祝來年喜氣洋洋。而且碗糕吃起來鬆鬆蓬蓬,非常有嚼勁,令人喜歡。

吃完團圓飯,大家都會坐在一起聊天。大人們在這時會給未成年的孩子們包上壓歲錢,然後互相祝福。

到了深夜,幾乎沒有人睡覺,大家都要守歲。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是站着也可以立刻入眠的狀態。而大人們一個勁兒幫孩子們轉移注意力。

十二點準時一到,家家户户都點燃了鞭炮。雷鳴般的鞭炮聲震耳欲聾,響徹雲霄。火花好似一句有一句的祝福,飛向各地。

每當這時,就有一朵又一朵的煙花點亮黑暗,有的如同一朵朵展開的菊花,有的好像星星點綴夜空,還有得好死絲綢從天而降,五彩繽紛、各色各樣。

接着人們會在家門口擺上桌子,桌子上有香、三牲、果合、清茶等,這是要迎接灶神下凡。家中每一個人都必須去拜。到了正月初一還要去祠堂,和全村人再一次迎接灶神,這叫做“團拜”,男女老少,缺一不可。

閩南的春節真是令人難以忘懷啊!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8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民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民俗與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與“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過年民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9

春節傳説之二:萬年創建曆法説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他,他設計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

有一次,祖乙去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説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結尾: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察,精心推算,制定出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説就是為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民俗作文600字 篇10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超市,看着冰櫃裏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爸爸媽媽帶着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閲覽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説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

過好久,有個老人想出辦法,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積極響應。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説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着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rkkny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