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我家的家風作文(彙編10篇)

我家的家風作文(彙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家的家風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家的家風作文(彙編10篇)

我家的家風作文1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如一張畫,連城之璧。俗語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着我們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們家有三風:善良之風,孝順之風,勤儉之風。

我家的善良之風。媽媽常説:“善良是心靈的燈盞,能引導迷路的孩子前行”前年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春天服飾裏給我買了一件新毛衣,然後又去超市買了一些零食。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不過跟我不同的是他患有小兒麻痺症,當時的他穿的破破爛爛的,還在馬路邊上到處乞討。我看他好可憐,正準備給他分點零食吃,媽媽卻什麼話都沒説,直接把口袋裏僅有的二百多元錢遞給了那個孩子,還把給我買的零食和毛衣都給了他,並對他説:“孩子,買車票回家吧,別讓爸爸媽媽擔心啦,家裏再窮,也是家。”我記得當時那孩子哭的好傷心,直對着媽媽鞠躬説:“謝謝,謝謝”,後來,我在街上再也沒見過那個孩子,我想他一定是回家和爸爸媽媽幸福的在一起了。

我家的孝順之風。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必備的傳統美德。在家裏,我孝順我的爸爸媽媽,每天,我會在課餘時間幫他們乾點力所能力的活,晚上給他們捶捶背,倒點熱水泡泡腳。我孝敬我的爸媽是因為他們的言傳身教,多年來,爸媽十幾年如一日的孝敬爺爺奶奶,記得奶奶生病住院時,爸爸媽媽衣不解帶的侍奉在病牀前,他們是遠親近鄰們公認的好兒子,好兒媳。

我家的勤儉之風。我們家勤儉節約的宗旨是: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少花,不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買學習用具或者課外書籍,媽媽總是給我足夠的錢,讓我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在我看見同學新買的玩具羨慕的眼神時,媽媽教育我: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些錢可以給你買好幾箱特侖蘇了,別和同學比吃穿玩,要比比學習。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我的心靈。父母給我留下了這麼豐厚的精神財富,我一定會努力的將我家的家風世世代代傳承發揚下去。

我家的家風作文2

家風影響着我們的成長 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前途 命運。孝順,誠實,愛讀書是我家的家風

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孝順便是我家的一大家風。記得前年的春天,媽媽單位有個去桂林的旅遊機會,論資排輩,單位領導把這個機會給了媽媽,媽媽好開心,因為這次旅遊是雙飛,對於還沒有坐過飛機的媽媽來説,無疑是個天賜的良機,正當媽媽歡天喜地的準備外出事宜時,外婆突然病倒了,醫生開出了一級住院手續,媽媽嚇傻了,媽媽二話沒説,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去桂林旅遊的機會,留下來照顧外婆,媽媽的同事知道後都説媽媽真傻,不就五天嗎?這哪裏是傻,這是對外婆的一片孝心!那幾天,看到媽媽奔波於單位、醫院、家之間,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後來在媽媽的個性簽名裏看到媽媽這樣寫到:旅遊不是生活必需品,旅遊的機會還會有,可媽媽只有一個。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濕潤了……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亦是我的一大家風。記得有一次,和媽媽去菜場買菜,當我們買完菜,對方老奶奶找給我們零錢時,我仔細一數,咦,怎麼多了十元錢,我以為數錯了,又重新數了一遍,發現還是多了十元錢,於是我對老奶奶説:您多找了十元錢,給您。老奶奶笑盈盈地對我説: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事後媽媽也誇我誠實,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愛讀書也是我家的一大家風。

我的爺爺喜歡看書,看報紙,我的大伯是南大的高材生也喜歡看書,遠在深圳的大伯每次回來都會給我買幾本書。瞧,燈光下,我在看書、寫作業,爸爸為了能檢查我的數理化,也在那充電,看書。媽媽為了能檢查我的語文和英語,也在那充電,看英語單詞。家裏的書櫥也擺滿了中外名著,我有時間就會翻翻看看,讀書,使我的知識得到了豐富,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思想。

孝順,誠實,愛讀書,是我家的三大家風。我在這三大家風的薰陶之下,拙壯成長,時刻不敢忘記!

我家的家風作文3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説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阿爸、阿媽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父母都很孝順,每天,阿爸阿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購物。阿爸阿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他們就是我的榜樣,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早已把這顆"種子"埋在了我的心靈深處,現在已經發芽兒了。

記的有一天,奶奶踉踉蹌蹌地端着水盆,準備進屋洗腳。盆裏的水盪來盪去,濺到了地上。我一個箭步搶上去,一邊幫奶奶端着盆,一邊對奶奶説:“奶奶,我來幫您吧!”奶奶把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衝我笑了笑,點點頭。我把水盆放在牀邊,輕輕地扶奶奶坐下。又對奶奶説:“奶奶,我來幫您洗腳吧!”可奶奶卻微笑着搖了搖頭,她説:“嗯,不用了,謝謝你。”我也點點頭。等奶奶洗完腳,我便用力地端起水盆,慢慢地把洗腳水倒入廁所,奶奶在後面晃晃悠悠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説:“辛苦你了,謝謝!”我對奶奶笑了笑,説:“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以後我也要向阿爸、阿媽一樣照顧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為我已經長大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我家的家風作文4

在我的心裏,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個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春夏秋冬的滋潤,伴我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在我很小在時候,有一天,外面閃耀的陽光直直的射進了窗户,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你説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你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灑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着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説,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贈”了我一句。我怎麼這麼倒黴,“……!”長篇大論過後,媽媽竟然一點點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別人,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裏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裏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伴着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家風的沁潤,媽媽潛移默化地培養,在一件一件小事的鍛鍊中,我變成了一個禮貌的少年。

沒錯,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最好回饋。我們家淳樸友善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國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户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和諧,更充實,更美好!

我家的家風作文5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中明亮的“眼睛”。而我們家有卻有這一雙環保的眼睛。

説起環保家風的由來,還得從我的媽媽開始講起。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在公園遊玩。我又餓又渴,便派遣爸爸到附近的奶茶店買點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完後,竟飽得走不動路了,變隨手把垃圾拋給了爸爸,説道:“幫我扔一下垃圾。我萬分感謝。”爸爸二話不説,順手就把一大袋垃圾扔進了不可回收垃圾桶。媽媽看見了,連忙説:“你都不分類的呀?”“這有什麼好分類,都是垃圾,隨便扔扔好了勒!”爸爸一臉無所謂地説到。“那可不行,你要知道,垃圾分類有很大的利益。回收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0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的800噸紙的樹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媽媽在一旁滔滔不絕地補充着一大堆資料。“瞧,垃圾分類有這麼大的好處,下次一定要注意哦!”姐姐笑着説道。這時,一位保潔阿姨從小路邊走過,媽媽立馬上前借了一把鉗子,把那一大袋垃圾從黃兄的肚子裏夾到綠兄的懷抱中。

媽媽的行為漸漸地感染了姐姐,還有一次,我們在沙縣小吃裏買了一盒蒸餃,準備打包帶回家吃,店員正拿着一雙一次性竹筷子放進袋子裏,卻被姐姐阻止了。走出店門,我問姐姐:“你幹嘛不要竹筷子?”“這筷子是一次性的,用一雙,丟一雙,不僅浪費,還不環保。我們回家用木筷子照樣吃。”姐姐平淡的説道。“可是自家的筷子還得洗多麻煩呀!再説了,你不拿,別人肯定也會拿的呀!”我一臉困惑地望着姐姐。“麻煩是麻煩了點,但是環保更重要。還有我們不要管別人怎麼做,自己的本分做到就行了。”姐姐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就這樣子,在媽媽和姐姐的帶動下,環保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我們家的眼睛。我經常讓亂扔垃圾的人重又撿起垃圾,讓它們回到自己的家。爸爸阻止了親戚們對“捕害蟲能手”——青蛙的大規模“追殺”。姐姐一直在向鄰居的孩子們灌輸環保的知識。媽媽總是拿一些廢品做出新奇的小玩意。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環保成為中國這個大家庭的眼睛。

我家的家風作文6

古代大家族裏幾乎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也,而現在我們的家庭中很少有什麼家風家規了,那麼,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這是媽媽常常用來教育我們姐妹幾個的話,知識改變命運,媽媽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並且養成了勤學好讀的好習慣。在我的記憶裏,媽媽總是不停地學習參加各種考試,沒有事兒的時候她總是書不離手,後來不知不覺中她的這種習慣也影響了我。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很多的故事書,每晚睡覺之前,他們就開始給我講故事,講的次數多了,我幾乎可以把一本故事書從頭背到尾。

慢慢的我長大了,開始自己認字了。於是我就學着媽媽的樣子有事沒事的總是拿着一本書在看。剛開始的時候我讀得都是有拼音的小故事,隨着我識字量的增加,我可以自己讀很多書了,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經常吸引我的是故事中各種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讓我牽腸掛肚,夜不能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讀書對我的幫助也很大,雖然我沒有下筆如有神,但每次作文課,平時從書裏積累的詞句就會好像酵母一樣為我的作文增光添彩。為此我沒少得到老師的誇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來自《論語》中的名言警句,還有很多古代的成語故事,例如:鑿壁偷光、懸樑刺股等等……這些都是古人勤學好讀的故事,也足以説明讀書的重要性。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夠健康成長。

同學們,現在你應該知道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了嗎?

我家的家風作文7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讓每個家庭都有了各自的家風家規。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至今仍舊膾炙人口的有關家庭風氣的故事。而今,我所在的家庭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卻也有着自己的家風。

多交朋友,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是我家的家風。爸爸媽媽總是鼓勵我廣泛交友,多和不同年齡段的人交往。在與人相處時,又常常給我講一些古今中外寬厚待人的故事。父母讓我懂得:只有以寬容之心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當我剛剛懂事的時候,媽媽就經常用孔子的話“不與小人同坐”來教導我。媽媽説多交朋友是好的,但不要和品德不好的人交朋友。孔子對待品德不好的人連坐在一起都不願意,何況是交朋友呢?媽媽還告訴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品德不好的人交往會受到不好的影響,與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時間久了,自己的品德也會得到提升。

守時誠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風。我從來不允許自己上學遲到,同時我要求自己講誠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去辦。在我家,爸爸媽媽很尊重我,把我這個小孩子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家裏的事情我也可以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這讓我自豪不已。這也讓我學會了尊重別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多讀書,好學習,尊敬長輩是我家的家風。我堅持每週去圖書館看書,讀書後要還做筆記,寫心得。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媽媽時時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為我樹立了尊老愛幼的好榜樣。無論工作多忙,媽媽都會抽出時間帶着我看望姥姥姥爺,陪姥姥姥爺説説話,做做家務。於是,我漸漸明白了尊敬長輩的含義:對於成年人來説,尊敬長輩不是給父母錦衣玉食,而是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對於小小年紀的我而言,尊敬長輩就是幫媽媽洗幾次碗,幫爸爸端上一盆洗腳水這麼簡單。

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果再加上優良家風的弘揚,那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家的家風作文8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還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良好的家教。國由家組成,家是國的單位。一個個孩子在家出生、成長,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又組成家庭養育下一代。如此生生不息,推動民族不斷向前發展。好的家教,不但可以為家庭培養好的後代,更決定着國家民族的發展質量。

我像無數幸福的孩子一樣,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我的家中,就有一些家教,從我出生起就伴隨我長大。

誠信

無論在哪裏,無論做什麼,家長都告誡我“要老老實實的”,不要耍小聰明,做錯了事就要敢於承認……小的時候,只知道照家長們的告誡去行事,現在知道,家長們無非是要求我做人要講誠信。不錯,人無信不立,失了誠信,就失去了朋友,散失了機會。有時,誠信可比金錢甚至性命都重要呢。

小時候,我把家裏的玻璃杯打碎了。面對奶奶的質問,我沒敢承認。奶奶和藹地説:“孩子,如果是你打掉的,打掉就打掉了。但你要跟我説真話,不能騙人。知道嗎?”於是,我承認了,全身頓時無比輕鬆。奶奶沒罵我,還誇我勇敢。經過這件事後,我不再逃避自己的責任,是自己的錯誤就老實承認,努力不犯同樣的錯誤,沒有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節儉

爺爺奶奶都是特別節儉的人。我,一個生活在美好社會的孩子,過去可是有些大手大腳的,並不懂得一粒糧一分錢的珍貴。

五年級時,爺爺奶奶提議我跟他們上山採茶,而且自己採的茶,賣得的錢歸我自己。我高興壞了,想着可以收穫一筆“鉅款”,可以買好多零食吃。然而,烈日下堅持了大半天,我累得半死,獲得十四元錢,卻不捨得買零食吃了。後來知道,這次的勞動是爺爺奶奶的“陰謀”,就是為了讓我體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經過這次勞動,再加上他們講的過去的生活,我懂得為什麼爺爺奶奶為什麼連一盆水都不肯浪費,掉到桌上的一粒飯都要撿起來吃掉。我也不再鋪張浪費,還常常幫家裏做些事情。

有家沒教不是家。有家,再有好家風家訓才能養育好兒女。我在我可愛的家健康長大。

我家的家風作文9

28年來,除極特殊原因,團圓飯幾乎沒有間斷過。不論誰家,夫妻之間一方有事,另一方擔當;兄妹之間一家有事,下一家自然順接。期間也曾有過波折和動搖,那就是有時老爸或老媽有病住進了醫院,看到這些白天忙於工作,晚間又疲於護理他們的兒女們,着實從心裏往外感到不忍。老媽就幾次頗感內疚地向我們提出:“以後這頓飯就別吃了,隨便做點什麼就行,你們都忙,媳婦、姑爺那面也有老人需要照顧,家裏還有孩子,也不容易。”兒女們知道,那是老人們的心思,這把年紀了,又是多病多災,不能給兒女們幫什麼忙,但也不願給他們增添更多的負擔。

終歸,兒女們沒有聽從老媽的提議,團圓飯照常做着、吃着,每週一次。因為兒女們清楚地知道這團圓飯給年邁多病的爸媽帶來了多少快樂和安慰。

人們常説:“母親在,家就在”。也就是兩年前的這個時候,86歲的老媽離我們而去。兒女們沒有等到從失去母親的哀苦和悲痛中完全走出來,就張羅着給多年卧牀、且88歲高齡的老爸在我和妹妹居住的小區中租了套寬敞明亮、帶有電梯的樓房,為的是經常能夠用輪椅推他出來遛彎解悶。兄妹們除日常護理爸爸外,週末的這頓團圓飯仍是這一大家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儘管老媽不在了,但有老爸在,這個家就在,就不會散。

也曾有人説:“父母在世,兒女奔着這個家;父母不在了,兒女們想聚也聚不起來了。”我想,儘管我們不願意看到那一天,但終歸會有那一天,這是自然規律;但即或是真的到了那一天,我相信兄妹們仍然會把這團圓飯延續下去,因為這團圓飯緊緊鏈接的還有兄妹之間的親情。

人生苦短,父母們的今天,想必就是我們的明天。到那時,我們這一代也已成為了老人,兒女們會像我們今天照顧老爸那樣照顧我們麼?我想,答案會是肯定的。因為我們昨天和今天身體力行並引領着孩子們去做了,我們盡到了做兒女應盡的責任,我們養成了良好的家風。我們今天對父母的付出,明天會在孩子們那裏得到回報的!

我家的家風作文10

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其實就是人們口中所説的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庭做事的風格,也就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一個家庭如果沒有好的家風,就可能會影響社會的風氣,甚至改變。你可能會問:“一個家庭的家風跟社會的風氣有什麼關係?”我告訴你,關係可大了呢!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一個家庭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做好榜樣,就會有數多家庭仿照,到那時候,社會會變成什麼樣?所以説,一個家庭的家風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家雖然算不上什麼大家庭,但是也有自己的家風。

奶奶以前常跟我們姐妹三人説:“別看你們現在生活好了,什麼都不缺了,跟你們説,以前我們國家不知經歷了多少苦難,走過了多少坎坷,才換來了今天這榮華富貴的祖國。就算現在社會變好了,國家富裕了,你們也要做到節儉,不能浪費。”奶奶不僅口頭上這樣説,在日常生活中行動也不少。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出去吃飯,爸爸點了很多菜,奶奶就不高興了,對爸爸説:“就六個人吃飯,點這麼多菜乾什麼?把能退的都退了。”爸爸為了使奶奶高興,叫回了服務員,可服務員説:“對不起,先生,我們飯店有規定,點了的菜不能退。”爸爸對奶奶做了一個很無奈的表情,奶奶也沒有辦法了。等我們吃完飯,爸爸剛要去結賬,奶奶叫住了爸爸,對爸爸説:“你去要幾個塑料袋或塑料盒兒,我們把剩菜剩飯打包帶走。”爸爸説:“不用了吧!”奶奶説:“還剩下這麼多菜,拿回家熱熱也一樣吃,別浪費了。”説完,好像又要給我們講大道理,爸爸見狀,只能照辦。

現在我們姐妹三人已經都養成了節約,節儉的好習慣,我知道,這與奶奶的教育努力是分不開的。

我希望每個家庭的好家風都能發揚下去,使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也能牢記祖祖輩輩做事的風格,並傳承。

標籤: 家風 我家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2mjm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