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精華】國學作文五篇

【精華】國學作文五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國學作文五篇

國學作文 篇1

那天我打開電視,看到節目中好像在舉行什麼比賽,並且還剛開始呢。我懷着好奇心看了下去,才知道這個比賽是《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看完後還感覺知識長進了不少呢。

參賽的選手們,年齡並不大,但各個都是人才,他們對國學經典的熱愛讓我震驚不已。選手們十分好學上進,對詩句的瞭解和把握都已經滾瓜爛熟了,各種高難度詩句居然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不光是觀眾,就連評委老師們也很敬佩這些孩子。不論大小年齡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比賽,不在乎輸贏,他們的行李素質是多麼得讓我們欣賞啊!他們的腦袋裏裝着數不清的詩句,那麼多的詩句,都那麼深奧,是怎麼把這些記在腦子裏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看來他們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表現平淡,一句句詩時刻在腦子裏環繞着。看見對手反超了一點點,就要做得比對手還要強。他們説過的話,有水平、有素質、有涵養,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義和道理,聽他們説話,就會懂得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當我看完時,就向自己發誓以後一定要學好文學知識,學好語文這項學科打好基礎,爭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以後我希望老師多教我們一些國學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經典誦讀》是令我受益匪淺,讓我今生所學的知識更加深厚。就像是用這本書,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一樣。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孝”,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孝”。

以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就像《不聽話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媽媽和藹的跟我説話,可是我卻以不耐煩的態度回絕她。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間裏靜靜的寫作業,媽媽推開我的房門,端水來給我喝。媽媽對我説:“月月,喝點水吧,休息一下,一會兒再寫。”我不耐煩的對媽媽説:“不行,我還沒寫完作業呢!等一會兒再喝,你先出去!”媽媽一邊不知所措一邊離開了。媽媽走了,我還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寫作業嗎?”説完,指了指門外的媽媽,繼續埋頭學習。突然,我有點餓了,我大聲的對奶奶説:“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做飯!”奶奶沒有動靜,我再一次重複了我説的話,連叫了3 次“媽媽”,可依舊沒有動靜,我不得不離開板凳,站起來對媽媽説。媽媽還是在看電視,還是不理我,過了一會兒,媽媽終於在我説大約100 遍“媽媽”的時候,招架不住,説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説完,媽媽給我做飯的了。頓時,我恍然大悟。

這件事告訴我要怎麼盡孝,這件事我覺得我做的一點都不好,通過這本書《國學經典誦讀》裏的“孝經”,我懂得了孝是怎樣寫的。 孔子在家裏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孝經譯註孔子説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説 ∶ “ 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裏會知道呢? ”

孔子説∶“ 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 。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藴、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氣節。其底藴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脱俗。

有人問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着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説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

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了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

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着來到了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了着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幹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國學作文 篇4

今天,學校組織人員對一到五年級的國學經典誦讀進行了抽測。

跳出自己所帶的班級,縱觀其他班級,年級,乃至全校,突然之間有種優劣盡收眼底,甚至統攬全局的感覺。

一直以來,始終覺得自己很是重視孩子的積累背誦,於是乎,弟子規的背誦落實到人,落實到組,落實到正、副班長,最後乾脆張貼上牆。如此以來,自認為孩子們的目標明確了,任務明確了,激勵的措施也明確了,於是班級你爭我趕背誦的喜人場面也出現了,一度,在通往操場的路上,我被孩子們團團圍着,呵呵,都説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看來這張榜公佈,口頭表揚的魅力也着實不小。

今天,我班抽測到的五個孩子以近乎完美的流暢程度背完全冊,受到在場其餘四位評委的高度評價,看到孩子們激動的笑臉,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

抽測完後,幾位評委碰了下頭,看了看相互的抽測表,幾乎感覺到有一個共性:一個班級要好同時好,要差也幾乎同時差。這和我瞭解到情況幾乎是印證了。老師督促緊,要求嚴的,學生自然背的就好,而相反老師沒怎麼要求,甚至是不要求,自然背的就差了。而好的班級的學生幾乎都能背完全冊,差的呢則幾十頁,甚至是十幾頁了。

整體來看高年級孩子的背誦要好於中年級,中年級要好於低年級。其實這種現象也並不奇怪。孩子越大,自我約束力和學習能力就要強很多,而且由於知識面和眼界要寬的多,背誦上要容易的多,而對於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孩子來説,由於識字少,生活經驗少,自我約束力低,在自學能力上幾乎是零,而由於老師的時間和經歷並經有限,相對而言,他們的背誦就吃力的多。

其實,背誦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難事,他們正處於記憶的黃金期,只要老師要求到了,並時不時的督促一下,孩子們一定人人都是背誦小天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讓他們背點東西,真是太可惜了。

在抽測的時候,有個四年級的孩子背誦笠翁對韻的時候,幾乎就是一氣呵成,中間沒有重複,沒有猶豫,甚至哪怕是稍微的模糊,我在聽的過程中更是一點心都不敢分哦(一旦分心,就跟不上他,不知道背到哪了)。完了後我真想為這個孩子鼓掌,那麼厚的一本,那麼多生僻的字詞和句子能讓他娓娓道來,真是讓人折服。

其實,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像這個孩子背的一樣好,為師的我們,特別是我們語文老師,班主任,讓所有的孩子行動起來,背誦積累吧,一定會讓孩子們受益一生的。

國學作文 篇5

國學是炎黃子孫五千年的智慧鑄成的瑰寶。它涵蓋了各朝各代文化藝術,古代的哲學、文學、政治等諸多方面都稱之為國學。國學以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為根基,各家學説在不同領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擅長的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因此,國學的各個學派並沒有主從之分。

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伴我們成長,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這些經典教授了我們許多道理,為我們開闢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相傳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學生一起坐車回鄉,一個小孩在路上用磚石泥土蓋了一座城池,擋住了去路,孔子要小孩給他讓一下路,小孩卻説:“先生,車應該給城池讓路,而不是推倒城池給車讓路,你説是嗎?”孔子聽後大吃一驚,感慨地説:“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小故事出自《論語。述而》,它告訴我們: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方面學習,對照別人的缺點反省自己並加以改正。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詩詞歌賦,還有許多經典的文學著作,無不為我們展示着語言的魅力。《三字經》語言精簡,寓意深刻,“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全都告誡我們要趁着年少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所作為。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學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刻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寵辱若驚,貴大患者身”。“人之所畏,不可無畏”。“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都是出自《道德經》的名句,表現了老子思想的精華,當屬國學一大經典。

國學,教我們明事理,辯是非,冶性情。我們從小在這些歷史的沉澱中薰陶着感染着慰藉着,一步步成長一步步蜕變,我相信我們的未來一定會因這些瑰寶而豐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82xl2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