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實用】中國傳統作文七篇

【實用】中國傳統作文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中國傳統作文七篇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中華民族的歷史非常悠久,有着許許多多名揚中外的傳統文化。有世界聞名的剪紙、書法、刺繡、國畫、玉雕、兵馬俑、對聯、中國結等,還有很多家喻户曉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但在這麼多的傳統文化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剪紙是一種非常博大精深的民間藝術,深受人們的喜愛。每逢佳節,人們會剪一些“喜”字、“福”字,貼在窗户或者大門上,表示慶賀。還有許多心靈手巧的能手,會剪一些活靈活現的動物圖案來美化環境,像奔跑的駿馬、跳躍的兔子等,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的奶奶非常喜愛剪紙,這個暑假,我就回老家請奶奶教我剪紙。

我先準備了一張大紅色的彩紙,把它對摺了兩次,在上面畫了半個豎的“喜”字;然後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摳去多餘的部分。奶奶對我説:“剪好的紙攤開來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我按照奶奶的方法,一點點把紙平鋪開來,一個完整的“囍”字展現在我面前。“啊,我成功了!”我仔細地看了看自己剪的“囍”字,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啦!

那次學剪紙讓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使我更喜愛上了這項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清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四個字“辭舊迎新”!

“掃塵”就是眾多“忙年”中的一項,掃塵的意思就是掃房子,每當春節來臨時,人們要把房子的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都給打掃的一乾二淨,古時候,人們認為春節把房子打掃乾淨,可以將這一年中的黴氣都給掃出去,可以讓來年順順利利的,不會倒黴,同時春節是掃房子,更能顯示出“辭舊迎新”!

如果説掃塵是把黴氣掃出去,那麼貼春聯,貼“福”字就是把福氣給接回家裏!

貼春聯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古時候的春聯都是自己寫的,寫着各種各樣的話,例如:“財喜兩旺家和睦 富貴雙全人如意”等等,大家走街串巷的時候,還會互相看看,看看誰家寫得好,誰家寫的差;貼“福”字也是傳統風俗,人們把“福”字貼到自家門口,讓福氣來到自己家中。

知道了吧?這就是春節!!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盪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與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羣小朋友,手裏拿着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朵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與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有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牀,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裏,我們有説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與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説你磕什麼頭呀!來快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於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可是,你可知道它的來歷?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也叫重九。據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並沿襲至今。歷來過重陽,都是以登高望遠笑傲人生為主題,民間多開展一些登高、爬山、郊遊、品酒、賞菊、書法、作賦等活動。自從1988年我國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曆“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後,每逢重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通過組織的形式組織老人過節,形式雖然不一,內容卻基本相同,大體都是組織老年人座談會,對老年人進行慰問活動,自此很少看到有開展傳統的重陽文化活動的了。

重陽節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個節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陽節的文化背景和淵源深刻而悠長,登高望遠,品酒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僅以一個敬老顯然不是重陽節的本質和內涵!

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節日的文化氛圍卻在逐漸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階層或羣體還能想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名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節日的文化元素已開始漸漸被遺忘,以至出現有韓國人把端午節拿去申請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荒誕,而笑話的背後難道不是我們背棄了傳統文化後的一個痛心疾首的教訓麼?如果繼端午節被端之後,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請為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中華文化説不定什麼時候會要被人一鍋端掉,真要那樣,我們怎麼去對我們的子孫進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拿什麼讓我們的子孫信服我們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誠然,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相比整個中華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比敬老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重陽節不等於敬老節,敬老只是重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爭奪較量不止,並且外來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多的取勝於我,在向我們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我們傳統文化這最後的堡壘如果也被攻破,那時,我們就失去了支撐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樑,就失去了民族的滄桑與尊嚴。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種精神,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內涵深刻、底藴深厚的精神,是能夠扛得起千年文化和億萬人民的精神。因此,重陽節,我們不再應該僅僅把她當做敬老節,而要將她的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到現代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過出她的現代意義,過出她的本質內涵,讓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現代文明。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我國的傳統文化可多了,有書法、皮影戲、剪紙。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剪紙了。你瞧!那些剪紙作品,有形態各異的年輕人,有飛奔的駿馬,有可愛的兔子,還有一朵朵美麗的花。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眼前。看,它們被那些水平高超的手藝術剪得這麼漂亮,我也想剪出一個這樣精緻的作品。

下面,我把學到剪“心星相印”的方法告訴你們吧!首先準備好剪刀、小刀、正方形紙、筆;然後把正方形紙對摺,折成一個三角形;再在上面畫上一個大愛心;然後在愛心裏面畫上閃閃的星星,一條條細細的根、一片片綠綠的葉子,一朵朵美麗的花;最後用剪刀把外形剪出來,用小刀把圖案刻出來,最後小心地打開。這樣,一個精美的作品就做好了!

我還剪了蝴蝶、白菜、囍,這些都是對稱圖形;而且都要用上折、剪、畫、刻等技術。我覺的剪紙是一種樂趣,也可以開發想象力。這一次剪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的樂趣。

中國傳統作文 篇6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為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中國傳統文化50字

中國傳統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鹹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後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麼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説:“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説:“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麼大的,給我的這麼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先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後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裏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着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捲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

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説。我雙手拿着粽葉,緊張極了。“手放鬆,上面放鬆,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説。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裏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着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説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名師點評:文章講述了小作者跟奶奶學包粽子的事情,讓讀者見識了包粽子的全過程。這篇文章的條理很清楚,先介紹故事的起因,接着介紹粽子的品種,然後再介紹包的過程和品嚐的過程。文章選材來自生活,展現了温馨的家庭生活畫面,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文章如果沒有筆誤就很不錯了。“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中的“能牙利齒”是“伶牙俐齒”,這個成語用得也不太恰當,建議改為“軟磨硬泡”。

“它散分着清香”中的“分”改為“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gmkky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