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實用的中國傳統作文7篇

實用的中國傳統作文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中國傳統作文7篇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是什麼,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是什麼,在人與人之間搭建了友誼之橋?是什麼,把我們帶到和諧的社會?那是無處不在的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

從上學期開始,學校開展了有關“文明禮儀”的各項活動,同學們各個都積極背誦“禮儀歌訣”,正是有了這些歌訣,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變得文明有禮了,守秩序,守紀律。當然,我也不例外。

自從學習了關於“公共汽車”的禮儀歌訣後,一次,我乘公共汽車去圖書館,途中有老人家上車,車上的乘客紛紛把位置讓給老人家,而我卻在一旁若無其事。想起自己在學校裏學習的禮儀歌訣,臉頓時紅了,後悔當初沒有給老人家讓座,那在學校裏學習的知識不就白學了嗎?不行,我一定要使用好這些歌訣。這時,又有一位老人家上車了,我應該把座位讓給她。我環視了四周,乘客們絲毫沒有讓座的意思。於是,我鼓起勇氣站起來,對那位老人家家説:“老人家家,請您坐吧!”這時,汽車裏的乘客都把讚許的目光投向我,彷彿在説:“現在的小學生真懂事。”

下了車後,我覺得天氣特別晴朗,天空上白雲漂浮着,似朵朵盛開的白蓮花一般,路邊的婀娜多姿的小花向我微笑,綠油油的小草為我剛才的表現鼓掌,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啊!

文明禮儀,陪伴在我們左右,是我們成長中的好夥伴。我們應該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讓文明之花開遍社會各地!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除夕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在屈原投河自殺後,周圍的漁民就去打撈他的屍體,可是一直沒有沒有撈到,於是就用粽葉包住糯米和餡,投到河裏,好讓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偷吃。然後就發展到了屈原投河的那一天為端午,並要吃粽子。

上面説到了端午節要吃粽子,今天,我就教你們包粽子。首先,選好粽葉,再把粽葉的一頭捲起來,做成漏斗形。然後把泡好的糯米裝進去墊底,再把餡放進去,然後用糯米填滿,最後封口。封口後你還有用繩子把粽子五花大綁,不然粽葉會把餡吐得滿地都是。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水煮沸,再把粽子放在蒸屜上。等到粽葉變成深綠色,粽子就熟了。我挑了一個我最喜歡的是豆沙餡的粽子,先解開繩子,掀開粽葉,粽子就像一個剛剛出浴的美人,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糯米的香味就在我的嘴裏迴盪。再咬一口,糯米的米香和豆沙的甜味洋溢在我的嘴裏,讓我吃得停不下來。

我喜歡吃粽子,我喜歡端午節。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看花燈,猜燈謎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迎板凳龍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湯糰呢?

我不説,你們也一定知道,那就是元宵節。

看花燈,猜燈謎可是元宵節中最常見的民風民俗了。大家早早佈置好燈展與燈謎。夜幕降臨,廣場上、橋面等掛着花燈的地方可真是煥然一新,光彩奪目呀!花燈各式各樣,有十二生肖燈、有蓮花燈、有孫悟空、豬八戒、有福娃,還有好多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呢。今年是兔年,所以小兔子是主角,有的仰起頭,有的搖起長耳朵,有的還露出超大的兔牙呢!真是人見人愛,惹人喜歡。還有一隻巨大的金兔,咧着嘴,正在給人們拜年哩!猜燈謎也是必不可少的,燈謎卡隨風飄蕩,千百條謎語通俗易懂,猜燈謎不是為了比賽領獎品,而是為了在其中尋找快樂和獲得更多的知識。

迎板凳龍,名負其實,就是用一條條板凳接成一條龍,每節燈板的兩頭各有一個洞,兩節燈板用木樁栓在一起,燈板中間裝上有手工作成各種各樣的燈,燈內還有蠟燭。龍頭非常漂亮,龍的額頭上有一個金光閃閃的“王”字,龍的兩隻角頂着一顆火紅的龍珠。有的人拿着燈,有的人敲着缽,有的人放鞭炮。龍頭起駕了,整條龍都點亮了蠟燭,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在空中盤旋翻滾。鑼鼓聲、喧鬧聲、鞭炮聲和人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真是一派希奇洋洋的鬧元宵景象。

回到家裏,佳人們聚在一起,一家人團團圓圓,有説有笑。我嚼着綿綿軟軟的黑芝麻湯圓,心裏有説不出的甜蜜。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我的'家鄉來自江西,眾所周知這裏最有名的傳統器物還就要數來自瓷都——景德鎮的瓷器了。凡是用瓷土在窯子裏用高温燒製而成的都是瓷器。

中國瓷器更是歷史悠久,從三國時期到唐宋元明清都有瓷器的存在。三國時期人們就想到了做基礎的瓷器,比如茶杯、酒杯、碗等等,不過這都只是普通沒有花紋的。到了唐朝最頂盛時期,有了釉色花紋的襯托使它更美了。

它外表釉色花紋使它透光性強,晶瑩剔透,也讓我們知道了它的“風采”。它以高嶺土為胎,上面玻璃釉經過手工的捏造,再放入一個不低於1500度以上的窯子燒製而成,不僅美觀,質量也不差,透水率低,輕輕敲打有清清脆脆的聲音。

瓷器的用途也不少,由瓷土燒製的瓷器,可以用不同形狀不同用處來區分。碗能用來當平常我們的盛飯器皿;壺用來裝水和喝水,因辦它透水率低,所以用來做水壺是再適合不過了;做成工藝品上面造出你喜愛的釉色圖案和精美的形狀,便可以擺放在家裏的某處當作擺設。或做成花瓶形狀,在上面插一朵美麗的鮮花,讓家裏的某一處“蓬蓽生輝”。當家裏來客人時,更可以展示給他看,不失大氣又不缺美觀,還可以提供新鮮空氣,何樂不為呢?

當然,瓷器也分種類。比較突出的兩種就是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就是一些:碗、壺、罐、杯、盤等等。也就是一些人們日常生活所用的,它可以不是很美觀,但是一定要實用。但藝術陶瓷就和日用陶瓷截然不同了。它漂亮而又美觀,名家做成的可價格不菲,有的成千甚至上萬。有很多收藏家就“一窩蜂”的投入其中。所以藝術陶瓷不僅僅只是為了美觀好看,在收藏家眼中看來就是“歷史的沉澱”和“古老的藝術”。

目前陶瓷的銷量依然非常火爆,不管是什麼家庭狀況的人家裏都會有那兩樣瓷器——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現在的瓷器種類也越來越多,也使它在國外廣受流傳和尊敬。

瓷器,作為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它現在依然佇立在中國傳統器物的首位。所以我們更要大力加強對它的保護,使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喝雄黃酒,有一些地區還會有划龍舟的活動。

我最愛在端午節吃粽子了。外婆把飯糰包在芭蕉葉裏,飯糰裏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蛋黃、醬肉、香腸等。粽子燒好了,我邊大口大口吃着粽子,邊問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媽媽説:“因為在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個老醫生還拿來了雄黃酒灑進江裏,説藥暈了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划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的收穫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瞭解了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中國傳統作文 篇6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户上來表示慶賀。

中國傳統作文 篇7

古語説:“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親情也是眾多情感中最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種情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們的教育前提。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傳承孝順的美德。可是現在的“新一代”,為什麼將這種觀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錯呢?怎樣讓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

首先,我們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樣孝敬父母的,看看這一美德在那個時代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牀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湯藥,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牀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牀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嚐。

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親嘗湯藥”的故事。可是,對於現在的一些獨生子女,我們再也找不出如此的範例了。不好的例子倒是舉不勝舉,比如吃飯時,孩子愛吃的,全家人都不準吃,只能由“小皇帝”自己品嚐,獨佔獨享。

吃過飯後,孩子放下碗就跑去玩了,全然不顧餐桌上的一片狼籍,更不要説幫着爸爸媽媽收拾碗筷了。父母的百般呵護、細緻入微,換來的只是孩子的理所當然,凡此種種,都讓我們憂慮。

下面我們再看看這個叫楠曦的小朋友,她又有怎樣的小故事呢?

楠曦今年10歲了,爸爸媽媽對她寵愛有加,楠曦雖然很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卻不知道去心疼他們。每天晚上,爸爸媽媽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裏,楠曦還硬要父母陪她玩“騎大馬”,邊玩還邊催促着做晚飯。

楠曦的爸媽經常為此而感到傷神。他們也明顯地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寵愛讓楠曦喪失了孝敬父母的意識。

於是,楠曦的爸媽決定:從生活小事做起,培養楠曦的這種意識。

有一次,楠曦來了興趣,要嘗試自己洗碗筷。若放在以前,媽媽是不會答應的,可是,這一次媽媽痛快地答應了楠曦。第一次洗碗筷,楠曦感到十分費勁,力氣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氣小了,怕洗不乾淨。

楠曦這時問起媽媽:“媽媽,你平時刷鍋洗碗也這麼累嗎?”媽媽説:“雖然我力氣要比你大些,不過每次洗那麼髒的碗筷,也是很累的。”楠曦聽完後,想了想説:“媽媽,我現在長大了,以後我來洗家裏的碗筷吧。”

媽媽聽了楠曦的話,心裏不知有多高興,並立即誇獎楠曦説:“女兒懂事了,知道心疼媽媽了。”聽了媽媽的誇獎,楠曦高興地笑了。從此以後,楠曦變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一些家務。對於自己的爸爸媽媽,楠曦也懂得關心與體貼了。

其實,孝敬父母不是單一的習慣問題,它也體現出一個孩子能否關心他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我們作為家長心裏非常清楚,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後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nxrr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