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議論文的段落如何展開

議論文的段落如何展開

大家會寫議論文嗎?議論文的段落如何展開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議論文的段落如何展開,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議論文的段落如何展開

議論文的段落如何展開

議論文段的寫作可採用“五步法”來完成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擺放這一小節的分論點。開門見山,使閲卷老師明白你這一節要論證什麼問題。(觀點句)

(2)第二步:闡釋或引用名人名言。從理論上對分論點進行論證,也就是通常所説的理論論證。要注意名人名言與分論點有關係,如沒有聯繫,則不能起論證作用。(闡釋句)

(3)第三步:列舉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舉事例要緊扣分論點。寫法上簡要敍述即可,不要過多描寫。(材料句)

(4)第四步:分析説理。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為沒有分析説理,光列舉一個兩個事例,不進行分析説理,那這舉出的事例就不能成為分論點的論據,也就沒有説服力。那麼怎樣進行分析呢?常用的有兩種分析説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設法。(分析句)

(5)第五步:本段小結。照應本段開頭,重申這一節的分論點。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認為”等字樣。這樣一來,本小節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説理板塊(結論句)

一個標準的議論段一般來説依次包含如下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

例文

(觀點句)有底線的人生,才不會被污染。

(闡釋句)縱使平庸,縱使沒有衣冠華服,也不能讓自己失去那一顆純潔的心。

(材料句)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身在濁世而不染一絲污漬,便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在污言穢語撲面而來之際,在國君的威逼之下,李太白堅持本心而不動搖,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言。

(分析句)

這都是名流千古的人,他們都有着內心的底線,都有一份堅持。而沒有底線的人,不是遺臭萬年,就是化為歷史的塵埃了。

(材料句)

殘暴的秦始皇,還有那“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

(分析句)

查查歷代各朝的亡國之君,哪一個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例文

(觀點句)但人生不能沒有底線,那樣只會讓你隨波逐流,擁有底線,才擁有了人生的根基。

(闡釋句)一個人只有擁有自己的底線,才擁有做人的傲骨。

(材料句)擁有底線,是文天祥在押送途中仍長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傲骨;擁有底線,是屈原在汨羅江畔縱身一躍的至死不渝;擁有底線,是蘇武被困匈奴十餘載仍不肯叛國的忠心不二。

(闡釋句)一個人若連底線都可以逾越,只能説他枉為人。

(材料句)失去底線,是秦檜那等小人的保己賣國;失去底線,是衞律之徒的背家棄國;失去底線,更是清政府那般的欺軟怕硬。

(總結句)擁有底線,才擁有屹立不倒的基礎,才能建築你的萬丈人生。

實際上,議論文的段落最關鍵的就是分析,可有不少同學不知道怎麼分析。我們看到,就是有些高考的高分作文也欠缺有力的分析。那麼,到底該怎樣分析呢?在此向大家介紹幾中常見的分析方法。

例文

人生不必有太多防線,那樣只會矇蔽你的雙眼,讓你變得孤傲無援。

當年楚河漢界,劉項各據一方,佔盡優勢的項羽卻最終兵敗烏江,何也?只因項羽心中有着太多的防線,使得他剛愎自用,不信任賢才,最終將江山拱手讓人。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並據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們可以依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因果關係,由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推導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從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規律,使事例有力地證明觀點。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遷”這一事例後的一段分析:

為什麼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會學哭呢?這是因為人有社會屬性,一個人的發展方向與他所處的環境有直接聯繫,一個人的性格行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週圍環境的印記。所以説,近墨者黑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

例文

心中的槓桿傾向於別人的人總是聽從別人的意見,沒有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人也很難在生活之中有所作為。如果總是聽從別人的意見,失去了自我,那麼這樣的生活還是自己的嗎?這還是屬於自己的人生嗎?只有他人的意見,而無自身觀點,此謂失其本性,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大道。只有調整自己心中的槓桿,使之平衡,才會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才會在自己晚年時,毫不猶豫地説出“我不後悔”。

二、假設分析法

假設分析法,就運用假設推理對所列舉的論據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假設分析的一般方法是:敍正面事例從反面假設推論,敍反面事例從正面假設推論。也就是説,如果所敍事例是由A(條件)到B(結果),分析時就假設非A(無A這一條件),必然(或可能)得不到B,再進一步總結説,得到了B,必定有A。運用這種方法,分析與敍述殊途同歸,正反映襯,很有説服力。例如《六國論》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再如《説問》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馬遷不從人民羣眾中採訪史實,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塵寰”?如果白居易不願意向老婆婆請教,哪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深受人民喜愛的詩句?假如達爾文恥於下問,又怎能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論的理論呢?

例文

但人生不能沒有底線,那樣只會讓你隨波逐流,擁有底線,才擁有了人生的根基。

一個人只有擁有自己的底線,才擁有做人的傲骨。擁有底線,是文天祥在押送途中仍長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傲骨;擁有底線,是屈原在汨羅江畔縱身一躍的至死不渝;擁有底線,是蘇武被困匈奴十餘載仍不肯叛國的忠心不二。一個人若連底線都可以逾越,只能説他枉為人。失去底線,是秦檜那等小人的保己賣國;失去底線,是衞律之徒的背家棄國;失去底線,更是清政府那般的欺軟怕硬。擁有底線,才擁有屹立不倒的基礎,才能建築你的萬丈人生。

三、正反對比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往往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比較才有鑑別”。真與假的對比,可以去偽存真;善與惡的對比,可以抑惡揚善;是與非的對比。正反對比是一種常用的、有説服力的論證方法。即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固。

懂得寬容,使你獲得更純淨的友誼。俗話説:“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羣朋。”懂得寬容,你便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那自然會“有朋自遠方來”,相識滿天下。若一個人不懂寬容為何物,常常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諷人之失,譏人之誤。這樣的人,往往是被人敬而遠之,眾叛親離。

四、同類歸納

為了增強説理的氣勢,我們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時常常用排比的形式列舉一組相似的典型論據,讓這些事實“勝於雄辯”。我們也將這種方法稱為“點例論證”

例文

有底線的人生,才不會被污染。縱使平庸,縱使沒有衣冠華服,也不能讓自己失去那一顆純潔的心。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身在濁世而不染一絲污漬,便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在污言穢語撲面而來之際,在國君的威逼之下,李太白堅持本心而不動搖,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言。這都是名流千古的人,他們都有着內心的底線,都有一份堅持。而沒有底線的人,不是遺臭萬年,就是化為歷史的塵埃了。殘暴的秦始皇,還有那“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查查歷代各朝的亡國之君,哪一個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志氣是人生關鍵的大前提。沒有志向的雄鷹,便只能像麻雀一樣在小樹間徘徊,沒有志向的猛虎,便只能像狐狸一樣畏首畏尾,同樣,沒有遠大志向的人,也只能生活在生活的低谷,永遠無法發揮能力。岳飛,從小便立下報國的大志,愛迪生從十歲起就做起了實驗,朝着科學頂峯邁進,雷峯也把自己終身的目標定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遠大志向上。成大業者,必有其大志。有了志氣才能在逆境中戰勝自我,在順境時警醒自我。

標籤: 段落 展開 議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kpkn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