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高考滿分議論文八篇

高考滿分議論文八篇

議論文,又叫説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滿分議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高考滿分議論文八篇

篇一:初夏的時光是薄涼

初夏的午後,窗外是此起彼伏的蟬鳴聲,蒸騰的熱氣從地面升騰而起,沿着腳底一點點侵蝕到四肢百骸。頭頂上,老式的電風扇如垂危的老人,發出刺耳的咯吱聲。我們坐在這個不足二十平米的教室中,讓滾燙的青春在無際的題海中沉澱,發酵。

蘇格拉底説:腐朽是為了新生的輝煌。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紅的梨園弟子。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台上表演同一齣戲來競技。兩人演的都是奸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唱功和身法吸引,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師,投到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僕人,因為顧宰相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候,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形神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了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被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攔路石,但換個角度想想,這些攔路石又何嘗不是助我們直上雲霄的踏腳石呢?假如馬伶不是為追求更高境界的演技而甘於委身當僕人,而是一氣之下不再表演或鬱郁終日,那麼又怎會有之後的輝煌呢?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生命也是如此,越是輝煌的人生其後必有無法被人理解的艱辛。功夫之王李連杰曾經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替身,我國著名的版權專家郭鬆年是勤雜工出身的,美國著名的總統林肯一生競選了三十多次,而其中只有兩次成功,恰恰就是這兩次的成功,讓美國的歷史上多了一位偉大的總統。所以説英雄不問出身,一切皆有可能。

張愛玲説: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站在起點的我們還有一段很漫長的人生道路,前方也許鮮花遍地,也許荊棘環繞,但路是走出來的,我們的奢侈在於有大把的青春供我們恣意揮霍,即使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懷抱着遺憾與悔恨來回顧這如夢似幻的歲月,但誰的青春不張狂?

不羈是青春的代名詞,挑戰是青春的標籤。我們用心中不斷湧動的滾燙的炙熱的夢想書寫着屬於我們的輝煌。也許我們會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被嘲諷湮沒,被歲月碾壓得體無完膚。也許我們會向現實屈服,在生存的奔波中迷失了自我。但請不要忘記那份懷揣着夢想時的滾燙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心情,因為那是我們的青春。即使時光的洪流中它如此的微不足道,即使它會隨着我們長眠在黑暗中的軀殼一起腐爛,不在這繁華的世間留下一絲痕跡,但它依舊曾經存在,它在我們的血液中躁動,與我們的心臟與脈搏一起跳動,它完整的以不可迴避的驕傲的姿態站在我的記憶中,叫囂着它真實的活在了我們的生命中。

篇二:青春就像東逝水

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從來沒有什麼能夠永垂不朽。

古往今來,多少樓台煙雨中,而今剩下幾座?昔日的古羅馬,是何等的強大與輝煌?而今只是歷史上一朵比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邊的人還跟往昔一樣嗎?不朽,看上去不過是個笑話。樓台在時間中湮滅,什麼都沒留下。古羅馬也抵不過時間的侵蝕,輝煌過後,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們身邊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那時我們便要承受孤獨。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朽,因為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為億萬平凡人中的一員,不朽對我們來説太過遙不可及。終有一天,青春的熱血將會冷卻,曾經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像這向東流逝的水一樣,不可抗拒,無法逃離。

西方的龐貝古城,中國的樓蘭古國,哪一個不曾在歷史上叱吒風雲過?秦國的始皇帝,漢代的漢武帝,哪一個沒有追求過長生術?他們想要不朽,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掙脱自然的法則,最終只成為一?黃土。

想要不朽的人,請醒醒吧。歲月不饒人,更不必説其他東西了。但是正是因為我們不能不朽,所以我們才更要珍惜當下,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鐘。

活在當下,不去考慮自己能否不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一個只想自己不朽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的,也不會真正不朽的。

抗日戰爭時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裏。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正值青春年華。望着滿目蒼涼的大地,毅然決定參軍,去抵抗瘋狂的日軍。青春的熱血揮灑在生他、養他、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曾經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線,就是已成為一名成熟的軍人了。青春已經離他們遠去,而他們則被冠上了人們英雄的頭銜。青春雖然遠去,但他們還有一腔熱血,不朽的信念支撐着他們,陪他們度過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們早已離去,可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是不朽的。因為他們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會他們青春很短暫,唯有做出於自己、於國家、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正能量才會被傳遞下去,一個民族才會不朽。

青春就像東逝水,水最終不會回頭,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但你別忘了,流水經過的地方,樹木叢生,綠草如茵,而樹木和綠草會在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滿生機的,他們長在青春的河畔,汲取養分,壯大己身,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凋零,但他們的根不會死,根會積蓄力量,重新開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縱萬難,亦不懼。鏽蝕肉體,不朽靈魂。

篇三: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

毛毛蟲選擇了短暫的束縛,才有了蝴蝶破繭而出的翩翩起舞。牡蠣選擇了短暫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脱殼而出的瑩潤光澤。為了到達理想的彼岸,為了想要的自由,我們必須穿越沙漠。當人生遭遇不自由,遭遇困境時,我們要樂觀曠達,堅持信念,勇敢面對,開闢獨有的天空。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樂觀曠達。蘇軾,一代文豪。從意氣風發步入仕途,其間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和睿智的思想,更有樂觀曠達、忘懷得失、超然物外、閒適灑脱的心境,雖然命運多舛,人生路途風雨飄零,多次遭貶,甚或深陷烏台詩案几近生命之憂,他依然寧靜如月,曠達如風。窘居黃州,親耕東坡時,他依然樂觀高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縱筆酣暢淋漓,《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成千古名唱。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堅持信念。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格桑德吉師範大學畢業後,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然而困難重重,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艱險的山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身邊。她堅持信念,用一顆心,脈動了一羣人的心。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勇敢面對。作家史鐵生在最美的年華突然雙腿癱瘓,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無數次坐着輪椅來到地壇,似乎要從這座歷經四百多年滄桑的古園哪裏獲得了某種啟示,追問生命的意義,汲取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他迷茫過,痛苦過,但他又艱難地從生存的窄縫裏勇敢地走了出來,帶着豁然開朗的喜悦。他找到了寫作這條路,他曾戲稱自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在寫作這條路上,史鐵生勇敢地堅持下去,他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人生路漫漫,學習或生活中,難免遇到坎坷,當遭遇不自由時,我們無需迷茫、徘徊,甚或消沉,命運執掌自己手中,我們要樂觀曠達,堅持信念,勇敢面對,開闢自己獨有的天空。

篇四: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們沒有選擇地降臨人世,時間、環境、親人,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如果人生是一場沙漠之旅,是一次必須要完成的旅行,雖然我們無法迴避沙漠,但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如何走下去,我的人生我做主。

黃沙漫漫,駝鈴聲聲,滿目蕭瑟的荒原上,沙駝追逐着夕陽。當別人爭相退步時,當別人嫉妒她的美貌時,王昭君卻選擇了無悔的奉獻。沙海何懼,朔風何懼,再大的風沙也阻擋不了昭君的腳步,因為她的內心再也沒有任何懼怕和負擔,她的心早已迎向大漠。大漠的沙石聆聽過她對國家不捨的琴音,塞北的寒風見證過她對民族和諧的期盼。“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歷史成就了昭君的忠誠剛烈,她的心靈飛向了人性的至高點。

是什麼維持了漢匈五十年的和平與安定?是昭君的選擇,昭君的愛。

東晉名士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渴望施展抱負和才華,“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但是黑暗的官場始終沒有他的用武之地。陶淵明從田園中找到了心靈的寄託,“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最終在彭澤任上他發出了“安能為五斗米折腰示鄉里小兒”的感歎,選擇辭官歸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的生活樸素自然,詩情畫意。

是什麼成就了田園詩的開創?是灑脱無羈的田園生活,是陶淵明的選擇。

因為父親病痛的疾苦,魯迅來到日本仙台學醫。那時,他信奉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青年必勝於老年。一次課間時播放日俄戰爭時的幻燈片,給了魯迅很大的震動,自那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他認為首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應首推文藝,於是就倡導文藝運動了。從此,中國多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是什麼成就了魯迅的棄醫從文?是魯迅的責任感,魯迅的選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搏擊,前方的路並非坦途,遭遇荊棘和坎坷時,要迎難而上,時刻以前人為榜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

篇五: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那隻西裝革履的小兔子一邊飛奔一邊看錶,大喊着:“我沒有時間了,來不及了。”此舉讓我想起那些匆忙的人們。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變成了運動場上的賽跑,路程是規定好的,用的時間越長就會越落伍。然而生如逆旅,重要的並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生命的精彩與否。

法國作家左拉曾説過:“人生只有兩分半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歎息,半分鐘愛。”生命是何其短暫!《聖經》中則説:“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只可惜那閃閃發光的金子蠱惑了人心,使我們聚焦於“時間”之上。凡是錙銖必較於時間,以時間為度量衡,起點與終點被劃定,人生便了無生趣。

誠然,人生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然而,何妨轉換視角重新審視生活之道?現今許多所謂的教授的論文或科研成果被指抄*,都是因為時間阻擋了源頭活水——創新能力,成千上萬的科學工作者只因利益的驅使,不停地趕時間、搶速度,卻始終比不上愛因斯坦的一個響指。反思之後,我們真該學習《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查爾斯,在眾人低頭爭搶地上的“六便士”之時,只有他抬頭欣賞月亮,欣賞生命質量所在。

如何應對“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言論?自然是放下匆忙的.腳步,關注內心,關注生命的真諦。每一個偉大人物都能夠創造超越時間空間的不朽之作。只有不朽的靈魂方能從時間的方寸之境中突圍,增加生命的韌度。

事實上,“事無兩樣人心別”,世界上不少偉大創造,都是由那些生命受挫的人完成的。台灣畫家幾米便是在患病後才醒悟,不再為時間所困,而是拿起畫筆,記錄下生命的哀愁,描繪出更多美好的人情世事,贏得了掌聲。生命不僅有勞績和奔波,更有詩意與遠方。掙脱時間的束縛,方能體味世間風情與生命之美。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正所謂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擺脱時間的束縛,我們也可以大聲喊出:“在千千萬萬的束縛中,我卻感受到生命的無限美好。”

篇六:知不足者常樂

古人云:“知足常樂。”此言差矣。有這麼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説的是安於現狀危險多多。所以我們不能老想着自己擁有什麼,而要想着自己沒有什麼,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生活的大洋裏激流勇進,勇攀高峯,在不斷的追尋中體味到人生的樂趣。

當下社會,“富二代”早已是一個讓人説不清滋味的字眼,因為它屢屢刺傷着人們脆弱的神經。父輩的艱苦創業,讓這些“富二代”不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他們想得到的東西。於是知足了,滿意了,可以依靠父母了,於是才會有那麼多的“啃老族”。是啊,已經擁有了那麼多,足夠享受一輩子了,還奮鬥幹什麼呢?正因為如此,才有許多“坑*”的例子,像張國立的兒子張默動手打人,還有那個宣稱“我爸是李剛”的,都是因為知足了,停止了奮鬥的腳步而造成的悲劇,可見,不能老想着你擁有什麼,你就可以揮霍什麼,這樣“啃老”給他們帶來了快樂嗎?君看看報道就知道了。

然而,你若知不足,堅持奮鬥,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眾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是股界的知名人士,他的財富足以讓任何一個人羨慕,按照常理他的兒子也會是一個“富二代”吧?但他不是。有誰想到,他的兒子在音樂界打拼並且已經成了一個成功的音樂人士呢?如此的一切,都要歸功於小巴菲特那顆不知足的心,它讓小巴菲特清楚地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沒有什麼。它給小巴菲特前進的動力,助他駛向成功的彼岸,成就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人們常説人應該知足,其實不然。人本身就藴藏着很大的潛力,就像壓強一樣,只有增大壓力,潛力才有爆發的可能性。知足者往往安於現實,容易滿足,哪裏能夠發揮出潛能的極致呢?正如作家巴金一樣,即使已經步入高齡,也依然筆耕不輟,創造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如果巴金知足了,並且倚老賣老安享晚年,又怎麼會有《隨想錄》的問世呢?很多時候,擁有很多並不代表奮鬥已經停止了。就像俄羅斯前總理一樣,即使以前他政績突出,他也不留戀,而是堅定地站在俄羅斯的大地上,挑戰下一個自我。或許就是那句“給我20年,我將還你一個奇蹟般的俄羅斯”的不知足吧,讓他在政壇激流勇進,勇往直前。

所以説:知不足者常樂。我們不能老想着自己擁有什麼,而應該想想自己缺少什麼。及時找出不足,才能領略前方你所不知的美景與歡樂。

篇七:養就心中一段春

最美鄉鎮幹部用心血與汗水澆灌了一方土地,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的鄉村。凡事貴在用心,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就能創造出一片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開拓進取,以夢為馬,養就心中一段春。

記得《荒島餘生》中的查克,在時機與風向中苦苦地等待而終於到來之時,他依然沒能逃出荒島,原因就在於信念不夠堅定,而《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迴盪,於是,他終於擺脱了一切束縛,重獲自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不帶着堅定的信念去努力拼搏,還有誰會來幫你?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雄雞一叫天下白,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必能養就心中一段春,養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曾經,黃永玉受盡迫害,可他絲毫沒有向厄運屈服,只因心中有一個信念:苦難的生活終會撥雲見日,走向光明。於是,這個無愁河邊的浪蕩漢子每天只是靜靜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沒有一絲懈怠地地等待,終於等來了苦盡甘來的時候,等來了他與叔父沈從文平反的時候。經年之後,有人問他:“在當時的環境中何以如此從容?”他笑着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守住內心的信念,處事亦帶來春風,這是黃老的人生哲學,我們也應用堅定的信念去堅守心中的理想,養就心中一段春。

不由得想起了創刊30週年的《南方週末》,始終恪守着以真實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信念,彰顯當代媒體的報格。它時而宏大敍事,時而犀利評論,但絕不只是冷冰冰的記錄者,而是真實地講述着大時代裏的一個個小人物大人物的命運,講述着當代中國發展的眼淚與歡笑。真實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這份辦報的信念也讓它在報業獨樹一幟,給其他媒體樹立了榜樣!有信念的報社才能辦出讓人鼓舞的報紙,而這種對於信念30年如一日地堅守也是當今中國發展所必不可少的!

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於海,方知海之遼闊。生活如山,信念為引,尋路攀山,方知山之奇偉。生活如歌,信念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優雅!

讓我們帶着堅定的信念,養就心中一段春,走進天涯,洗盡鉛華,揀盡寒枝,歌盡桃花

篇八: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豎放的梯子倒下會傷着人,工作人員於是想到寫一個“注意安全”的條幅進行提醒,其辦事之細心,固然可嘉。而前來洽談合作的客户想到的則是“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將安全隱患徹底消滅。

兩個人,兩種角度,兩個不同的方案,孰優孰劣顯而易見。為什麼後者的方案更容易實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因為客户能想到問題之根源。

生活中也一樣啊!小到雞毛蒜皮的尋常小事,大到國家的方針政策,不管是解決什麼問題,都得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教育是一項關涉祖國未來與發展並與千家萬户息息相關的事業。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培育出來的學生個個是精英?哪個國家、民族的未來離得開教育?然而,要想教育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精英,實在不容易。或許有人會説,可以向“虎媽”蔡美兒和“狼爸”蕭百佑取經,可是,他們的教育方式能從實質上解決問題嗎?那些在棍棒下長大的孩子,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嗎?沒有幸福的童年,何來幸福的人生?而一個人如果連幸福感也沒有,那再大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

要想讓新一代在陽光下快樂地成長,作為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靈教育。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塊糖將一名用泥塊砸同學的學生引上了寬容、友善的道路。理學大師程顥、程頤的母親侯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時時注意對兄弟二人悉心指導,既嚴格,又充滿了温情與關愛。可以説,寬嚴有度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崇!

教育是個人問題,而涉及社會風氣的淨化問題,更要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從“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近幾年來,我們的社會風氣每況愈下,以至於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見死要不要救等問題,竟然成為了國人議論的焦點。請問像北大校長在微博上發佈的“撐腰體”類思想言論能解決問題嗎?難道老人摔倒了一定要北大人去扶啊?這種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需要加強執法部門的辦事效率,更需要司法部門能夠做到依法辦事、秉公執法。

不要一味埋怨孩子不爭氣,不成材,首先要考慮的是教育方法是否出了問題。更不要只顧着抱怨社會風氣敗壞,首先要反思的是方針政策是否有問題。

梯子倒了會傷着人,我想問,是該讓過往的眾人注意還是放梯子的人注意?很顯然,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就要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gk0o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