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壯族三月三作文(通用16篇)

壯族三月三作文(通用1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壯族三月三作文(通用16篇),歡迎大家分享。

壯族三月三作文(通用16篇)

壯族三月三作文1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説,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説,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外婆説,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説着説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説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着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

壯族三月三作文2

三月三,壯族人的節日,武鳴應該是最熱鬧的吧。

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鬥牛。窗外,天還是朦朦朧朧的,天邊包裹這一層層薄薄的絲衣,天外想起一聲聲清脆對額雞鳴,打破了寧靜的武鳴,迎接着三月三的開端,濛濛的睡夢還沒醒,便響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十點左右,天邊摸過一絲絲的彩雲,我們懷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來到主會場,進入眼簾的是繁華的街道,熱鬧的小攤小販,一眼望過去,人山人海,每個人都穿着自己專屬的衣服,顏色繽紛多彩,形成了五顏六色的世界,猶如彩虹一般的顏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樣都有,擠滿了整個街道。一陣陣風吹過,不同的香氣撲鼻而來,輕輕的閉上眼睛,腦海裏浮現出一幅幅美食的畫面,,有烤羊串,烤魷魚,烤雞,臭豆腐。五花八門樣樣都有,簡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間美味。踏這輕快的步伐,懷着愉悦的心情,進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猶如進入食品的世界。天慢慢暗了下來,摸過一層層濃厚的烏雲風猶如一個個淘氣小精靈一樣,嘩啦啦的吹,隨着時間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會剛開始,天空便翩飛着朦朦朧朧的細雨,一縷縷,一片片,一絲絲,一條條,一陣陣。佈滿了整個世界,我們的熱情並沒有被抹滅,我們並沒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這樣無情,雨越來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點般,紛紛散入大地,無情的雨,無情的時間,無情的世界把我們逼入帳篷裏,無奈伴隨着,哎~我輕輕地歎了歎口氣,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這雨,心中不知是什麼感情。時間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都已經沒有了,哎~無奈,我們懷着遺憾的心情回家了。

風遺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顯得有些悲涼了。

壯族三月三作文3

儘管距中國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還有2天,但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已經進入狂歡狀態——各地民眾忙着享受各種民俗活動,包括唱山歌、拋繡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慶祝活動在4月17日前後陸續開始,南寧市一些學校還將“三月三”歌圩搬進校園,並展示少數民族歌舞和民族體育比賽等,以增進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區,民眾在歌舞之餘還一起分享了艾葉餈粑、5色糯米飯和三角粽等傳統美食。

古代女子有拋繡球招親的習俗,每年三月三,少數民族的節日時,少男少女對唱山歌,女孩覓得心目中愛郎,便將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作為訂情信物——在南寧舉行的“三月三·趕大圩——華南城首屆民俗文化商貿節”上,也舉辦了廣西首次巨型繡球展,素有“中華巧女”之稱的黃肖琴現場展示巨型繡球製作工藝,為民眾展示中華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同樣是由廣西電視台綜藝頻道攜手華南城舉辦的活動,還有“獅子上刀山”、免費抓豬雞魚、跳火繩、打火球、下火海、搶親、頂竹等特色活動。

四月二十一日是農曆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在節日期間,由廣西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在全區各分會場以“歡度‘壯族三月三’,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題,將舉辦150多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諸如駱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類民俗文化節日,也將井噴上演。

壯族三月三作文4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慶,多數是以村寨或家庭為中心的。説到交際最廣泛、規模跨州過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慶,莫過於三月三的歌墟了。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了“歌墟”這種以歌為主節日盛會。

每到農曆三月初三,壯鄉處處成了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湧去,他們帶着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説“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後,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鬨堂大笑。

節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為他(她)們的“情人節”,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小夥子唱“遊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迴應,彼此有了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小夥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綵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更發展成為“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雲集而來,自然,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壯族三月三作文5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裏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台、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壯族三月三作文6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這就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在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裏,熱騰騰地活像是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説:“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裏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裏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説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着媽媽説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裏就像是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就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與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裏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裏,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裏“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裏,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夥伴們這一羣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羣裏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與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與小夥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着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裏,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裏迴盪着。

壯族三月三作文7

我的家鄉在漂亮的壯鄉武鳴,這是一個壯民族風俗濃厚的地區。説起家鄉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農曆三月三是壯鄉的傳統歌節,這一天,勤勞的壯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做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殺雞宰鴨,備上豐盛的壯家宴招待親朋好友。

當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縣城趕歌圩。縣城到處是張燈結綵,鮮花盛開,彩旗飄揚,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擠滿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歡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動豐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拋繡球、搶花炮、唱山歌,還有鬥雞、鬥鳥、鬥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動人氣最旺的節目。千人竹竿舞分為好多個方塊進行表演,姑娘和小夥子們身着鮮豔的服飾,舞動着手中的道具靈巧地跳着。展現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讚不絕口。

當夜幕降臨,狂歡了一天的人們都漸漸散去。但江濱公園的歌台依舊熱鬧非凡,山歌對唱還連綿不斷。聽説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壯家人的幸福生活紅紅火火,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壯族三月三作文8

每年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做五色糯米飯。

傳説,有位才智超羣的壯人韋特桂,在土皇帝手下為臣。一年大旱,他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親往壯鄉視察,用計使皇帝免去皇糧。土皇帝后來發覺上了當,把特桂視為眼中釘,下令捉拿他歸案。壯鄉百姓聞知,連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燒山,那天正是歷三月初三。皇兵走後,鄉親們在一棵大楓樹洞裏找到特桂屍體,含淚把他葬在楓樹旁。以後的每年三月三,壯人就用楓葉等植物顏汁把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等色,蒸熟後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聽媽媽説,這就是我們吃的五色糯米飯,黑色象徵土地肥沃,紅色象徵子孫發達昌盛,白色象徵純潔的愛情,黃色象徵五穀豐登,紫色象徵富裕,這五色糯米飯組成了生活中人們所需要的追求。到現在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什麼那麼喜歡做糯米飯。

今年離三月三還差四天,媽媽就開始張羅着做糯米飯了。她從老家摘回蜜蒙花、紅蘭草和紫蘭草,又去超市買回二十斤糯米。她先把紅蘭草和紫蘭草剪成細細的,再用水把它反覆沖洗乾淨,把燒開的熱水倒入分別盛紫蘭草和紅蘭草的盆中,然後使勁兒地搓呀搓。站在一旁的我和哥哥也加入其中,和媽媽一起幹了起來,可我們稚嫩的手一碰熱水,手被燙紅了,像被烤熟的雞翅。大概搓了二十分鐘,盆裏的水越來越紫,越來越紅了,媽媽就打撈草葉,過濾汁水,把糯米分別倒入紫水和紅水中浸泡。蜜蒙花就更簡單了,直接放在水裏煮幾分鐘,黃顏色就自然出來了。等水涼了,就可以浸泡糯米了。

媽媽告訴我:“明天就可以蒸糯米飯啦!”我開心地説:”我好期待明天新鮮出爐的糯米飯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喜滋滋地跑進廚房一看,哇!紫色的,黃色的,紅色的,這些顏色好美啊!媽媽撈起糯米,盛放在蒸鍋裏,還用紅色的糯米粒在紫色的糯米上寫着“三月三”三個字,就可以開火蒸了。我按捺不住,着急地在等待着。

大概蒸了三十分鐘,鍋裏熱氣騰騰,一股清香瀰漫全屋,我巴不得掀開鍋蓋,媽媽立馬止住我,説:“再等等,小饞貓!”彷彿過了一個世紀,糯米飯終於出鍋了,色澤那麼鮮豔,是晶瑩透亮的,是五彩繽紛的,美得如同一個個絨花。我看得垂涎欲滴,立馬抓起一團糯米飯往嘴裏塞,滋潤柔軟,吃起來讓我回味無窮,不禁嘖嘖讚歎道:“太好吃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五色糯米飯,成為壯家人最愛吃的美食之一,我愛壯家糯米飯,我愛我們的民族,我為自己是壯家一員而感到驕傲、自豪!

壯族三月三作文9

似乎不經意間,春天就徹頭徹尾地來到了我們身旁。依稀記得二十多年前的自己,扎着長長的馬尾辮,用一條花手絹隨便一系,一隻蝴蝶就蹁躚於頭頂了。經常唱着“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不知不覺間今年的三月三就划過去了,如流星般,讓人來不及詠唱,來不及喟歎,一年韶華又溜走了。

校園裏的紅玉蘭、白玉蘭開了,那麼雍容華貴,那麼嬌豔欲滴。只是,剎那間,就凋零了吧?呵呵,有點傷感呢,好久沒有這種情緒了。三月,是我出生的月份,有多久,不再盼着過生日了?已經記不清了。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忙,因為累;孩子大了,卻因為害怕。害怕一年一年又一年飛速流逝的歲月,害怕歲月的飛刀無情地在臉上留下的記號,害怕捫心自問時的無言以對,害怕過生日後自己又老了一歲。呵呵,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脆弱!

曾經哭過、笑過、愛過、恨過、放聲高歌過、努力奮鬥過,也曾經絕望過、希望過、盼望過,人生的滋味雖沒有全嘗過,但也品味出了酸甜苦辣,冷熱炎涼,眨眼間就步入了四十歲的行列,回過頭,發現自己悲歡離合都經歷過了,人生路上真得走了這麼長了呢!現在,每天和學生們在一起,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看着孩子們一天天進步、一天天長大,覺得生命的確很有意義。想對孩子們説:為了自己明天不後悔,就在今天努力吧!努力學習,給自己充電;努力生活,讓自己快樂;努力去愛,使自己豐盈。昨天已經過去,我們沒辦法追回來。今天,我們必須好好把握,為的是即將擁抱的美好的明天。

孩子們,我的生命因為你們而更加精彩,希望你們也會因為老師的參與,而讓自己的生命閃耀出燦爛的光芒。願我們一起,把握今天,為明天奠基!加油!!!

壯族三月三作文10

美麗富饒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日盛裝趕來參加,少者幾百人,多達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

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巖”,意為“出野外玩耍”。由於這種活動相互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之為“墩圩”。

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着許多動人的傳説。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説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不過,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這裏所説的就是男女青年聚會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展,並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

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曆三月三最為隆重。搭綵棚、擺歌台、拋綵球、擇佳偶,別有風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瞭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有精采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羣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壯族三月三作文11

壯族人一直認為五彩繽紛,鮮豔誘人的5色糯米飯是“吉祥”“幸福”的飯。婦女們以能製作顏色鮮豔純正的5色飯為傲。

三月三,壯族村寨到處可聞到5色糯米飯的芳香。屋前房後,孩子們手拿5色糯米飯,邊吃邊玩;村頭樹下,婦女們互相品嚐“傑作”,交流蒸飯經驗。有的年輕男女,則揣着用荷葉包着5色糯米飯去趕歌圩,他們要把自家的“傑作”送給心上人品嚐。下午2時左右,人們就要帶上5色糯米飯和其他供品,到祖宗墳前祭掃了。

傍晚,許多壯族村寨還有夜歌圩,歌手們正通宵達旦地對歌,吸引了眾多村民,場面非常熱烈。5色糯米這種民族風味食品,與祭祖娛神活動融在一起後,更充滿情趣。

斗轉星移,時間過了數千年。壯族的5色糯米飯,雖從古而來,但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拋棄”,散發的芳香卻越來越誘人。自從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始舉辦後,壯族的5色糯米飯更成了“寵兒”。一些東南亞友人還專程帶5色糯米飯回國給家人品嚐。

壯族5色糯米飯,是壯族祖先留給後人的無形財富。我們相信,壯族5色糯米飯永遠不會“褪色”,流傳萬代。

壯族三月三作文12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媽媽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這就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這就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這就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裏。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羣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裏唱起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裏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裏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三月三。

壯族三月三作文13

奶奶今天可終於來了,這算是第二次來了,記得這年第一次是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個大日子!按着奶奶説的,這天必要吃一種雞蛋、地菜、黃豆、海帶混在一起煮的湯,叫它是湯只因為裏頭滲着好些水,但只要輪到我這裏也就不能稱湯了,因為我碗裏被雞蛋、黃豆、海帶擠得沒有一點盛湯的地方!且這還不足,媽媽、奶奶在我吃時,又會順勢加幾個雞蛋,等這些都吃了,才可以吃些湯,湯裏沒放糖但卻十分甘甜、潤口,久久不散,正對了十分耐飽十分香。

奶奶是三月三的掌勺,但味道仔細是怎樣,也就是散不去的甘甜,加上奶奶又不是什麼大廚,不會在雞蛋上繡花、黃豆上寫字,那個用瓷碗盛着東西也就是了了,但卻可以綁着我的神經一天一天數掛曆。

三月三的奶奶精神煥發、容光滿面、神采風揚!一年中只有幾次,一應是春節團圓飯

二是元宵發湯圓、三是三月三的地菜煮雞蛋、四是清明發艾粑粑、五是端午發月餅、六是臘八吃粥。月餅、臘八粥近些年停疏了一些,但湯圓、地菜煮雞蛋、艾粑粑管夠。

除團圓飯,奶奶每次都按份照輩的分着、發着,地菜煮雞蛋也同樣。奶奶腿腳不大行,每次送完東西,必要停下歇歇。奶奶在歇息時總不忘帶説∶這個是我自己找的東西,親手做的,外面的統統比不了,吃一點試試她不説我們也都懂,但媽媽偏搶着説∶真的啊!那就吃些便揚了揚手,摧着我拿碗裝着,到這裏奶奶總會笑笑,如同小孩被誇了一般。在我小時候,我總會端着薺菜湯、圍着奶奶、拉着奶奶的衣角,問∶為什麼今天要吃地菜煮雞蛋呀?奶奶便會撫着我的背,笑着望着我的臉,説∶今天啊!王母娘娘擺宴,神仙老爺們都要吃這些,王母娘娘便差着仙女們去採,這些地菜沾上了仙氣,在這一天,便可包治百病了!你如果多吃一些,便可以考試考一百分囉!聽到這些,我就會猛吃幾大口,就盼着得一百分。

幾次我問奶奶為什麼送東西,還送來送去的'。(奶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出了瀏陽)奶奶總會卷卷手説∶沒事做,心裏就虛得荒這也就難怪奶奶在自己房後開荒種菜了。

奶奶熬過了七十年了,加上腿腳病惡化,奶奶好像也不像前些年一樣,上下充足着使不完的勁。但一年四次保管!但這次以訛傳訛出來的流言裴語,有心的奶奶也各户説明了。

今天,奶奶到我們家是有事找媽媽,但在閒談時,奶奶卻在那裏説∶再過一陣就端午了,那粽子啊!我又會一種新式樣啦!其實奶奶在前些年也變了。

壯族三月三作文14

每年的農曆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農曆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農曆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農曆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co着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着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説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農曆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牀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説:“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裏乘着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裏放着個紅通通的雞蛋。我們還拿着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壯族三月三作文15

每天早上,我都會吃早點,每每來到早點攤前,看着什麼包子、餃子、粑這些,我總是了了解決,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臘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們這管這天叫鬼節,又叫粑節。

快到粑節了,那個星期天我早早的起牀,拉着妹妹,到野外採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乾淨晾曬乾磨成了粉,就等着粑節的到來了,去年的粑節正好也是清明節,我們祭祖回來後,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裏面放了韭菜和臘肉丁,我蹲在奶奶旁,問奶奶為什麼三月初三叫粑節,為什麼要吃粑。奶奶告訴我,在我們這有這麼個説法,這要從女媧造人説起,女媧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經很累了,仙氣不足,給人靈魂時,沒附在肉體,風一吹就飄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種野韭菜氣味最濃,人的靈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媧就叫人去吃這種野韭菜,還要吃米糊,這樣就歸位了,後來人們將這種韭菜加米粉摻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靈魂就不再飄走了,粑魂粑魂,再説韭菜粑諧音久財發。我聽了,覺得有點迷信,但總算也是一種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財運大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鍋裏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鍋中,煎幾分鐘後又翻轉過來再煎兩三分鐘,奶奶説好了,別再添柴了。還沒等奶奶裝起來,我就從鍋裏搶出一個,那個燙的我左手換右手,香氣撲鼻使我忘記了痛,妹妹大老遠就喊着好香好香,衝進廚房把我手中的粑,搶了去,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呢,奶奶邊説別急別急,多着呢,又從鍋裏取出一個用紙包着放到了我們的手裏。我望着這焦黃的粑,直流口説,我輕輕咬了一口,外脆裏嫩,既有臘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極了,我越吃越帶勁,一個粑不知不覺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見她雙手捧着,從四周吃起,一個圓形最後成了圓點被她塞進了嘴裏,最後還用舌頭向嘴脣四周撈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

奶奶拿了兩個用碗裝着放在鍋台裏邊,供灶神,接下來用筷子夾起慢慢地吃着,嘴角還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頭舔一下嘴脣。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妹妹説她也吃了六個。實在肚子裝不下,那個好吃真是沒的説。恨不得扒在鍋沿吃。可惜爸媽常年在外打工,沒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們在外也作了家鄉的這種粑吧,因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後,妹妹挺着個大肚子大搖大擺的一手拿着一個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後,也拿着兩個藏了起來,等能吃時在來享受。還叮囑奶奶説,晚上還要吃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進了裝早點的袋子裏。快到三月三了,我又能夠嚐到奶奶的,臘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壯族三月三作文16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裏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現在,每一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與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是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是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與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與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一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説: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説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裏,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是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

標籤: 三月 壯族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yn8nl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