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作文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作文

壯族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作文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作文一: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裏,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説:“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裏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裏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説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着媽媽説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裏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裏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裏,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裏“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裏,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夥伴們這一羣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羣裏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夥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着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裏,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裏迴盪着。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作文二: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説,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説,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説,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説着説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説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作文三: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裏保留了很多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是現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説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説:“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悽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説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裏,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仍然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恆的經典。

標籤: 三月 廣西壯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wene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