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舌尖上年味作文

舌尖上年味作文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舌尖上年味作文,歡迎參考!

舌尖上年味作文

舌尖上年味作文一

臘月二十六,母親用自家收的黃豆,託別人加工了豆腐,清早就打電話給我,要我回家去炸豆腐。欣欣然,喜滋滋,一路狂騎,八點剛出頭,就趕回了老屋。

母親早已將白白胖胖的豆腐切成三角形,存放在盆裏。我放下行裝,趕忙來到廚屋,洗好鍋子,點燃柴灶,倒進自家菜籽榨的油。隨着灶膛裏烈焰的升騰,鍋內的油開始冒着油煙,滋滋作響,香氣頓時瀰漫了整個廚屋。母親説:“放豆腐吧。”我連忙將母親切好的三角形豆腐沿着鍋沿滑入鍋中,一霎時鍋內熱油翻滾,豆腐在鍋中上下沉浮,沒多長時間,豆腐全浮上油麪,鍋裏頓時金黃黃的一片。稍息片刻,金燦燦,黃澄澄的一鍋油炸豆腐出鍋了。母親轉身離去,不曾想,她竟端來了一隻小碗,裏面放了些醬油、辣醬,一邊攪拌,一邊催我息一息,趁熱吃油炸豆腐。我雖推辭,但經不住誘惑,也忍不住食慾,連忙放下手中的活,用筷子夾起一塊剛出鍋的油炸豆腐,蘸了點辣醬、醬油,放到嘴裏,狠狠地咬下一口。正應了那句俗話,心急吃不得熱豆腐。香香脆脆的油炸豆腐,裏面竟那麼的熱。我嚼也不是,吐也不是,只好在口中吹着氣。母親説:“別慌,別燙着,慢慢吃。”我細細地咀嚼着,慢慢地品味着,一霎時,濃濃的油炸豆腐香氣,脣齒留香,盈滿心胸。這熟悉的味道,綿遠悠長,不知不覺,久遠的'記憶像只執著的風鈴在我的腦海中輕輕地搖響。

記憶中的小時候,每年的臘月二十四的晚上,母總會從自家的小木櫃子裏將收成時積攢的黃豆一點一點地倒入簸箕裏把灰塵簸乾淨,再把黃豆浸泡在清水中過夜。第二天一早,母親就起牀和鄰居合夥磨豆腐了。那時都是用石磨來磨豆漿的,一人拉磨,一人添磨。我們小孩子總喜歡扶着推磨的木柄,跟着石磨不停地前後走動。眼睛注視着兩盤石磨間,注視着奶白色的豆漿源源不斷地從四周流出。豆漿磨好後,母親用一塊帳子布將用開水泡好的豆漿包好,然後用力地擠壓,濾出的豆汁,濾出豆渣。接着母親開始用柴火在灶膛裏燒火煮豆漿了,數九寒天,我則坐在旁邊的柴堆上取暖。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母親把煮開的豆漿一勺一勺地舀進一口半人高的大缸裏,再在碗裏調好石膏水,左手往缸裏慢慢地、細絲般地倒,右手用瓢攪動缸裏的豆漿,然後用鍋蓋蓋好。不出半個小時,就生出一大缸豆腐花,又白又嫩。這時,母親總要給我盛上一大碗,放一點紅糖。心急的我還沒有來得及品味,嫩嫩滑滑的豆腐花已經滑下肚,含都含不住,直到今天,我依然忘不了那時豆腐花味道。趁着熱勁,母親在家門口,放一張小桌子,在上面用四條扁擔支起支架,然後在上面攤開紗布,再把白花花、嫩生生的豆腐花,一勺一勺地舀入四四方方的豆腐格子裏,用紗布包好,壓上木板,在木板上壓一塊石頭,豆腐格子裏的水不停地往地下流淌。不多久,水豆腐就壓好了,然後切成小塊。長大後,讀到:“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罐浸來蟾有影,舍刀剖破玉無瑕。箇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時,總會想到母親做豆腐的情景。

經過半天的時間,豆腐瀝乾水分。晚上,母親總要炸豆腐。童年的我們最喜歡此時此刻了,因為香噴噴的油炸豆腐總讓我們難捨難分,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盡興地吃上一回。蘸上醬油、辣醬的外脆裏嫩的油炸豆腐,在那物質相對匱乏的時代已成了我們難得的佳餚。

如今早已不用如此複雜的陳舊工藝去做豆腐了,但炸豆腐,吃豆腐的味道,永遠沒有變。這年尾舌尖上的美味,像一抹鄉愁,永遠縈繞在我的心中。無論如何地變化滄桑,物質盈虧,那脆脆的,香香的炸豆腐的滋味,一定會永遠存在,亙古未變。

舌尖上年味作文二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麼説,但在現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着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着,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着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裏,慢慢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説這象徵着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説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蔔、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脱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裏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嚐鮮的滿足罷了。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麪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説是專門用來做麪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麼差異。擀麪皮真是門手藝,擀麪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在,肉店裏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麪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説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着穀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了剛才吃餃子的鹹味。

在吃餃子時,總少不了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在鮮味裏散開的感覺,緩解了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在玻璃瓶子裏(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穫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了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説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灶、吃關東糖。在濟南城區裏,祭灶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了桿狀的關東糖。關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裏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了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在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糰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了。原材料是黃糯米麪,和麪時直接把洗淨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着和麪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麪裏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着,別被棗核咯了牙,多麼有趣

説到年糕,就不能不説豆包了。豆包講究心裏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麪包了放進蒸籠裏,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裏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後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為喜愛的,就是酥鍋了。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裏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後收了汁,放涼以後,每種食物既保存了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了才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美食中的特色一員了。我們小區來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麼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於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麼都可以往裏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託。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rr3k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