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1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卻不知什麼是愚公移山,直到初中才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記得小時候我會很不理解愚公的做法,還不時與老師爭辯,非常堅定的認為愚公的做法是錯誤的,是愚蠢的,我甚至我想到他為什麼不搬到山前去住呢?

當我上完《愚公移山》時,我有着深切的體會,我以前常常有着種思想,認為我只要學一點,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然而事情卻不是我所預料的,考試完了,成績卻是出奇的差,這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愚公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改變現狀,去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致,最終“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由此看來,我深深的感受到愚公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如果愚公怕麻煩,想省事,安於現狀的話,完全可以搬到山前去住,就不必被當代人稱作“愚公”了。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將這兩座山搬走,子子孫孫將會受“出入之迂迴也”之苦。所以愚公帶着家中的男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去搬山,當智叟問到愚公怎麼可能搬得完時,愚公回答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我才體會到智叟不智,愚公不愚了。

相比之下,我的失敗就是因為想着不費力就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就跟故事中的智叟一樣,而我現在就要學習愚公搬山一樣,去挑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看來“愚公精神”並沒有過時,恰恰相反,它還能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2

昨天晚上我學習了一篇文章叫《愚公移山》。

一天,愚公對他的子孫們説;“咱門口的兩座大山,阻礙了人們出行,大家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我們不如把山移走吧。”子孫門説到:“太好棒了!”第二天他們就開始幹活了。

有一個老頭,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不可能。有一次,他就對愚公説:“你都快要死了,而且還這麼大歲數了,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愚公邊幹活邊回答道:“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的兒子,山上的石頭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了,我們這樣天天搬,怎麼會搬不走山呢?”老頭聽了,再也沒話了

最後,他們終於把山移走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只要齊心協力,堅持不懈,下定決心,就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3

今天和媽媽一起看了本《愚公移山》的故事,從前啊,有一個老爺爺叫愚公。為了能讓家人出行方便,他帶領全家人一起挖土,抬石頭,下定決心要搬走這兩座大山。鄰居嘲笑他自討苦吃,但愚公認為。我要是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我們一輩一輩的可以一直挖這兩座山,但是山是不會再長大的,又幹嘛發愁挪不走他們呢?他們的行為感動了上天,就命令兩個神仙揹走了兩座山。我看了很敬佩他們,能這樣的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愚公老爺爺這樣有毅力,我想到了我自已,有一次和媽媽去爬山,爬到山的一半,我就累了,不想走了,老想讓媽媽抱着。媽媽鼓勵我,給我加油,我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於爬到了山頂,媽媽誇獎我。我也很開心,在山頂上往下看,房子,人都是小小的,遠處的山還能看的到。通過自已的努力,堅持一下,就能成功。學習也是一樣的。只要我們認真聽課,回家認真寫作業,就能取得好的成績。我一定會加油的!

媽媽對我説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4

前幾天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帶着子子孫孫去移山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

這個故事講的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他每次去趕集、耕種都要爬這兩座大山,每次都很累。於是,他決定把這兩座山搬走。每天他都帶着全家老小來搬山,他們一天搬走一點石頭,一天搬走一點石頭……許多人看見,都説愚公太笨了、太傻了:“我説老頭,就憑你這點力氣,能搬動這兩座大山嗎?”可是愚公説:“雖然我沒有那麼大力氣,可是我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搬下去,難道還不能把這兩座山搬走嗎?”那些人就無話可説了。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玉皇大帝派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我想起了以前我學鋼琴和英語的經過。我本來對彈鋼琴很感興趣,決定學彈鋼琴,可我學了一段時間以後,還是要搞錯樂譜上那像豆芽一樣的音符。於是我便把鋼琴書丟在一邊,心裏想:“這麼難,不學了!”結果我就沒有學會彈鋼琴,現在回想起來還感到很後悔。我學英語卻不是這樣的,學英語也很苦很累,英語書上的單詞很多,句型也很多,碰到學得很困難的時候,我也不想學了。

但是我又一想,如果這樣,我也會像學彈鋼琴一樣半途而廢的,我應該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於是我就用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學會一個單詞就像搬走一點石頭,學會一個句型就像搬走一點石頭……最後我終於取得了好成績。總有一天,我一定能像愚公移山那樣徹底搬走英語這座大山。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5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故事,感受很深。

這個成語講的是我國古時候有位老人,人們稱他北山愚公。他家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出路,愚公下決心率領兒孫搬走這兩座大山。全家人一商議,説幹就幹起來,連鄰居的婦女小孩也來幫忙。雖然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諷刺他們,但是愚公及其子孫毫不動搖,繼續挖山不停。這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大山揹走了。

我們學習就要像愚公移山那樣有堅強的毅力。上課認真聽講,專心致志的學習,一心不能二用。下課後,不懂的知識要勤問老師與同學,而且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雖然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6

大家都讀過《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吧。今天,我有幸拜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悟很深。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被人們稱為愚公的老人家門前有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對他們一家的生活造成了交通上的不便。愚公便召集家人一起把這兩座大山搬走。當家人問及搬下的石頭、泥土放到哪裏時,愚公説可以放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後來經過天帝的幫助,終於將兩座大山搬走了。

讀到這裏,大家都會被愚公堅持移山的精神所打動。可是,這兩座大山被移到了渤海邊、隱土北面,就不會對當地的人們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嗎?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難道為了自己方便,就可以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是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一次,爸爸媽媽帶我去野餐,當時我們旁邊也有一家人在野餐。在野餐中,我把裝食物的包裝袋都放到了一起,準備走的時候帶着,免得將周圍的環境弄髒,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我們旁邊的那家人卻把一些裝食物的包裝袋隨意地丟棄在草坪上。我當時以為,可能他們走時會收拾一下,將垃圾帶走。沒想到野餐結束,他們站起來,連看也懶得看他們周圍自己製造的垃圾就揚長而去。還是我過去幫他們撿了起來。哎,自己方便了,卻給別人製造了麻煩。

在我們生活的小區裏,這種現象也屢屢發生。瞧,垃圾桶裏垃圾不多,可垃圾桶外卻被各種各樣的垃圾堆滿了,別人想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卻找不到可以落腳的地方。特別是夏天,這些扔在外面的垃圾吸引來無數的蒼蠅,漫天飛舞,路人無不掩面而過。這些現象,都是為了自己方便造成的。試問那些隨意丟棄垃圾的人:你想過周圍人的感受嗎?這些人的行為讓我深惡痛絕!

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我想告訴大家:只為了自己方便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是不應該的!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7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是聽着長大的。這則千古流傳的寓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可能因為太小,當時讀得時候並沒有體會到此間藴含的真理。今天重又翻看它,才真正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和勇氣。

曾寫下《愚公移山》,今天細細讀來發現其中有很多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其中有兩點是最重要的:

第一學習愚公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的精神。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在我們生活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山”。在這些山的面前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對待它?是通過“搬家”來避開它或找領導請求幫助;還是像愚公一樣明知困難卻迎難而上,憑藉自己的力量勇敢的克服困難。愚公的精神是他不畏艱險,不怕困難,敢於面對。這正是感動我們的地方。在工作中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不能捻輕怕重,把困難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把安逸的工作留給自己。這樣既不利於工作的進行,也不可能在工作中提高自己認識和工作能力。

第二要學習愚公一家通力協作為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的精神。

移山一事,並不是愚公一人的功勞。是全家乃至附近村民一起努力的結果。我們平時有些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飄飄然起來把自己看成是無所不能的人,不可或缺的人。

通過愚公精神的學習我們不僅要看到愚公埋頭苦幹的創業精神,也應該領悟到全力合作互相配合得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攜手共創質監事業的美好明天!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8

近日,我偶翻初中語文課本,重讀《愚公移山》一文,又有了進一步的領悟。

以前學習《愚公移山》時,雖然在筆記上記着學習愚公“挖山不止,持之以恆”的精神,心裏卻想着,愚公為何不搬家呢?如果早早地搬了家,那樣可以省下多少勞力又多創造多少財富呢!現在想來“移山”與搬家各有一番道理。

移山貴在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太行,王屋二山看起來是多麼龐大、雄壯,北山愚公又是多麼渺小與卑微,然而,看似渺小的愚公卻立下了一個大志——移山,為後世子孫造福。在他的帶動下,全家人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地挖山。愚公明白“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上一代人創造下豐功偉績,搬走這兩座大山,子孫後代就可以免受“出入之迂”之苦,愚公這種挖山不止的精神,似乎像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但他能意識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不可改變的,經過人們的努力,終會將它改變,征服,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所需要的便是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挖山不止的精神。

然而,“搬家”也並非沒錯,“移山”是為了免受“出入之迂”之苦,而“搬家”同樣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並且“搬家”與“移山”相比較,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創造更多的財富上,如此之利,又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是“移山”所得的好處,不僅在於自己,同時對他人也是一種方便,而“搬家”則是僅僅方便了自己。

但是,“搬家”並不意味着逃避,“移山”也並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我覺得在我們現代化的進程中,“移山”與“搬家”應緊密聯繫起來,既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工作,又要靈活地處理問題,應付萬變的社會,只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們的現化建設向前發展。

重讀此書,獲益非淺!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9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裏面講了,在古時候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北邊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90歲了,面對着山居住。

愚公苦於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説:“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通到南部,好嗎?”大家同意了,並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

愚公帶領的三個子孫,鑿石頭,挖泥土,運送到渤海邊山。京城的婦女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譏笑地阻止愚公説:“你太不聰明瞭。憑你餘年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毀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

愚公長歎一聲説:“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可山又不會增高加大,還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答上。

手持着條蛇的山神聽説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誇娥的兩個兒子把山揹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山崗阻隔了。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書心得體會【十篇】10

愚公移山貴在精神。愚公覺得兩座山擋住道了,為方便大眾,他信念堅定,迎難而上,移開山道。後來感動神靈,搬走大山。如果愚公當時空有堅定的信念,沒有恆心和毅力,那麼移山都是空談。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事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付諸行動,去實踐,堅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迎難而上,困難便會迎刃而解。有人習慣在温室裏成長,滿足於優越條件,只想坐享其成,害怕吃苦,害怕生活的重擔壓肩。在通往理想與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確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不怕苦,苦一時;害怕苦,苦一世。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掃清了道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怕困難,那麼,困難將越積越多,難以解決。

人生就應該像一條河一樣,奔流不息,不要做一泓不起漣漪的湖水。要像暴風雨中的海燕那樣展翅翱翔,搏擊風浪,豈能做膽怯地躲藏在巖石下的企鵝?

鏡以淬而日明,鋼以煉而益堅。愚公以實例告訴我們:信念+信心+恆心=成功。對於學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能不斷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y9dq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