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1

隨着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基於網絡環境的“班班通”已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班班通”是指教師所在學校的每個教學班的裝備基於網絡環境下,以投影機+白板為終端顯示,每個班級都能同時上網,網絡和教學資源共享,演示課件、現場直播、收看電影電視節目等,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裝備。它給我們帶來教育裝備條件改善的同時,更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作為課題組的成員,以及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應用於課堂教學,給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以下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班班通”工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幫助教師靈活教學。

“班班通”的實施,實現了教師備課方式的改革,從原來的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從純本文方式實現超文本方式,教師可以登陸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進行電子備課,備課系統可以集教案、教學素材(課件)、課堂練習、作業等多種資源於一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辦公室裏備課,進行課件的設計和製作,在局域網內通過網上鄰居上載下載信息,並把自己製作的教案、教學素材(課件)上載到網上備課系統。也可以在家中將自己設計的教案、課件等直接上載到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直接從互聯網上檢索、下載教育教學上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或論文等各種有用資源,並進一步加工整理,為我所用。同時,多媒體與網絡工具應用於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集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功能於一體,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動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班班通”提高了教師的認識,使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常教常新”的理念。“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現出很多的優點,它既可以成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師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斷地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同時,教師利用“班班通”通過網上觀摩課、網絡教研等一系列活動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和方法,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水平越來越高。

“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學,教師在有關教學研究活動中,可以對課堂教學過程拍攝現場錄像,並據此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這種方式比較忠實地記錄了課堂上所發生的一切活動,為教師的反思提供了比較全面的第一手資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是否全面?學生的反應如何?是否對學生的一些閃光點進行了及時評價並生成了新的教學?自己的教學語言、教態如何?而這些內容僅僅通過教師自身的回憶及基於回憶基礎上的.反思是比較困難的。一位教師在觀察了自己的教學錄像後,驚訝地説:“這是我上的課嗎?竟然問了50多個問題,不可能!”在個人反思的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的集體反思,將不同種類的教學問題集中反映出來,方便教師的歸納和總結,有利於完善和改進,從而推動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班班通”應用於課堂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可以把課堂設計製作成課件存入電腦,在教學過程中,課件可以讓教師的板書更加清晰,並具整體性和系統性,可以把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也可以使知識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景、論辯情境、成語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賞等,每個好的教學情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愉悦甚至激動,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都會形成一個教學高潮、一個閃光點,學生的興致高,教學效果好。學生在情境中不但能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還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四、“班班通”改進了學校的管理手段,豐富了學校的德育教育途徑。

隨着學校教師備課的電子化,學校的無紙化辦公擺上了議事日程,學校對教師的計劃、教案等的檢查也將採用網絡化,檢查的結果通過公告的形式在學校網站上發佈;設計製作用於檢查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次數的動態統計軟件,隨時瞭解每位任課教師的使用次數,這些數據從管理上來講雖過於簡單,但在對於促進教師積極使用上發揮了較強作用;學校管理同樣可以利用“班班通”來進行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有條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教師的教學視頻,從中找出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督促教師完善和改進。

五、正視問題,加強管理,把應用與研究納入科學的計劃之中。

在運用“班班通”教學的三年來中存在了不少的問題,需要一線教師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進教室、辦公室聽一聽、看一看,進行具體的指導。

1、“班班通”的電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師忽視板書甚至省略板書內容,一節課下來黑板上什麼都沒有留下。課堂內容隨着課件的翻頁一閃而過,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刻。應該認識到,班班通只是輔助教學的一個工具,還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板書的示範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課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課件為求新穎太過花哨,動態圖片過多,雖能引起學生興趣,卻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應儘量少用或者覺得沒必要的時候就不用動態圖片,課件的結構設計、圖片的使用、色彩的選擇、動靜的安排都需要動腦思考精心製作。

總之,靈活掌握和運用“班班通”設備服務教學是每一名老師要努力學習掌握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信息化,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班班通”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進行課堂教學,必會使我們的課堂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讓學生們學得更輕鬆、更有趣,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學習家園。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體技術為小學數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改變了落後的教學理念,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班班通”的靈活運用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從而教學質量隨之提高。

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2

教材是眾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結晶,是服務於教學的靜止的文本。教師用教材教學時,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這靜止文本的服務功能呢?這就需要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加工、細處理,努力盤活數學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豐富的內涵,通過精心預設,把靜止虛擬的文本情境轉化為生動有趣、富有探究價值的教學活動。

一、讀“通”教材,適當整合,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

教材由於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每一個教學內容呈現得十分具體,所以教師備課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教材讀“通”,認真解讀教材的意圖,知道教材編排了哪些知識點,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並理解前後知識點之間的關係,研究各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努力使教材與教學形成長效“互動”的關係。預設教學方案時,着力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想方設法把靜態的知識傳授成為動態的智慧發展。注意從孩子“學”的角度出發,適當整合教材中的資源,溝通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努力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趣味性與價值性。

二、讀“透”例題,適當留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如今課改教材皆貫穿着“導學不包辦,引探不封閉,重結論更重過程”的原則,為教與學留下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要將教材中的每個例題讀“透”,注意在知識形成的關鍵處預設留白,努力做到:問題讓學生提出,疑難讓學生難答,結論讓學生歸納,儘量為學生的學習預留出想像、驗證、探究、討論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填補空白的過程中,提高探究的興趣和思維的品質。如果只是按教材囫圇吞棗、生搬硬套,則不能發揮教材的作用。

在學生觀察主題圖中盆花、彩旗和彩燈的擺放規律後提問:左起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的花?一位年輕老師上課時,完全按教材上的順序,分別讓學生理解教材中列舉的三種策略:然後讓學生從上面的三種策略中選出自己認同的一種方法説一説:這樣的教學,完全是在走教材、教教材,表面上看,學生理解得也不錯,但學生的思維品質大打折扣。這説明教者沒有讀懂教材,更沒有讀“透”例題的教學價值。

其實教材中展示的“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目的是突出解題策略形成的過程。策略不是硬塞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得出。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再現盆花的週期規律進行推理,從而推出“左起第15盆花”的顏色,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教師一一列出學生所用的策略(不一定與書上展示的完全一致),然後引導學生對這些策略進行評析,再通過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逐步認同:要解決週期中的數學問題,一般情況下選擇用除法算比較便捷。

讀例題,不只是要讀懂例題所承載的知識層面,更要讀出例題所承載的方法層面,讀“透”例題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的價值。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知識形成的關鍵處,設計教案時才會明白:要在何處預留空白、讓學生自主探究,哪些問題應該讓學生提出,哪些疑難應該讓學生解答,哪些結論應該讓學生歸納,怎樣為學生的學習預留出想像、驗證、探究、討論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探究的興趣和思維的品質。

三、讀“活”習題,推陳出新,挖掘習題的發展功能

數學教材中,每個課時中都安排了不少相關練習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限於讓學生一題一練,這只是讓學生演練了教材編排的每一道習題,學生在練習中的體驗則是膚淺的。所以備課時,教師還要認真解讀教材中的習題,努力將習題讀“活”,注意立足知識基礎,推陳出新,充分挖掘習題的發展功能,使練習的過程不再是機械演練的過程,而是智慧發展的過程。

張齊華老師在教學時,將書中的一道要求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的練習:張老師去掉了表示平均分的份數的短線,看似平常,卻匠心獨具!因為短線沒了,份數看不到了,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思維張力。在老師引領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估算的意識有了、估算的策略也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填出這兩個分數後,張老師又接着問:這根表示“1”的紙條,還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如果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數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這樣變換練習的呈現形式,並注意充分挖掘習題的發展功能,説明教者把習題讀“活”了。這正是“大師”之“大”處,也是我們每個教師在備課時努力的方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但並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學習,而是要求教師有教學方案的設計,並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預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盤活教材中的學習資源,精心預設教學過程,為預約精彩的智慧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數學智慧課堂心得體會3

語文課堂中的很多文學形式與數學密不可分。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夠有意識地滲透數理思維,實現文理貫通,就能讓語文課堂閃現數學的智慧。

一、數學的發散性思維

在語文課堂的對聯教學中,教師不妨選擇那些注重數學文化和數學源流的對聯,讓數學的發散性思維映射到語文教學中來。例如:

五百捲圖書,散列桌上,宏編鉅著,喜洋洋興趣無窮。看高等代數,泛函分析,線性規劃,隨機過程,悉心研讀,不妨請客探討。趁年輕智敏,是應該博學勤專,正更長夜永,安排些美酒佳餚。莫辜負歐幾里得,希爾伯特,馬克勞林,拉格朗日。

六千年往事,浮現天際,大江東去,歎滾滾先賢何在?想伏羲畫卦,劉徽割園,衝之算率,羅庚定理,偉業豐功,費盡移山力氣。任風吹雨打,卻依然流光溢彩,與日夜同輝,經萬古環球敬仰。須記取九章妙論,四元奇術,五家共井,百雞齊鳴。

這副對聯的聯句之長,典故之多,內容之繁,時空跨度之久遠,可算是聯中一絕。作者將數學文化的歷史源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對聯相結合,不侷限於單一的學科背景,而是從發散思維的視角出發,將數學歷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這不僅讓教學過程變得充實而生動,而且使之充滿思辨與靈性,閃現智慧的光芒。

二、數學的對稱性思維

對稱是一種美,一種美輪美奐的數學美。在對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對稱美融會貫通到教學情境之中,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而又富有詩意。在學生剛接觸對聯時,教師不妨給出一些簡單的對聯,讓同學比較異同,鑑賞差別。

例如,某市一對數學教師,幾經波折,終於結為秦晉之好,同事撰一對聯相賀,聯雲:“愛情如幾何曲線;幸福似小數循環”。“幾何曲線”形象地描述了這對數學教師的愛情所歷經的曲折坎坷;“小數循環”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數值,藉此祝賀新人美滿幸福,天長地久,實為神來之筆。

據傳,呂蒙正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它全由數字組成,初看平淡無奇,實則聯語、橫批含蓄深刻。這副對聯運用了諧音的手法,意為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此後,這也成了一條內涵豐富的謎語。另有一副為竊國稱帝的袁世凱所撰寫的對聯,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嘲諷其是王(忘)八無恥。這組對聯構思巧妙,機智詼諧,給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學生們則是興味盎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數學的程序化思維

經常有教師埋怨學生寫作文時不會審題,文章結構不嚴謹、欠科學。其實,教師不妨在教學生寫作時,向他們介紹數學的核心思想——圖論。使用圖論結構學的方法指導學生作文,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十分奏效,無不體現出大道至簡的道理。例如,當前的作文指導課,大多按照“文題中心——段落結構——每段內容”的教學思路,如果結合圖論結構學或程序化原理進行剖析,學生的印象定會更為深刻。

例如,筆者在作文教學中時常採用“樹形圖”,其結構流程為“樹生枝,大枝生小枝,小枝生樹葉”,最後勾畫出一張“樹形結構網圖”。這樣一來,文章結構井然有序,剩下的主要是組織語句作文,並適當加以潤色。長此以往,將數學的程序化思維融入寫作教學,學生寫作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定會有所增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98yy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