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説明文 >

民風民俗説明文

民風民俗説明文

導語:説明文可以用來介紹某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語言簡練,內容豐富。下面是民風民俗説明文,歡迎參考!

民風民俗説明文

民風民俗説明文篇1

吳川是一個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於瓦窯村。瓦窯村始於唐朝(公元618年),開基祖姓廖,從佛山石灣遷徙而來,佛山石灣精湛的陶瓷工藝從此也傳入吳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個陶工隨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觀眾,後來別的陶工也來湊熱鬧。這就無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覽。從此,泥塑這一民間藝術斷斷續續經歷了唐、宋、元三個朝代。

到了明朝洪武年間,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選美女進宮尋歡作樂,民間百姓對此無不怨聲載道。於是,梅菉頭村的羣眾便乘鬧元宵之機,特地造了一套醜化皇帝與皇后的泥塑。其特點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腳大、乳大、耳大。果然觸動了官府衙門,竟派遣大批衙差,聲言要抄斬全村百姓。後來,炮製這套泥塑的為首者便出滅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準,肚大有福份,腳大乾坤,乳大養子民,耳大聽民音,這為何不妥?”

這幫趨炎附勢的官兵聽了無言可答,只好罷休。此後,當地羣眾對“造泥塑”、“看泥塑”、“評泥塑”的興趣更濃,熱情更高。這便成了當地居民鬧元宵的'一項主要內容。隨着歲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題材也不斷有新的發展。

原先大都取材於神話傳説的“盤古開天闢地”、“女禍煉石補天”,“嫦娥奔月”、“哪吒鬧海”、“八仙過海”或取材於歷史戲曲的“三顧茅廬”、“七郎打擂”、“平貴別窯”等,進而發展到取材於現實生活的“金盃獻給祖國”、“軍威震敵膽”、“向四化進軍”等多樣化題材。

若從“泥塑”製作工藝來看,逐步也不斷有新的發展。過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綁“樹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鐵線扎鋼筋”所取代了。有的羣眾還別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來人輕輕按一下機關,小舞台上的“書生”就可吹簫彈琴,又可啟步運行;“公主”既可眉來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從也跟着擰起羅傘,確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還神氣活現地當着觀眾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來。原來,這些巧奪天工的“泥塑”已被製作者搞成“電動化”了。

民風民俗説明文篇2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着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着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閲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江西民風民俗説明文篇3

如果,你看過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粧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麼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甦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着。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雲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雲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奔馳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粧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雲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雲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雲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讚語,足以説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雲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軲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説;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裏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民風民俗説明文篇4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裏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着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藴,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shuomingwen/lz09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