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第1篇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今天剛剛參加完為期4天的《幸福人生講座》,在學習過程中,真的啟發很多,也有很多讓人反省的地方。希望這樣的講座能得到更好的推廣。我形容這個課程是:世上最貴的課程,卻是免費的,而且提供食宿。讓一個人受益一輩子的課程,免費讓你學習,你願意接受嗎?參加學習的人沒有年齡限制,下到咿呀學語的小孩,上到古稀之年的尊長,學樂融融,簡直是人間仙境。人間樂土啊;課堂上只有唯美,沒有虛偽和猜疑,沒有爭鬥,沒有利益。只有關懷與幫助,只有和睦相處,只有無償幫助,只有愛。

通過4天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了傳統文化。非常感謝中心的譚老師和義工團隊,他們真的很辛苦,不為回報的為大家服務。在學習的現場,他們都是非常有禮貌的問好,稱呼所有的學長都為老師,源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講座的第一天是蔡禮旭老師講的《家和萬事興》、周泳杉老師講的《新世紀健康飲食》。通過蔡老師的講解,讓我們瞭解到家和的根本是夫婦關係,瞭解到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周老師告訴我們健康飲食源於素食,吃肉對身體的傷害,並對地球的影響,對環境的危害,原來都以為只有吃肉才有營養,聽後才知道是錯誤的,病從口入,都是吃出來的。

講座的第二天上午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告訴我們教育要重實質,不能重形式,實質重於學生的內心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或老師應是幫助改過,不應責備,教育其不再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專長。多啟發,少説教。言教不如身教。往往父母抱怨孩子管不住,或者覺得小孩不孝的時候,有沒有反省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小孩看在眼中,他們都是在模仿家長。所以父母的身教重於一切,孝道更是父母先要懂得孝道。下午的課程是李越老師的《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人際關係像山谷中的迴音,更像一面鏡子,你想得到什麼就要給予什麼。如果你想得到對方的笑臉,你必須是笑臉以對。對人的態度是誠、敬、謙、和。禮的核心是恭敬心,沒有敬的禮只是在作秀。

講座第三天上午是鍾茂森博士講的《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更是做人的根本。讓我們懂得孝道的標準,更值得我們去反省。行孝在當下,行孝不能等。下午是靳雅佳老師《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讓我們認識到音樂對生活或做人的影響,更加聽到了很多感恩的歌曲。感恩父母、感恩所有人。

講座第四天上午周泳杉老師《中國文化與管理科學》,這個課程真是茅塞頓開,中國傳統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的管理科學,藴含很深的道理,但又把管理闡述的那麼簡單。中國文化是根本的管理之道,西方管理卻是多為治標的管理方法。下午是蔡禮旭老師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讓每個人中國人都有種使命感,中國傳統文化已經丟失三代人了,希望我們這代人能為往聖繼絕學,正己化人,從自身做起,感化影響身邊的每個人。

弟子規》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縮影,能把弟子規裏面的全部做到,那你就聖人不遠了。欲速則不達,每天早晚讀誦,反省自己的行為,逐步做到。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第2篇

莊子有句話説的好,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人的種種苦惱,往往來自於慾望,也可以説是一種執着力。

講座的名字叫“幸福人生”,在我看來,幸福在於合理慾望的適當滿足。

降低慾望,破除執着力,收穫幸福,在乎“施捨”二字。

為什麼要施捨?

宇宙周天循環,保持一個平衡;人的作息進退也是保持一個平衡;發善心,做好事,其實是在對自己仁慈,用害人心,用計策,其實算計的是自己。

我在街上遇見一個乞討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職業化的乞丐,我也發慈悲心,他在地上要飯受人鄙視是苦,昧着良心要別人的錢也是苦,説不定他每個月的收入比我還高,但他比我可憐,如果我有點零錢的話,隨意也會給一點。我施捨的不是錢,而是自己的善良,我因此獲得自在快樂。原來是我放下了原有的分別心,執着心,發揮了自己善良的本性,這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還有一些人,有小聰明,善於算計,損人利己或者損人不利己的事他都喜歡幹。一來其壞心傷了自己的天性,損了自己的道德,不會有長久的幸福;二來,做點壞事好像短期獲得了利益,名聲,但時間久了大家都會明白,反而對自己不利,不信你看,不管什麼人都願意和真直善良的人相處,而提防遠離那些有惡行的人,也是間接的.虧損了自己的機緣運勢。不管是從那個角度看,“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都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再説,人非聖賢,如果你犯錯了,能夠及時承認,擔當後果,一方面讓自己內心無掛礙,坦蕩蕩,晚上都不會做惡夢,另一方面也是自我教育的機會,旁人看到你的行為,也會覺得你正直,有擔當,值得信賴。

下面我來談一下怎麼施捨。

施捨有三,身施,財施,無畏施。

身施,彎下腰,放下虛榮中的尊嚴,為別人做點事,幫助別人,不求別人的讚賞與回報。

財施,拿出自己的錢財,救人急缺,請人吃飯,送人禮物都可以算作,順乎自己的心境,表達自己的善意。

無畏施,拿出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知識,幫助別人解除心中的困惑,勸人積極樂觀。

抱着一顆大寬容心,樂於施捨,人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總有些人喜歡問,人活着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比較大,我也談不透。但是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為什麼要去執着於人生的歸宿的終點呢。人活着不為了什麼,有一個幸福的過程去享受就足夠了。

要幸福,當知足。善施捨,受敬重。內守信,外相和。抓重點,知珍惜。再忙碌,顧身體。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第3篇

親愛的兒子:

今天早上送你去上學後,媽媽就回到家裏看了蔡禮旭的幸福人生講座,我就把剛才的感悟説一説,希望對你的將來有幫助。

兒子現在就有了高遠的志向,想做國家的領導人,這是你對自己人生的定位,也是你的格局,這是爸爸媽媽所不及的。但是兒子,你知道嗎?想做國家領導人,必須從小就要努力,可能現在你覺得做國家領導人很神氣,很威風,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領導人是當不成的。還有就是,做國家領導人,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名與利,要真正的為民做事,這樣別人才能服氣你。這就是孟子所説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逆境磨練人,順境淘汰人”,我們現在從濟南到到北京,可能你覺得我們的條件比北京人差,其實這也不正好能激勵你上進嗎?沒有必要跟別人比家境如何,這些都不重要,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想心想事成,必須從小就努力。自古以來,成就與心量是成正比的,所有被我們敬佩的大人物,無不是有寬闊的心胸,希望我們的文清也是如此。

媽媽之所以讓你從小學習經典,就是想讓你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對你以後的人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媽媽很後悔沒有更早一些讓你接觸這些,所以我們現在要抓緊時間來學習,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現在的社會雖然很先進,但是卻缺少個人修養的培養,而讀經典就是學習以聖賢的教誨。

無論何時,都要懷有一顆真誠的心,真誠的對待他人,不可瞧不起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別人身上具有的你可能沒有,開始學經典了,也就成了孔子的學生,孔子兩千多年來就被世人所尊敬,敬重,你應該感到驕傲,所以更應好好學習!給孔子像行禮,就是讓我們生恭敬心。為了你的志向早日實現,媽媽會盡力來幫你,在你小的時候積累更多的知識,為將來所用!

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g0q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