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選老師《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以前我一直在追尋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覺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來就是一趟苦旅。後來學習了張選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才對什麼是幸福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

首先説幸福其實很簡單,幸福是一種心境,你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世界就會收穫一分內心的安寧,生活就是面鏡子,你對它笑他就對你笑,你對它哭他也對你哭。當我們覺得煩惱很多,看誰也不順眼,看誰又很難受的'時候,問題絕對不在別人,問題在於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寬,障礙就去除。所有的憤怒和痛苦,都是自己的強求,都是自己的執着。所以不是別人跟我們過不去,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當人瞭解到這個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麼應該放下。

而如何擁有幸福生活呢?張選老師建議我們習讀《弟子規》,以《弟子規》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守孝悌、知禮仁的人。

首要就是"入則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時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從小到大,父母花費了許多心血,有時即使他們説的不對,也是為我們着想的。我常常有種感受: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難有人會對自己那麼貼心貼肺地關懷。雖然我們漸漸獨立離開父母,可爸媽的心一直系在我們身上,關注我們的近況。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父母。

為人不單要孝還該做到"謹"和"信"等美德,誠信就代表一個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論語》中説: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與義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雖然我們不曾講出,但內心深處必定堅守着這個信念,履行着自己的義務。別人幫助我們是對我們有恩,而我們更應當講道義。

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習完善自然會收穫應得的。

幸福從來不在於你擁有什麼,幸福在於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創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創造的,金盆銀匙、錦衣美食的人,未見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飯的人,未見得不幸。這個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為幸福的源泉。"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人生意義取決於靈魂生活的狀況。幸福取決於靈魂的豐富,德性取決於靈魂的高貴。幸福人生就從自我修養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eqg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