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2017年cctv《朗誦者》觀後感

2017年cctv《朗誦者》觀後感

董卿認為:“這個舞台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説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7年cctv《朗誦者》觀後感

2017年cctv《朗誦者》觀後感一:

前天,在《朗讀者》媒體見面會上,製作人札記、公益朗讀亭、柳傳志等人的朗讀片段……節目內容視頻的首次曝光,為節目揭開了神祕的面紗。隨着節目的製作和即將播出,董卿對《朗讀者》要表達的價值也越來越清晰,“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朗讀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白巖鬆作為《朗讀者》“志願者”出席了見面會,“我是應邀出席的,也是硬要出席”。現場,白巖鬆以這樣的方式為首次擔當製作人的好友董卿助陣。據悉,節目自2月18日起將在CCTV1、CCTV3兩個央視重要頻道的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董卿:真實的聲音非常可貴

作為央視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董卿此次首度轉型製作人無疑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在被問及感受時,董卿坦言,我的確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熱情在其中,可能會更為厚愛。“一個節目能夠喚起內心最美好的記憶,真的是功德無量,但是做製作人之後,辛苦也的確是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董卿説,“播出前的確是最緊張的時候,我們經常凌晨三四點從機房出來,希望能夠過了這一陣找時間補補覺。”

對於“朗讀者”的選擇,董卿説,“各行各業有影響力、有知名度、對社會有貢獻、對社會的進步有推動的這些人,當然也包括普通人,普通人的選擇是有獨特的人生經歷,他的故事會對大家有所啟發,或者他的品質我覺得在當下值得推廣的,都可以是我們的朗讀者。我今天聽到很多像小武、小江他們的朗讀之後又有了新的思路,我覺得節目是可以不斷地微調的,可以為真正有表達意願的人開闢一個專門的舞台,現在已經有‘朗讀亭’線下的活動了,不妨在節目當中也開通這樣的時間,真實的聲音是非常可貴的,從某些層面來講真實勝過完美,真實也是藝術所追求的生命所在。”

白巖鬆:是迴歸本源的過程

相比於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繫不同時空的生命。節目中第一個“人”是可見的朗讀嘉賓,針對不同的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

之前在採訪中,董卿曾回答過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做《朗讀者》的問題。她説,在文藝綜藝領域裏幾乎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但從央視一系列的動作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朗讀者》的誕生又成為一種必然。對此,主持人白巖鬆表示:“今天站在這裏,彷彿看到鄰家的妹妹突然之間就弄成這麼大一件事情。《朗讀者》不僅對董卿有意義,《朗讀者》也將對中國電視的觀眾和文化的傳承有意義,它是一個迴歸本源的過程,朗讀雖然是一個現代的字眼,但也是中國文化一直以來的讀、説形式。”

2017年cctv《朗誦者》觀後感二:

前不久,《中國詩詞大會》中的董卿讓觀眾見識了她慧心如蘭、由內而外散發的文化氣質,而《朗讀者》則會讓人們看到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信息、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董卿説:“《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見面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了統一。《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2017年cctv《朗誦者》觀後感三:

文化類節目在近期製造了個小高潮。《中國詩詞大會》之後,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和家書,分享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有知名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裏走來的普通夫婦等。

對於首次擔當製片人的董卿來説,這檔節目是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文化類的節目真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但是節目播出後的反饋讓我很有信心。”

內容 濮存昕讀《宗月大師》致謝醫生

第一位亮相的演員濮存昕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年少時他曾患有腿疾,被同學亂起綽號。在灰暗的少年時光,他遇到了醫生榮國威——助他扔掉枴杖,讓他重拾自信。對於這樣一位改變了自己命運軌跡的恩人,濮存昕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深深致謝。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曾與成為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在現場,他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世界小姐張梓琳則用一篇《願你慢慢長大》,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96歲高齡的翻譯大家許淵衝譯作包括《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等古典名作,然而在舞台上,當念及生平翻譯的第一首詩《別丟掉》,林徽因懷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令這位老人淚盈而泣。

來自金堂鮮花山谷的一對素人夫妻,則緩緩將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朗讀出來,結婚20多年,兩人相濡以沫的愛情生活讓董卿感歎:“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給我們大家都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初衷 對文學和人都感興趣

首次擔當製作人,節目籌備了一年多時間才播出,董卿的壓力不小。“做製作人之後,辛苦的確是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董卿説,“播出前是最緊張的時候,我們經常凌晨三四點從機房出來,希望能夠過了這一陣找時間補補覺。”

之所以做這檔節目,她表示自己需要改變:“其實最大的契機,是因為我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二十二年,想去做一檔真正自己喜愛的節目。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到了扛起文化大旗,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的時候。再加上我個人的興趣愛好,因為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很感興趣,朗讀者其實無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隨着節目的錄製,董卿又有了新思路。“我覺得節目是可以不斷微調的,可以為真正有表達意願的人開闢一個專門的舞台,真實的聲音是非常可貴的,從某些層面來講真實勝過完美,真實也是藝術所追求的生命所在。”

董卿説:“最初節目組邀請嘉賓考慮的是全明星陣容,但是後來我們發現,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説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而在普通人或者説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

因此,她堅定採用了星素結合的方式。“現在看來還是達到了我們的預期,像第一期裏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生活。”

嘉賓 帶口音的劉震雲“以情服人”

據瞭解,未來幾期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都將成為“朗讀者”,分享他們喜歡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説話略有口音的作家劉震雲,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而董卿極力説服他來參加,並向他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説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實感才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董卿認為:“這個舞台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説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錄製節目時,她為那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經驗:“隨着音樂醖釀情緒,不要着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還告訴觀眾:“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首播之後,來自好友和觀眾的反饋令她興奮不已。董卿透露,婁乃鳴導演用了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裏請來的大神。”她笑:“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長知識了,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身為製作人,董卿直言文化類的節目難做:“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説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另外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類節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朗讀者”選擇標準

董卿:“各行各業有影響力、有知名度、對社會有貢獻、對社會的進步有推動的這些人,當然也包括普通人。普通人的選擇是有獨特的人生經歷,他的故事會對大家有所啟發,或者他的品質我覺得在當下值得推廣的,都可以是我們的朗讀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e0w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