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着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裏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西格夫裏•薩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觀後感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華籍導演李安不負眾望,憑藉《少年派》成功斬獲三項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家和最佳原創音樂,以我的看法應該是可以獲得最有含金量的最佳電影獎的。很多觀眾評價少年派故事簡單、情節乏味、敍述拖沓,簡單的説一點都不好看,我這裏要替《少年派》辯解下,如果你這樣看這部電影,那我要對你説:你一點都不瞭解這部電影,你沒有用心去看。

獲得最佳導演獎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從故事情節的安排上看,很多人認為開頭敍述派的名字的由來、派的多種信仰、派在動物園的故事毫無意義,其實不然,如果沒有這些情節,如何來體現派的善良,派的信仰、派的幸福,也就無法和後來海上漂流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無法產出強烈的心裏反差和外人無法想象的內心的掙扎。你可以想象如果是一個屠夫在海上漂流,他會為殺魚而痛苦嗎,他估計會把老虎也殺了。這是一直愛、一種信仰,宗教裏的博愛。宗教各有差異,但是它都告訴我們博愛,不殺生,愛世間萬物。故事的結尾,派被救了,他失聲痛哭,他痛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為被救的激動,而大部分是因為孟加拉虎走了,而且沒有回頭看他一眼。很多時候你愛一個人,而他只是你生命的一個過客,走了以後再不會回頭,永遠的失去了聯繫,就像那隻孟加拉虎,你不知道在他的心裏,有沒有在意過你,而你只是希望他走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個轉身,也足以安慰這一段緣分。

因為保險公司的調查者的懷疑,他們不相信派和孟加拉虎的故事,也不相信那個食人的漂浮島,派無奈説出了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他説好吧,故事是我和我的母親還有一個廚師、一個水手在救生艇上,最後廚師殺了水手和母親,並吃了他們的肉,我也吃了一些,後來我把廚師殺了。。。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細節,後來記者在派家裏看到保險公司調查者的結論書上,明確的寫着他們相信了派説的第一個故事,那個他們一開始完全無法相信、無法接受的荒誕離奇的故事,甚至有些魔幻。他們為什麼沒有采用第二個看起來更加真實、更接近現實世界的故事呢,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是你你會相信哪個故事呢?

我是看完電影后看完了《少年派》全書的, 書裏更加細緻的描寫了派的成長、派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海上漂流更多的故事,甚至看到海上漂流快結束的是時候,我已經無法分清夢境、幻覺和現實了,這一點才是《少年派》最具價值的一點,人有時候不能活的太現實,太現實必將殘忍、必將無情、必將違背良心、必將泯滅人性、必將爭名奪利。

最佳攝影獎也有人質疑,就有一位知名導演説最佳攝影家給《少年派》,完全是不合情理,説《少年派》根本就沒有攝影,畫面全是合成。我覺得這就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説葡萄酸了。老兄合成也是需要技術的,沒有攝影師的取景角度、拍攝手法、精湛的技藝,後期合成也無法完美的融合幻境與現實。《派 》的攝影就是最好的幻境與現實的融合,才給我們以享受夢幻的畫面、唯美的意境。

至於最佳原創音樂,我這裏就不想多説什麼了,我也不是專業的音樂人,對音樂只能憑自身愛好來評量。只想説好的音樂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一部電影是讓人哭、讓人笑、讓人深思、讓人回味,全靠音樂,正所謂餘音繞樑 、三日不絕於耳, 音樂是唯一讓人擁有的靈魂的享受。

最後説,朋友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請回家看下吧,用心的去慢慢品味,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他的思想上的高度,甚至超越了我之前最喜歡的<阿凡達>,它所表達的愛不侷限在人和人直接,它涉及萬物,請用愛對待這個世界。世間不只名利、金錢、點頭哈腰、勾心鬥角。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從某些方面來看,李安導演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魯濱遜漂流記》頗為神似,不同之處在於魯濱遜的夥伴是野人禮拜五,而少年派的夥伴是一隻孟加拉虎。無論如何,一個人的荒島漂流孤獨而寂寞,追求信仰,迴歸內心在所必然,而李安鏡頭下的畫面、特效和配樂都做到極致的美輪美奐,各種罕見的大自然和動物生態奇觀,以及一些人類的宗教儀式和舞蹈,讓人歎為觀止。在這樣背景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注定要比魯濱遜的荒島求生更加立體驚豔,更能打動人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單純,敍述逼真,自然真切,更重要的是任誰看這部電影,都會被幕幕如詩似畫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電影的情節通過人物的記憶串聯起來,觀眾隨着故事的發展進入到具體的氛圍,從頭到尾伴隨主人公的心理節奏體驗荒島生涯。在電影中,觀眾會真切地體會到人物內心細微的感受,沉湎其中不可自拔,好似自己就是那個少年,在經歷着種種考驗。

故事的開始與魯濱遜的命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艘裝着馬戲團班子的船,被風暴打翻,只有一個少年和一隻孟加拉虎逃了出來,他們同在一艘小船上,在海上不停漂流。經過很多天,小男孩要不斷地與老虎鬥爭,給它餵食物,要馴服它,最後他們成功地逃到一個荒島上。很多年後記者去採訪這個已經成為老人的小孩,那個老人跟他説,其實那隻虎根本就沒有存在過,那是幻想出來的,因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絕望。直到此時觀眾才恍然明白,其實作為電影主要角色——使用真老虎拍攝與CG效果相結合的孟加拉虎,一切均源自一個少年強大的內心渴求,對生命的渴求和未知的暢想。

在該片中,李安的視角,已超越了文化、地域、民族、宗教、性別等因素的羈絆,創造出了一個複雜、多層次的完整世界,其中,探討了各種“關係”: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宗教、人與文化……而且種種關係在派的漂流中得以細膩而深刻地展現。在這樣的整體隱喻之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一種迴歸。他的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在不斷地掙扎和鬥爭,但最終還是聽着心的聲音從現實迴歸信仰,從海洋迴歸大陸。所以李安説:“每個人的心中都卧虎藏龍,這頭卧虎是我們的慾望,也是我們的恐懼,有時候我們説不出它,我們搞不定它,它讓我們威脅,它給我們不安,但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讓我們保持精神上的警覺,才激發你全部的生命力,與之共存。”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隻“孟加拉虎”,驚醒迷茫絕境,傾聽心的呼喚,驚醒孤獨無助,追隨心中信仰。電影用一個簡單直接的求生故事,告訴我們除了用眼睛去觀賞世界、體驗絕境之外,更值得用心去感受,或許這才是整部電影的.全部精神。

《少年派奇幻漂流記》觀後感

“少年派”,原來不是幫派,而是一個叫 “派”的少年。派一家生活在印度,媽媽是植物學家,爸爸是動物園長,一家十分幸福。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厄運突然降臨了這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天小鎮沒收了動物園的土地,他們只好移民到加拿大。就在他們的船駛到最深的海洋的時候,一場大規模的暴風雨把輪船擊沉,只有他和四隻動物逃到了救生艇上,動物們自相殘殺,只剩下了那隻老虎。派每天與老虎生活在一起,隨時都有被老虎吃了的危險,派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但就是這隻老虎使他認為一定要活下去,使他克服了飢餓、飛魚羣、死亡之島、第二場風暴等種種困難,他最後也説:“沒有查理德·帕克,我活不下去。”在海上漂泊了227天后,派和孟加拉虎查理德·帕克到達了墨西哥海灘獲救。

逆境中的派勇敢又有智慧,理查德·帕克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是啊,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記得去年班裏挑選長跑比賽隊員,我也參加了,我的好朋友李伊然幫我數着圈數。隨着老師一聲令下,我們衝了出去,第一圈還比較輕鬆,可是從第二圈開始我的速度就開始慢了下來,我累得氣喘吁吁,非常想放棄。就在這時,我聽到了李伊然在該喊加油的聲音,他為了讓我聽見,在操場上來回穿梭,“加油!”“快跑!”“還有3圈,堅持住!”一陣陣鼓勵聲在我耳邊迴響,我就像重新獲得了力量,飛快地向終點跑去,真是奇蹟,我一口氣跑完了十圈,這當然也有李伊然的功勞。

看過《少年派奇幻漂流記》後,我非常欽佩派的勇敢和智慧,還有對生活的勇氣,還有他不畏艱險,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也時刻鼓勵着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life of pi》觀後感

兒童期的派覺得所有的生物都是有靈魂的,我們可以通過眼睛與動物交流,讀到他們的靈魂。

我很佩服兒童時期的派,他對靈魂的信念,他像一個上帝的使者想讀懂所有的生命。有人類原本也是動物,人類有動物的原始的本能,集體無意識。派的父親在裏面是起着社會化的權威的成分,為了教會派區別老虎是兇殘的,居然拿一隻活生生的小鹿讓帕克吃。幸好派的母親知道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説太殘忍了,要一個12歲的孩子原本是自我跟依戀的信仰未分離時認識這中本能的一面是不合適的。裏面派的媽媽對孩子的愛和寬容起着緩衝的作用。

自從派知道了帕克是很兇殘的一面後,第二次見到帕克就非常的恐懼害怕。兒童時期經歷留下的心理陰影是很可怕的。但十七八歲的派是很多宗教的信徒,並且在他看來既可以是佛教的信徒也可以是伊斯蘭教的,互相不衝突。從這裏可以看出派年輕是並是個能夠理解生命靈魂,善於包容接納的人。年輕的派有着少年人的狂,想親自體驗生命的考驗,甚至想與上帝對話。在全家移居去加拿大的輪船上,面對危險的暴風雨,派卻體驗到是生命本應該經歷的東西,或者是假如上帝要他經歷,他並沒有不服從的信念。這是否就可以看作,年輕時的派面對陰影,面對一直壓抑着的潛意識終於爆發了。所以在暴風雨中,派的情緒高漲,精神亢奮,像個瘋子,看到這裏不得不驚訝,又很理解派的行為。

再後來,只有派和老虎帕克時,派與帕克的關係是有聯繫又是有距離的。申老師在解讀時,説道:“帕克的EF和派的IF心理類型”由開始派的忍讓,內向感情型和外向情感型的人格是比較難交流。然後在一次派終於明白,迴避和退縮都是沒有用的,派勇敢的站出來跟帕克説“no”。派第一次跟帕克宣戰説,這是他的地盤。這觀眾覺得心理很爽很輕鬆,因為一直派對帕克的忍讓,迴避對自我情緒的壓抑終於在no中發泄,散發出能量。所以這時候的帕克開始害怕了,這是一個能量流動的開始,派也慢慢的學會了如何與帕克交流,如果在保護自己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與帕克進行交流,能量的流動。在這個過程是很和諧的。派坐在漂浮的自己做的網上,而帕克在小船上,有明顯的界限。申老師還説,帕克在派的成長中有扮演派父親的角色,是父親的原型,讓派學會生存,學會正確的認識世界。帕克也是阿尼瑪的化生,是派的自我的折射。

再只有派和帕克的漂流中,他們是和諧的,能量的流動是平衡的,帕克被拍馴服,像派與自我的一個整合,這是否想沙盤中的一個自我的整合,自性化的過程。他們來到漂浮的島上,白天像是美麗的天堂,而夜晚卻像食人的地獄。這種兩極的對比給人心理衝擊很大,像陰影,作為生命的一種能量,是每個人都有的,關鍵是需要我們學會如何與我們的陰影相處,正確的整合,發揮其生命力的能量。

再到後來,終於派和帕克經歷數天的飢餓,身心疲憊時。終於飄到了陸地上,派和帕克都興奮的跳下小船,派疲憊的癱倒在沙灘上(這個時候沙灘應該是最舒服和讓派接觸大地),帕克也不停的像森林走去。。。此時的帕克看着森林,獲得重生,可是讓我們心痛的是帕克沒有回頭,與我們一貫看到的動物與人的情感的連接,在這裏並沒有顯示出來。派很傷心,傷心的是自己與帕克都獲得重生,但是卻再也沒有在漂流時的情感連接,要失去這個生死之交,與自己共患難的朋友。像是派的本我,原本已經建立起來連接,但是因為都得救,帕克有帕克該去的地方而這是原本就無法改變的。帕克屬於森林屬於自由,他有他的本性,再也與派不一樣。的用派話來説,我們並不是害怕離別和分離,而是像這種分離了卻沒有好好的説聲再見,沒有彼此的安慰和祝福(也許彼此的心理是有)的表達流露,會覺得是缺少什麼,這種心理的需要沒有得到及時的滿足,給我們留下了遺憾,心理永久的痛。這讓人想到親人的分別,戀人的分開,抑或是朋友的分開,人需要這種EF的方式來表達。讓心理的這種能量自然的流露,更多需要的應該是向外的流露,這種與別人的能量的交流是必要的。

看來人格類型,我們應該學會如何發展自己的第二或者第三功能的心理類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lp4l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