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華爾街觀後感(精選10篇)

華爾街觀後感(精選10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華爾街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爾街觀後感(精選10篇)

華爾街觀後感 篇1

今天偶爾看到同學的空間,內面有20部大學生應該看的電影,瀏覽了一番,真是自己從來都沒看過,所以就先看了第一個《華爾街》,看到他們匆忙的生活,我真的是很同情他們,他們確實是我們羨慕的對象,但是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更多的是害怕,這樣的生活應該是不是與我的,我不能承受這樣的激烈的生活,節奏實在是太快了,真的是適者生存,沒有力能就是失敗者,就要被淘汰,而掌握這種節奏的不是我們心中的上帝,而是有錢人,戈德和蓋,還有後期之秀巴德,一面是朋友一面又是敵人。

如果你不是個聰明人,你連做他們的玩物都沒有資格,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金錢和時間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人身上,他們要的是結果不是過程,無論你用什麼過程,只要你能達到他們的目標就可能就有在繼續下去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也不是美國人都能合理的利用這樣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更不是長久的,你也不一定就是永遠的贏家,什麼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成功,我們都很想成為贏家,成為龍頭,但是你是否有這樣的資本,你是否有這樣的膽量,你是否能夠抓着這樣的機會。

在你有這樣的機會時,你是否在在明明知道自己只不過是玩物時還是講繼續,不知道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膽量和勇氣,我很佩服蓋,他的智慧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的心很手辣也是我不得不佩服的,但是有人説多個徒弟就是壞掉師傅的一條生路,真是很不錯,巴德的成長讓我們見識到這一點,但是巴德的理智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不要總是靠別人,還是自己創造些東西吧,魚是短暫的,而捕魚之術才是收益不窮的,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一夜之間成為富翁,但是也有很多人霎間破產,不知道是世界無情還是人無情還是世界就應該這樣循環,但是我知道只要是沒有能力,只要是不得人心,那就不會長久的成為霸主。

華爾街觀後感 篇2

“很久以前,他是印第安人的土地;400年前,他是荷蘭人的一道牆;200年前,他是梧桐樹下的金融種子;100年前,他塑造了美國的崛起。今天,他是一張撒向世界的金融之網,這張網強大而脆弱,光明又黑暗,他能讓經濟加速,也能讓經濟窒息,他就是 華爾街!”伴隨着這樣的獨白開始講述華爾街,華爾街的歷史可以算是美國甚至是人類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

《華爾街》第一集《資本無眠》主要介紹華爾街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全世界的資金聚集在這,投資銀行是融通資金的中介,通過華爾街這些資金可得到優化配置,使工業發展加速,使許多的不可能都像變魔術一樣成為可能,但貪婪的人性驅使這張資本之網,無限的擴張造成不可避免的危機,我們要合理的駕馭這張資本之網。

第二集《牆在哪裏》,主要闡述資本市場的發展概況,世界金融中心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轉移到英國倫敦,英荷為爭奪海上霸權、控制海上貿易,英荷戰爭爆發,荷蘭潰敗,英國人佔領了曼哈頓島,英國國王將新阿姆斯特丹更名為新約克就是現在的紐約,隨着英國人在島上控制範圍的擴大,原來那個用來防範印第安人的牆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它被推倒後改造成一條城市中的道路就是華爾街,而隨着在紐約華爾街下的梧桐樹下的協議才有了美國資本市場的開始。

第三集《兩條道路》主要介紹了,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哈密爾頓和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的兩種不同理念,也就是華爾街與華盛頓之間的爭論,介紹了漢密爾頓提出的旋轉門計劃,即新債代替舊債、新幣代替舊幣並且維了護政府信用。而傑斐遜不希望工業化過快發展,希望美國這塊富饒的土地能夠安撫住人性中不安的慾望。兩種不同的觀念決定了華爾街和華盛頓兩種完全不同方向的發展模式。開始了政府權力和金融勢力的扶持和較量。

第四集《鍍金時代》主要講述早起美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工業革命的開始,南北戰爭的爆發,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都為華爾街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為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推動作用,同樣,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有更多的資金建立運河、鐵路,為工業革命、技術發展帶了更大的可能,但是資本市場的過度繁榮,其中泡沫也必然終會破裂,讓人們嚐到了貪婪和不斷膨脹的惡果,在挫折和發展中,美國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健全。

第五集《硅谷方程》,介紹了以硅谷為代表的美國高科技公司、高科技產業的崛起幫助美國實現了產業升級,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以硅谷為例揭示華爾街在科技創新、科技產業化以及加速產業升級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升級到底要靠政府、市場、企業、資本家、科學家合理分工,以促進其發展。

第六集《投資之道》在資本市場的活動,就像玩撲克牌,總有人會倒黴,介紹了熊市和牛市的來歷之一。道瓊斯公司是華爾街發展迅速的一家證券公司,道瓊斯公司選擇了在紐約證券公司上市的12家最具行業代表性的公司,將他們股票價格的平均值取名為道瓊斯指數,介紹了選美理論即資本市場中的跟風現象。

第七集《陽光交易》主要告訴我們早起的華爾街同樣會經歷“謊言”和“內務交易”的時代。股市影響公眾利益的大小決定着政府介入的力度。美國金融監督除開政府之外還有媒體和中介結構,在每一次動盪之後都會有法案產生。

第八集《明暗創新》帶我們重温了一次次貸危機的因果,告訴我們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並生,華爾街對金融產品進行復雜的創新,讓人們沉浸在對利益的追逐中忘記風險成本,設計者與騙子沒有本質區別。

第九集《拯救危機》主題是講述在西方金融史上,市場時而信心膨脹、目空一切,十二日信心殆盡、膽怯如鼠。金融創新理念是資本市場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同時也把人性的弱點在社會經濟上的體現放大出來,既可以使社會賦予國家昌盛也可使社會貧窮,闡述了金融創新與資本市場的內在關係和金融創新的正反兩面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

第十集《資本之河》牛頓促進了“金本位”制也就是國際貨幣開始確立,李鴻章設立的招商局發佈了我國第一支股票“華裔”,1883—1884年我國發生了第一次金融危機,股票普片下跌了百分之70—百分之80,一戰過後,英國從最大的債權國變成最大的債務國,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確定決定了美元的主導地位。

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的名字,英文是:Wall Street"。全長不過500多米。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的侵犯而建築了一堵土牆,從東河一直修繕到哈德遜河,後沿牆形成一條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後來拆除了圍牆,但名字卻保留了下來。荷蘭移民從阿姆斯特丹給紐約帶來了股份制、股票交易所、貨幣匯兑銀行,英國移民從倫敦給紐約帶來了國債、跨國銀行和中央銀行,這些金融模式的引入和資本方式的發展,促使紐約成為資本之城,華爾街的運行機制也逐漸成熟。1861年到1865年之間發生的南北戰爭,對美國的證券市場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北方銀行家庫克革命性的向公眾發行戰爭債券使華爾街的債券發行方式從私募發行向公開發行發展。

19世紀90年代經紀人的自發革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真實的信息,是華爾街的一個轉折點,使得資本市場開始走向規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美國資本市場的迅速擴張,債券發行量極速擴大,一戰後美國從最大的債務國變成最大的債權國。一戰結束後美國股市連續8年進入瘋狂的牛市,但美聯儲剛成立不久沒有足夠對股市泡沫的判斷能力和遏制手段,調節機制不健全,不可避免的1929年爆發了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影響範圍波及全世界。之後羅斯福新政使華爾街有了“有形的手”進行導向,實現了第二次轉折。1929年之後的蕭條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經濟進入繁榮時代,直到今天,華爾街在科技發展,人們生活中直接或間接,關係大或小都扮演着無法分離的角色。

華爾街的運作機制簡單的説就是充當需要融資企業或政府和投資人的橋樑。美國家庭三分之一以上資產投資在華爾街所代表的金融市場上,通過共同基金、養老金等方式進入華爾街。流入華爾街的主要資金就是各類儲蓄,包括退休金和保險公司的基金。保險公司需要獲得回報,是這些投資獲得資金增值。華爾街的主要作用就是高效融資和分散風險。華爾街這張資本之網輻射到全球各個領域,無論是農業、能源業、交通運輸業還是高科技產業,他們藉助華爾街的力量完成他們的強大之路,從一個個小公司成長成為跨國公司並支撐着美國經濟的強大。

比如利用華爾街的資本,完善了美國的交通體系,修建了一條條運河,政府的許多工程得以完成,也利用華爾街的資本為好萊塢鋪設星光大道,通過這條大道,好萊塢把他們優美的音樂之聲,奇幻的太空戰爭,經典的泰坦尼克愛情故事,以及美麗的潘多拉星球呈現給了整個世界。雖然最終是通過實業和科技來創造財富,但是金融市場也就是華爾街能幫助人完成一己之力不能完成的凍死,他可以引導資源和資本分配,創造出最大的財富。華爾街的資本市場也是一個人形的市場,他的貪婪導致了很多人的貧困,內幕交易,非法操縱。在信用廉價、流動性過剩、虛擬經濟膨脹的資本市場中,華爾街金融資本家的力量不斷膨脹,打破了資本與資本之間應有的權力與責任的對稱關係。這些資本家設計出了常人難懂的收益模型,創造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產品,他們為資金所有人賺了浮動利潤,自己更是賺了大錢,從中引發的投機行為在無形之中給華爾街帶來了不可逃避的危險。當虛擬經濟的某個環節發生斷裂,大量財富像泡沫一樣破滅,而真正受到損失的還是這些把自己的儲蓄交到這些“金融大鱷”手中的普通百姓。當金融危機爆發,發現自己的本有的財富一夜蒸發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跳樓自殺,失業引發動盪的悲劇不斷上演。但湧入華爾街的資本還是源源不斷,參與華爾街其中進行資本遊戲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這就是華爾街的魅力也是人性的貪婪和瘋狂。

看完《華爾街》紀錄片帶給我的啟示和思考還有很多,但更多的還是對人類資本市場發展的感概。政府應加強金融的有力監管,重建金融新秩序;有權有錢的金融家們應恪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對手中的每一分錢負責而不僅僅進行沒有意義的資本遊戲;作為普通的投資人,我們應該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動向做出全面準確地分析,把眼光放長遠和全面分析每一個項目和機會,同時也要了解和駕馭資本市場的各種工具。這樣的華爾街會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給人們生活創造更多的驚喜。中國的資本市場還遠不如華爾街發達成熟和開放,我們應總結華爾街的教訓,結合中國自身的國情,規範中國資本體系的發展,使我們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發展模式更健康。

華爾街觀後感 篇3

看了央視紀錄片《華爾街》中的第六集,銀行家們在道瓊斯平均指數中努力尋找資本市場的投資法則,但不得不説投資是具有高風險的,一系列的投資方法如:技術分析、價值投資都是必要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理性是分析和推斷,紀錄片中“股神”巴菲特正是充分具有這種能力才能準確推斷股市。他在1968年美國股市牛氣沖天時清算手中股票,1969年美國股市之下進入熊市,巴菲特又帶着一千萬美元重新殺入,十年之後,這些股票市值達2億美元。

“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被視作價值投資的'核心,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明白這一點,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功盈利,他的深謀遠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從不期待一夜暴富,他考慮的是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可能影響他投資的因素。

當我們在羨慕巴菲特的財富時,也應該想到殘酷的股市給其他股民帶來的傷害。因為“如果每個人都是價值投資者的話,就沒有人有機會賺錢了。”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投資者的痛苦之上的。

投資的方法是多樣的,巴菲特通過挖掘價值窪地成為“股神”,而華爾街最權威的賣空大師查諾斯則認為尋找價值泡沫,是獲得鉅額利潤的前提。同大多數投資者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在熊市中賺錢。在證券市場借股票賣出,再按保證回報股票擁有者,賺取價格差價帶來的利潤。同巴菲特相同,查諾斯同樣具有專業而理性的判斷。畢竟賣空風險大,若沒有正確地判斷出股市的漲跌,而選擇了錯誤的時機,那損失將是慘重的。

凱恩斯總結出的選股理論,又稱選美理論,同樣體現了華爾街金融家的高深分析,選擇股票就像選美,要選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運用到資本市場就是説不要選擇你覺得賺錢的,而要選擇大家都覺得賺錢的。

短短四十幾分鐘的一集紀錄片,從道瓊斯指數一直講到1988年的美國熊市。紀錄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便是“風險”和“理性”這兩個詞。“不承擔風險,就沒有回報。”既然選擇冒險那麼就必須具備審慎的判斷以及巨大的勇氣,面對風險的承擔能力同時也是投資者必須考量的因素。盲目的跟風投資只會讓你成為別人盈利的基石。所以,在這高深莫測的股票市場中,還是要選擇你最瞭解的投資,最適合你的投資,運用理性讓財富翻倍。

華爾街觀後感 篇4

在紐約最大的金融財團位於華爾街的摩天大樓頂部,這家公司的股東們正召開一年一度的總結會議。突然,坐在主席位置的財團總裁不理會席間熱烈的討論,爬到了會議用的長桌上,做了一個起跑的姿勢。正當其他董事們對這個舉動目瞪口呆之際,他説了一句,“我要從這架巨大的旋轉木馬上下來了。”説完,他便以長桌為跑道,奮力一躍,穿過窗玻璃,向底下人流穿梭的華爾街墜去。

以上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科恩兄弟1994年電影《金錢帝國》的開頭。“一架巨大的旋轉木馬”,這是我迄今聽到過的關於金融資本週轉過程最生動、貼切的比喻。當資本增值的時候,那飆升的數字就像遊樂園裏的旋轉木馬那麼華麗、吸引人,讓人忘乎所以;可一旦當資本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擁有者的幸福感卻開始停步不前,或許資本仍舊在增長,就像木馬仍舊在旋轉,但幸福卻停留在原地。對此,有些人能夠用資本增長所帶來的快感代替幸福,有人卻被這種幸福的虛無感逼得只能跳樓。

在揭露資本的貪得無厭和金融系統的黑幕、方面,奧利弗·斯通1987年的《華爾街》是一部比《金錢帝國》更深刻、更尖鋭的電影。它的成功首先在於身為金融掮客之子的斯通為電影中的金融運作注入了足夠的細節。電影中涉及的金融系統內部的暗箱操作、欺詐和爭奪現象顯得錯綜複雜,而斯通能使其中的每一步都合乎邏輯、有據可循,整部電影就相當於一本揭示華爾街幕後運作規律的教科書。

電影主要的悲劇感則體現在青年的理想在意向不到的現實面前幻滅的事實中,這方面沿用了從《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開始好萊塢電影慣用的母題,構成了對美國夢的批判。當然,電影最出色的地方仍在於邁克爾·道格拉斯對股市大亨戈登·蓋柯生動的演繹。戈登這個人物最大的特點恐怕就在於他能夠真正地沉醉於旋轉木馬帶來的快感。當巴德問他什麼賺多少錢才算夠,什麼時候會停止時,他説,“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一個遊戲。”或者説,這是一種賭博,資本的增值就如同賭博贏錢那樣能給人帶來快感。

如果説《華爾街》的意圖主要在於揭露和批判,那麼20餘年後的續集《華爾街2》則把撫慰在次貸危機中受傷的美國心靈作為首要任務。電影的副標題是“金錢永不眠”,或許改為“親情用不眠”更為恰當。對於那些在次貸危機中輸得一無所有的人來説,家庭和親情成了唯一的安慰和避風港;而對於在第一部電影中把才華和意念都用盡了的奧利弗·斯通來説,如何為續集找到新的重心便成了電影成功的關鍵。於是,把美國主流價值觀中家庭和親情至上的觀念放入到續集中成了最自然不過的事。

儘管實際上,親情、家庭和交易、買賣在電影裏的關係一直都很混亂,有時分不清彼此。在電影的結尾,為了安慰觀眾,導演試圖使戈登·蓋柯這樣一個嚴格恪守商業理性的角色產生真正的情感鬆動,主動從旋轉木馬下來走向家庭的温暖,但在實際效果上,女兒對他的諒解、甚至女兒與她未婚夫的重歸於好,仍舊是以蓋柯一次不無私心的捐贈(交易)為前提的,它們顯然缺乏其他的情感誘因,這不是莫大的諷刺麼?

《華爾街2》的主要缺陷在於它缺少一個有力的故事。電影的整個敍事鬆散、缺乏要點和結構,完全像一個二流編劇對於二十年前那個精彩故事在今天可能延續的二流想象。由於在家庭情感上耗費時間過多,電影對於今天華爾街金融面貌的展現顯得模糊而缺乏細節。唯一有意思的一點是它調侃了二十年前蓋柯的名言“貪婪是好的”。蓋柯在出獄後的演講中戲謔地稱他的名言在今天已經“合法化”了,以指稱導致次貸危機的借貸消費、借貸投資等現象。電影中數次出現的有關“道德風險”的話題顯然也是為了與次貸危機後人們的投資心態形成心理互動。除此之外,《華爾街2》中便找不到什麼新穎的意念來表現一個今天的美國金融社會。電影甚至讓一個新的菜鳥再次問一名老手“賺多少才算夠,什麼時候你才會停下來”,並讓蓋柯再次老練地回答,“這不是錢的問題,這是一個遊戲”。當然,你可以説這麼經典的答案是永遠不怕用第二遍的。

邁克爾·道格拉斯在續集中戲份不多,但他無疑仍舊是最出彩的一個。即便沒有第一集,道格拉斯一出場便能使人感到華爾街金融大亨的作派,感受到他的不可一世和老奸巨猾。這幾乎沒有訴諸太多表演因素,這是他的天賦。這種風度也在大衞·芬奇《心理遊戲》中他飾演的尼克身上找到。有趣的是,在那部電影裏,道格拉斯那種旋轉木馬上的毫無幸福感可言的生活才真正表現得讓人難以忍受,以至於他要尋求一種更刺激的遊戲。從內容上來看,把芬奇的電影與斯通的華爾街系列作一種比較觀賞將是件有意思的事。

斯通的兩部華爾街都在美國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之後上映(1987年10月美國爆發了嚴重的股災,並進而席捲全球),第一部保持了批判的鋒芒和反思的力度,第二部除了炒炒冷飯之外忙於推銷親情和家庭等美國主流價值觀,以安慰人心為己任。差異的原因何在?是這次危機更嚴重,人們變得過於脆弱而更需要安慰,還是斯通連“半個作者”的身份也不要了,完全成了一個商業化導演?又或者,今天的商業電影越來越以向觀眾提供娛樂和安慰為己任,缺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好萊塢許多優秀電影中的反思精神和公眾責任感了?

華爾街觀後感 篇5

華爾街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但也是滋生貪婪與罪惡的地方,像電影中戈登一樣吃人不吐骨頭的股市黑手和銀行家比比皆是,他們的手段高明,往往能逃過法律的制裁。電影中有這麼一句經典台詞:“貪婪是個好東西”,雖然它不好聽,可是默默被它指引着的人卻很多。

儘管戈登的違法行為讓華爾街的大多數人反對,但他大的價值觀還是被贊同的,合法的騙局能給資本家帶來金錢,所以他們一定會去做。等到金錢對他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的時候,他更多的動機是為了參與這種挑戰並且成為贏家。

機遇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關鍵點,在巴德催頭喪氣地回到原來的崗位的時候,那通關鍵性的電話打來,他被認同了。對於渴望出人頭地的小人物來説,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他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也步入黑色渾濁的腐朽黑暗的新環境。在這個時刻的轉變,考驗的不只是巴德的定力,也考驗着我們在貪念面前的表現。

這部電影塑造了電影歷史上批判現實醜陋的最閃亮一面。在巴德得知“藍星航空”的悲慘命運的時候,那種驚訝和悔過的神情表現的很自然,那種複雜的心情困擾着他的思想。他困惑着,他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在思考這段時間的富貴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性的貪婪和人性的良知在這裏的表現出來,特別是這種強烈的人物心態對比,這種人物心態和思想的彷徨,在這裏表現的如此真實。讓人歎服。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這部電影在人物的塑造上,不可否認的成功,導演大膽的披露着華爾街浮華背後那醜陋的一面。可惜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部紀錄片,否則披露出來的東西絕對不只是電影裏那麼簡單的一個故事。而應該是恩多的我們所不知道的手段和技巧。當然這應該是不可能拍出來的。不過該電影還是有自己特別的紀念意義,特別是放在今天,放在金融危機過後的日子,這個故事還有警示我們的意義。貪婪的結果始終是把自己吞噬,最後自己成為貪婪最美味可口的食物。特別是巴德最後的懺悔和反擊,讓人大快人心,不過結果還是他為自己的過錯接受應有的懲罰,特別是最後他走在法院門口的階梯上,望着父母的眼神,他迴歸了,他知錯了,他心甘情願接受懲罰,那燦爛的表情,我至今都難忘。他就是用着這樣的表情,走在去法院的路上。

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撕碎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鬥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説的,人類的貪婪、慾望是永不滿足的,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槓桿。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平衡,什麼的尺度,可能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影片中有很多經典的台詞。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在影片中經常教導巴德的那些話,自信、貪婪、而直白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是會有感觸的。

“外面的人買股票是猜的,我可不會亂槍打鳥,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沒有我想象中聰明,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過史坦普500股價指數,因為他們是綿羊,綿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多數比狗屎還不如。(股票買賣)這一行需要窮苦的聰明人,要夠飢渴,還要冷血,有輸有嬴,但要一直奮戰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內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萬、在華爾街討生活的老古板,坐坐頭等艙、生活舒適就算了。我説的可是大筆的現金,有錢到可以自己買飛機,有錢到不會浪費時間,我説的不是五千萬而是一億。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當無名小卒。”

“美國企業的法則似乎變成了,不適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對,要不就是被消滅。”

“(賺錢)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這是場零和遊戲,非輸即嬴。金錢本身並沒有輸嬴,只是轉手了而已,就像變戲法一樣。”

“我不去創造,但我能擁有。規則就是我制訂的,朋友!”

共同的夢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部電影,市場是殘酷的!

華爾街觀後感 篇6

人欣慰的,親情、正義、良知還是戰勝了人的貪婪慾望。

本片描述了一個年輕的底層股票經紀人Bud,不甘於平淡的生活,一心想通過結識大人物飛黃騰達。憑藉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聰明才智以及適時的機遇把握,他終於結識了金融大亨Gekko,並在Gekko的指引下通過獲取內幕消息和充當間諜幫其賺取了鉅額金錢,作為回報,自己也收穫了金錢、豪宅和美女。為了拯救父親所在的航空公司,Bud建議Gekko收購航空公司,並提出了一系列的拯救計劃。後來Bud偶然瞭解到Gekko收購航空公司的真相,不是為了拯救這家公司,而是為了將公司清盤變賣,獲取更大的利益,而罔顧航空公司眾多工人的利益。他的正義與良知支持他同航空公司的人一起反戈一擊,挽救了藍星,也使Gekko蒙受巨大損失。氣急敗壞的Gekko揭發bud從事非法金融交易的事實而被逮捕,Bud在同Gekko見面時偷錄了Gekko自述犯罪的證據,親手將之送入了監獄。

影片活靈活現的展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全過程,華爾街這個集合高端人才的地方的人們是如何憑藉投機、欺詐、炒作等非法融資手段賺錢的,將人前光鮮亮麗、備受尊重的金融騙子的貪婪嘴臉演繹的淋漓盡致。

沒有一個在華爾街工作的人會心甘情願的一輩子坐在最底層,費勁脣舌、耗盡體力只換來依然入不敷出的窘迫生活。就像bud所説:我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換到電話的另一頭,在那裏才有錢賺。當今的社會,無論多清高,多視金錢如糞土,沒有錢,就是寸步難行。bud沒有錯,他想擁有財富,不用到處欠債還貸,只是他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快速致富但違背良知、忽視法律,一條駛向深淵的不歸路。就像joe説的:人往深淵裏看,他看不到倒影,人在此刻才能瞭解自己的個性。可是為時已晚,一切以投機欺詐、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的謀取暴利的行為終有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的那一天。貪婪無止境,在金錢、美女、豪宅誘惑矇蔽雙眼的時候,問問自己的良心,這筆錢我是否賺之有愧,它是不是應該屬於我。沒有一夜暴富的方法,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才是最貨真價值,最穩健的攀高峯的途徑。

真的不想在將來做一個大金融騙子,雖然有些時候入了這個行當就難以擺脱忽悠、誇大等手段來爭取客户,但昧良心的錢不賺,越法律規範的事不做,憑藉自己所掌握的金融知識幫助客户實現其投資期望,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事。

華爾街觀後感 篇7

一名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國大學生畢業後一頭扎入華爾街,企圖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出人頭地。當他通過大海撈針的電話營銷找到一個大客户紀先生後,這個股票經紀人似乎一夜飛黃騰達,短短數月間聚集了大量財富。在曼哈頓東區買起了房子,並獲得了心愛的高貴女人玳琳。跟隨着擁有豪華遊輪家財萬貫且生性貪婪狠毒的紀先生,這位華爾街暴富的年輕小子畢先生在財富的道路上勢不可擋,前途無量。當他幫助紀先生收購藍星飛機公司時,遇到了在該公司擔任工會領導的父親的極力反對。在激烈的衝突之下,這位“成功”的兒子出口責罵父親因為害怕改變而不敢出去闖蕩以至於一輩子只是一個飛機修理工人。父親默默地忍受兒子出言不遜承認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父親,但勸告兒子做人要有原則。同樣的話,股票交易所的一位長者也對畢先生説過,但如日中天的畢先生如風過耳。直到畢先生髮現了紀先生收購藍星公司本意不是讓公司起死回生而是轉手變賣獲利,而自己的父親第二次心臟病復發入院後,猛然醒悟到紀先生的虛偽與歹毒。良心發現後的畢先生毅然拋棄房產和曾經心愛但卻忠誠於利益的玳琳,轉而與紀先生為敵,並通過紀先生的敵人在股市上擊敗了紀先生成功阻卻了後者的惡意收購。故事的最後因為畢先生涉嫌虛假交易股票詐騙而被警方帶走,精彩之處在於畢先生被採取措施後還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幫助警方取得了紀先生犯罪的證據。

影片故事曲折,跌宕起伏,環環相扣,觀後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

想必每一位剛入社會的大學生都會有一番雄心壯志,尤其財經類的學子,每天面對大量的財富和衣着光鮮出手闊綽的金融大鱷,不會沒有大幹一番,明天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的想法。這位畢先生家境貧寒,在得到了紀先生的幫忙之後,顯然加速了他夢想實現的步伐。但是,就像交易所一位長者在他勸買穩賺的股票時説的那句話一樣,人生需要踏踏實實地過,走捷徑並不一定是好事。他聯手紀先生,到此刺探內幕消息,然後通過多個賬户操縱股市,翻雲覆雨,風生水起,巧取豪奪。為此,他不惜動用自己在交易所的資源、遊説他在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大學同學要求後者提供客户信息並聯合他操縱股價。在他作這些事情的時候,他並不是不知道他在違法,他在紀先生的鼓勵下,以為大家每天都在做,股市監事小組根本無法查出,掩耳盜鈴,一錯再錯。

萬家燈火,他站在曼哈頓的大樓上俯視夜色迷離的都市,也曾發出“我是誰?”的人生疑問。他對自己短短時間聚斂起來的財富感覺如墜夢裏,對自己能獲得絕色美人玳琳的青睞如夢如幻。他也曾追問紀先生他説的賺夠到底是多少?但是,靈光一閃之後,他又被財富迷住了雙眼,沒日沒夜地在追逐金錢的道路越走越遠。

迷途知返,在自己父親的病榻前,在即將大批失業的工人面前,他不再容忍自己在金錢裏墮落沉淪,終於痛下決心與貪婪的紀先生為敵,並取得了成功。儘管他自己也將身陷囹圄,但他的父親告訴他:“這也許是不幸中的大幸,以後別再妄想不勞而獲,從此腳踏實地地工作討生活,創造自己的事業,而不是靠買賣別人的財產過活。”我想,在學校的教育裏,在身邊的勸告中,踏實地工作討生活,不要走捷徑,這樣的話大家都應該聽的很多。但是,在社會上,很多人還是會被財富遮住自己的雙眼,從而做出後悔終身的事情來。

影片中的那位華爾街律師,他應該衣食無憂,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合夥人,前途不可限量啊。可是在無盡的慾望裏,在無限的貪婪中,他在經歷了短暫的害怕後,懷着僥倖的心理參與了資本大輪盤的豪賭進程。我們身邊其實也不乏其人,像安徽的宋小林律師,常年用行賄的方式獲得壟斷的大批量高標的案件,最後被判處刑罰。像最高院的黃鬆友,身居高位學識不凡卻在執行工作中做手腳中飽私囊。

每個人在一開始違法時都是害怕的,畢先生害怕被吊股票經紀人執照,華爾街律師害怕被吊銷律師執照。這説明人心在一開始都是善良的,但是隨着貪婪戰勝了恐懼,僥倖代替了理性,大規模的違法就開始了。如果沒有良知的及時阻卻,沒有法律制度的適時啟動,違法行為會沿着它的邏輯越走越遠,直至摧毀整個系統,引發社會步入歧途。

《華爾街》是一部講述金融大鱷鯨吞蠶食、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的精彩美國大片,其中體現出來的人性發人深思,值得每一個法律從業者觀看。

華爾街觀後感 篇8

本片《華爾街》是一部以美國華爾街為背景,講述股市大亨 Gordon Gekko 利用各種不正當手段進行內幕交易,貪婪地汲取證券市場財富的故事,最終因為年輕的Bud Fox的良知而被送入監獄。

片中Bud Fox 是

一名證券公司的員工,業務為為各類客户推薦股票並促使他們購買。該類證券公司主要從事二級市場業務。所謂二級市場是指已發行在外的金融工具(如證券)的交易市場,即“舊”金融工具(如證券)流通轉讓的市場,二級市場的二級是相對於證券發行市場而言的。

Bud Fox 不滿現狀,抓住機會找到了股市大亨Gordon Gekko並竭力表現自己對證券市場的見解。但Gekko對此並不滿意,情急之下Bud Fox 把從父親 Carl Fox 處聽來的關於藍星航空尚未公佈的官司判決透露給了Gekko,Gekko考慮後委託Bud買入一部分藍星股票,之後藍星關於官司判決結果出來證實了Bud的消息自此Gekko開始信任Bud。

事實上,這次交易屬於內幕交易(inside trade),Bud 與 Gekko屬於業內人士,在瞭解資本市場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受到利益驅動對這些限制置之不顧,在美國證券市場,此類行為應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的監管與處罰。

在對Bud產生信任之後,Gekko對Bud提及了Sir Larry Wildman及他們之間的恩怨,並稱現在是復仇的時候。Gekko稱Larry現在在美國,可能有什麼投資項目,讓Bud去刺探消息。Bud推脱稱如果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現自己會被吊銷執照,但最後不甘心失去Gekko的信任,接下了這個任務。

Bud在對Larry的一系列跟蹤之後判斷Larry其實是想購買Anacott Steel的股票,Gekko即刻表示讓Bud買入一千五百股50美元的Anacott Steel的七月購買權。

此處的購買權實際上是一種期權合約,所謂期權合約為在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購買或出售固定數額的商品、貨幣或證券的權利。故如果Larry對Anacott Steel實行大規模購買,則Gekko可以在七月份仍以50美元買入即可獲利。事實上,Gekko已經猜到Larry要收購Anacott Steel,故他指使Bud持續大量買進Anacott Steel股票,推高價格,提高Larry收購的成本。最後Larry以每股71.5美元的價格與Gekko達成協議,收購Gekko手裏持有的Anacott Steel股票。這次Gekko的大量股票買入行為事實上以個人的力量改變了證券二級市場的供需關係,擾亂了交易秩序,使證券市場的主要功能—資本市場有效性(efficient capital market)被破壞。

自此之後Gekko又收購了泰達紙業。Bud建議Gekko收購藍星航空,以便可以對這個有深厚感情的公司進行升級改造,而且自己可以擔任高管,Gekko最終答應做這筆投資。但事實上Gekko並未打算改造藍星航空,而是利用Bud的關係去疏通矇騙工會的重要人士,並最終希望將其分拆出售。

Bud知道這個消息後很憤怒並與藍星工會及Gekko的死敵Larry Wildman合作並挫敗Gekko。影片的結尾Bud與警方合作錄下Gekko的犯罪證據,最終兩人都接受法律審判。

影片全片的主線是華爾街的內幕交易,金融大亨掌握着巨大財富,不圖創造財富而是持續做着零和遊戲,與貪婪為伍,使絕大部分社會財富掌握於極少數人手中,耐人尋味。

華爾街觀後感 篇9

華爾街之狼又是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可能因為自己平時就足夠羅嗦,我還是更喜歡長電影。總覺得一定要足夠的時間才能把事情説得夠清楚,況且這還是部無尿點的電影,雖然有三個小時可一點也沒覺得長。

金錢、背叛和性永遠交織在一起,性需要金錢做基礎,終結於背叛,金錢和背叛更是好兄弟,華爾街之狼算是將這三個表現到了極致。

在我眼裏真正串起劇情的就是背叛。背叛客户、背叛家人、背叛朋友。

Jordan進入華爾街的第一天,他學到的不是交易的技巧,而是對待客户的態度,在和上司聊天的過程中,上司一直在告訴他我們做生意的意義在於讓自己賺得更多,才不用管客户的死活,當Jordan膽怯地説同時也可以讓客户賺到錢時,上司一臉的不屑。

而當他真正成為有錢人,Jordan的爸爸將同樣的問題拋給他的時候,他愣住了。

這讓我想起12年高盛執行董事GregSmith在紐約時報上公開發表的辭職信,他眼裏高盛的文化腐爛了,高盛人不再思考如何可以為客户帶來更多的財富,而至在乎可以從這個客户身上賺多少錢,他們甚至稱客户為提線木偶。他不再相信這所公司,所以離開了,並希望他的離開可以給高盛以警醒。

這就是華爾街。

與家人的背叛則來自於他的兩次婚姻,第一次是背叛妻子,第二次是被妻子背叛。

他是愛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只是在外面鬼混慣了,你可以看到他在給父親描述外面的姑娘有多狂野時的表情,他已經沉迷於這種生活無法自拔,平淡的夫妻生活已經不再滿足他。他的第一任妻子一直相信他可以成功,但當他真正成功的時候,他卻不愛她了。

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影片中的出鏡機會更多,而這個女人究竟是為了什麼和他在一起又為了什麼離開他,她到底愛不愛這個男人呢?或許只有她自己清楚。他們的第一次約會Jordan動了真情所以緊張反而是她最後勾引Jordan,她臉上最喜悦的表情是看到遊艇的那一刻,最後在Jordan最低谷甚至可能一無所有的時候離開了他,即便那個時候他已經戒毒兩年也沒有那麼鬼混了,當Jordan最後崩潰重新吸毒的時候,她説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

但兩年前他吸毒吸得那麼瘋狂她不也都見到了嗎?

雖然這一切都只是站在Jordan的視角,但我永遠都無法理解女人。

當Jordan剛聽到FBI需要他去rat的時候他覺得一切都不可理喻,所以他選擇了告訴Danny他在被監聽,因為他始終是相信他的這羣朋友的,正如他打算quit是發表的演説,這羣朋友讓他有了今天。但當他發現自己被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背叛的時候,我相信他真正崩潰了。

Steve背叛他的時候,他選擇了報復,瑞士人背叛他的時候,他選擇了面對,而當Danny選擇背叛他的時候,他選擇背叛所有人。讓世界毀滅吧。

都説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但當這一切都發生在眼前的時候,還是那麼血淋淋地不敢相信。

最後站上法庭的他,失去了妻兒,失去的朋友,只能在臨行前最後一眼望向父母。

華爾街觀後感 篇10

今天偶爾看到同學的空間,內面有20部大學生應該看得電影,瀏覽了一番,真是自己從來都沒看過,所以就先看了第一個《華爾街》,看到他們匆忙的生活,我真的是很同情他們,他們確實是我們羨慕的對象,但是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更多的是害怕,這樣的生活應該是不是與我的,我不能承受這樣的激烈的生活,節奏實在是太快了,真的是適者生存,沒有力能就是失敗者,就要被淘汰,而掌握這種節奏的不是我們心中的上帝,而是有錢人,戈德和蓋,還有後期之秀巴德,一面是朋友一面又是敵人.

如果你不是個聰明人,你連做他們的玩物都沒有資格,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金錢和時間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人身上,他們要的是結果不是過程,無論你用什麼過程,只要你能達到他們的目標就可能就有在繼續下去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也不是美國人都能合理的利用這樣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更不是長久的,你也不一定就是永遠的贏家,什麼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成功,我們都很想成為贏家,成為龍頭,但是你是否有這樣的資本,你是否有這樣的膽量,你是否能夠抓着這樣的機會.

在你有這樣的機會時,你是否在在明明知道自己只不過是玩物時還是講繼續,不知道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膽量和勇氣,我很佩服蓋,他的智慧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的心很手辣也是我不得不佩服的,但是有人説多個徒弟就是壞掉師傅的一條生路,真是很不錯,巴德的成長讓我們見識到這一點,但是巴德的理智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不要總是靠別人,還是自己創造些東西吧,魚是短暫的,而捕魚之術才是收益不窮的,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一夜之間成為富翁,但是也有很多人霎間破產,不知道是世界無情還是人無情還是世界就應該這樣循環,但是我知道只要是沒有能力,只要是不得人心,那就不會長久的成為霸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2xg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