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

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

鞏義,其意為“山河四塞,鞏固不拔”。主要建築設有杜甫雕像、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下面是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

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篇一】

2016年9月19日,我們參加了以“愛我家鄉 走進鞏義 瞭解杜甫 品讀唐詩”為題的遊學活動

下了車,“杜甫故里”四個大字在門上光輝耀眼。首先我們走到了詩聖大道,在大道的中央,有個高高的杜甫像,這個像,是由美術家項金國經過畫圖,雕刻出來的。在杜甫像兩旁的石頭上,還刻有許多的書法字。走過杜甫像,遠遠望去,一條長長的橋橫跨在河面上,橋名為“詩聖橋”,橋為拱橋狀,所橫跨的河是泗河,泗河是伊洛河之一的河流。繼續走了一段路,抬頭看,那一座山多麼像筆架呀,顧名思義“筆架山”。在筆架山的斜前方,我們來到了杜甫誕生的地方,“杜甫誕生窯”,站在門口看,我彷彿看見了杜甫曾經的童年時光。

帶領我們的李老師還給我們講了杜甫的爺爺和爸爸都是詩人,受祖輩的影響,杜甫從小就熱愛作詩,7歲時自己就寫出了第一首詩«詠鳳凰»。9歲時,杜甫的毛筆字已經練習的非常好,剛勁有力。在我們休息的過程中,我們男女生進行詩詞比賽和背詩大賽,比賽的過程中我們又緊張又興奮,最終第一局1:1平,第二局我們女生勝利。李老師還向我們説了杜甫三遊,第一次遊學是在吳越;第二次是在山東河北,並創作了«望嶽»這首詩,第三次遊學在樑宋,與大詩人李白相遇。在休息的時候,李老師領着我們回憶了曾經所學的古詩,還教我們背誦了«望嶽»和«春夜喜雨»。

下午,我們參加了莊嚴的參拜儀式,是為了紀念大詩人杜甫。接着,李老師還帶我們觀看了紀錄片,分別是:«不眠憂戰伐»«窮年憂黎元»«推己及人»«潤物無聲»,都是關於當年戰爭的片段。

就這樣,一天的行程很快的結束了,我們帶着疲憊和開心,返回了學校。

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篇二】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自2008年起,我區以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為載體,以“素質教育”和“勞動實踐”為主題,對全區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育。

金秋送爽,9月19日一早,我們回民一小六年級的學生們踏着晨光在老師的帶領下到鞏義杜甫故里開展了主題為——愛我家鄉,走進鞏義的社會實踐課程。

走進詩聖杜甫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瞭解杜甫卓越的'詩歌成就,誦讀詩人的經典詩歌,學習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引導學生們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學生們離開家長,跟隨班集體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更有利於學生們開闊眼界,培養獨立自主意識。

同學們走近詩人展區,遊覽了杜甫幼年成長的上院、三友堂、懷鄉苑、萬匯園,再現詩聖的成長曆程和浪跡天下的旅程。’

接着帶領他們參觀了詩歌展區。這個展區通過立體雕塑與壁畫展現杜甫的詩歌,還用投影來解説杜甫的詩歌。

在瞭解杜甫長安十年的悲慘遭遇之後,孩子們觸景生情,不禁在心裏默默吟誦詩聖杜甫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雖然內在含義我無法理解,但詩人的愛國情懷深深的打動了孩子們。

鞏義杜甫故里觀後感【篇三】

以前我對杜甫的瞭解來自語文書的介紹,知道他是個擁有憂國憂民高尚情懷的現實主義詩人。

今天,我來到了鞏義——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我們牙牙學語時就開始背誦杜甫的詩,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一首首優美的詩篇薰陶着我們,他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人格和愛國精神,深深感動着我們。

走進杜甫故里園區的大門,一條詩聖大道向前延伸,迎面,一座高達10米的青銅杜甫立像屹立着,居高臨下注視着我們。立像後方,泗河水緩緩流淌着,相傳杜甫小時經常在這裏玩耍。

我們來到筆架山下一孔窯洞前,洞口是磚砌牆壁,看似簡陋,卻是整個園區最值得瞻仰的珍貴遺蹟,因為這是杜甫誕生窯,相傳杜甫就出生在這個小小的窯洞裏。

下午兩點,我們舉行了杜甫詩聖大典。表示我們對他崇高的敬佩,吟誦詩歌,為杜甫敬獻花籃,此時此刻,我彷彿看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你是千古的風流人物,你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偉大的詩人,我願與你同行,共同領略你的宏偉抱負。

接着,我們參觀了詩歌展區。這個展區不僅通過立體雕塑與壁畫展現了杜甫詩歌,還運用高科技多媒體手段解讀杜甫詩歌。我們置身其中,聽着教官的精彩的解説,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跟隨杜甫經歷了坎坷的一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雖然詩作的意思與內涵我們未必能夠真正理解,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誼深深打動了我們。

很快,這美好的一天就過去了,我仰望着杜甫的塑像,不捨得離開了這偉大的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2dzdw.html
專題